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仙宗道统 » 第十四章 李家往事

第十四章 李家往事

    李德发也不犹豫,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娓娓道来。

    山缘国的前朝“西隅国”,李家先祖曾当过宰相,但由于其后辈子孙并不上进,家道便开始逐渐衰落。

    山缘国太祖皇帝起兵之后,帝都大乱,李家也遭了劫,家中绝大部分人都死于这场战乱,剩下的也是隐姓埋名、不知所踪。

    这其中有兄弟二人便跑来投靠当时在苍山书院教书的姑父一家。哪曾想,好景不长,战乱很快烧了过来。其后姑父不满山缘国太祖皇帝起兵,因言获罪被发配去了边境当苦力。两兄弟只好带着姑姑给的一些银两,再寻出路,最后便来到这鸿门镇区域,当时一个叫做徐家村的地方。

    好在,兄弟二人都很能吃苦,不光在这徐家村找了媳妇安了家,还借着山缘国初立、天下待兴的机会,养起了耕牛和骡马,成了附近有名的财主。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也就是距今四百年时,李家已经占了鸿毛江北侧,即如今鸿门镇南的所有土地,拥有了千余只耕牛和数千只骡马,成了整个雨泽县区域数一数二的大户。

    那一代的李家家主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李显赫时年十九岁,小儿子李显生时年四岁。

    这老大李显赫自幼练习拳脚,喜欢争强好胜。尤其是知晓祖先曾经拜相的荣耀后,更是一心向往帝都,想要光宗耀祖并重振家族荣光。于是终于在其十九岁这年下定决心,告别了父母和兄弟,踏上了帝都寻梦之路。

    到了帝都后,李显赫才发现平民几乎没有出头之路,即便是走卒伍成将的路,也是九死一生、希望极其渺茫。况且当时的山缘国已远强于一般的普通帝国,不主动出击吞并周边的几个普通帝国就不错了,周边几个普通帝国哪敢虎口拔须,主动前来挑衅招惹,所以一时间也没有军功机会。

    好在李显赫极其聪明,照着父辈的活计,在帝都城外南二十多里处的拒马河渡口旁边,买了一处大庄园,用来圈养和培育马匹,先在帝都站稳脚跟。又通过帝都的一马贩,打点结识了太子府管理马倌的九牧丞,等待机会企图攀上太子这棵大树。

    时光荏苒,李显赫依然经常宴请交好九牧丞,除了偶尔分享自己得到的一些宝马出现消息外,也会时不时地提供一些自己艰难收购来的上等良驹。但对于其想得到接触太子的机会,仍是虚无缥缈,好在间接了解了一些太子喜欢骏马的故事,大致也能够揣摩出一些对马匹的喜好类型出来。

    转眼间,李显赫已经二十八岁了,这期间,其一次也未曾回过乡,更未曾婚配,甚至连以前偶尔会给父母兄弟写信介绍自己现状的习惯也丢弃掉了,但是父母兄弟依然还是会每月寄一封家书过来。李显赫执着地想要衣锦还乡,不愿让父母兄弟和家乡人看到他的无功而返,况且前两年他已经得到了两匹“北原雪龙马”,这可算是上等良驹中的极品。只需一次进献机会就行,快了,就快了,他不停地安慰自己。而且他深知这两匹马只能通过自己献出去,绝对不能走漏消息给那九牧丞。为此,他在拒马河的对面南岸渡口附近也买了一处庄园,来私下藏匿这两匹宝马。

    也是这一年,山缘国老皇帝病重,四皇子突然起兵造反,将老皇帝和太子困在了皇宫内。

    那时,李显赫正在自己的大庄园内,听闻此事后,便立即差人四处打听。有传言说帝都已血流成河,太子府更是化为一片火海,但帝都城门紧闭,始终也得不到一个确切消息回来。

    李显赫很是焦急,但也不得不承认,之前的那一点希望已经破灭了,是时候该做出选择了!他命人马上去联系船只,准备将所有的马匹和家当,尽快送回苍云府的老家去。因为待在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战乱时马匹可是必要的运输工具,这里接下来随时可能会遭遇兵灾之祸。

    而另一边,从皇宫城墙四周观察整个帝都,北门区域定是有重兵把守,唯有南门可能会有一线生机。老皇帝对皇宫内的禁军总统领许猛下着最后旨意,护送太子从帝都南门杀出去,再立即掉头北上,去寻在北方边境驻守的国舅大将军,讨逆平叛。

    不久后,北宫门方向突然传来震天的擂鼓声,太子落下了眼泪,因为他和许猛都知道,这是突围的信号。而同时,老皇帝正手持宝剑,拖着病躯倚站在北宫门的城墙之上,准备与叛军血战到底,为太子出逃吸引来足够的兵力。

    禁卫军也不愧是军中精锐,果然不负使命,拼死冲杀下,终于护送太子出了城南门,但此时却仅剩下两百余骑。本想按照计划掉头北上,怎料四皇子的叛军骑兵追击的很快,根本不给他们掉头的间隙,只好继续向南寻找机会。

    李显赫正和十几名马倌一起,在渡口赶着马匹在登一艘大楼船。只见远处有一队骑兵正在奔袭而来,很明显后面还有大量的骑兵在追赶着。一时间,那些本来离岸很近的其他几艘船已经开始远逃而去,渡口上的其他人甚至还有几个马倌,已经放弃登船,朝岸两边奔跑而逃,还有几个船夫已跳河而逃。剩下的李显赫也和余下的马倌、船夫一样,很是紧张,但还是当机立断,让所有马倌放弃未登船的马匹和货物,立刻登船保命并命令雇船马上起锚,随时准备渡江。

    转眼间,骑兵近了很多,已能看清是禁卫军的服饰。“等等!一会再撤跳板!”此时因为船锚已起,跳板已经开始摇晃。李显赫却在猜测着来人身份,富贵险中求,就船上这些人看到的眼前这事也多半会被那些追兵追杀到底,很可能船上众人已经和前面的禁军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来者何人,可是在被四皇子的叛军追杀!”李显赫看禁军先头几人已骑马越上码头,便大喊道,实际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为了先与叛军划清身份,免得先受到这批禁军的攻击!

    “阁下何人?太子在此,快让我等登船过河!”一名先到的禁军大喊道。

    “我是马贩,常与太子府的九牧丞袁野做交易,太子和诸位将士请快快上船。”李显赫兴奋地大喊道,随即让船上的马倌和船夫往下扔了几根很粗的麻绳到渡口码头上,方便来人固定船只。

    其中两名禁军交头接耳了一下,随即点了下头,李显赫看到此幕,已随时准备抽出腰中悬挂的宝刀,砍断绳索,进行殊死搏斗。

    看了看船上情况,其中一名禁军喊道,“弃马,卸鞍,上船!”几名靠前的禁军动作极快地卸掉马鞍并率先携鞍登上了船,此时的李显赫还在犹豫要不要动手,最后还是放弃了,心想大不了只能跳河自己逃命了!另一名禁军也跟着靠前的几人登了船,后面的禁军陆续卸鞍,并拿着朝船这边跑来。

    李显赫已知晓,刚才那名登船禁军大概率应该就是太子了,又远眺了下远方迫近的追军,吩咐船上的人立刻把之前抬上船的马料、粮食等往岸边扔下去好减轻重量。又紧接着借助跳板跃上岸来,喊道,“诸位将士快快登船,留两个人和我一起把码头烧了。”

    先前下令的那名禁军正是许猛,马上吩咐众禁军加快脚步,自己则和身边的一位亲兵,和李显赫一样,驱赶马匹,将一堆马料干草用火折子点燃后,四处乱扔,用来惊吓刚才放弃的马群。而追兵也被点火惊吓和马尾引着的外窜马匹阻滞了一下,等他们减速一绕来到渡口边时,三人已登上楼船,楼船也已放弃跳板直接向对岸驶去。追兵将领只得下令向楼船射箭,还有士兵下马在箭矢上缠布,再去引火射来,奈何船已渐渐行远,作用不大,只能分兵两路绕道去往上下游的最近渡口。

    楼船上,许猛正看着其中一名士兵,夸耀李显赫刚才登船展示的功夫不错。李显赫知其便是太子,则直接跪倒叩拜。太子时年三十七岁,看李显赫并不像马贩,便拷问了他几句,没成想李显赫对太子府九牧监的事情很是了解。李显赫也是明白了太子的大概之意,便直接说明了自己的出身来历,以及对太子的景仰之心,并将自己在前方庄园准备的宝马一事也悉数告知。

    但太子此时并没有多少心情关心这些,只是觉得不是四皇子的人就好!又想到是近几日的经历,以及老皇帝和自己妻儿的惨死,叛军追的又近,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北上,瞬间又变得有些忧愁起来。许猛在旁相劝了两句,便掏出地图开始研究怎么才能越过四皇子的叛乱封锁到北方去寻援军。李显赫见此,则安慰太子说民心可用,只需竖起奉诏讨逆大旗,举国上下必云集响应。

    待船靠岸时,三人基本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北上的路凭现在的实力,根本打不通,而且即使侥幸闯过去,太子日后身边没有足够力量,也可能受国舅挟持;二是只能继续南下,方可摆脱追兵,但到底去哪,却是很难决定。

    船靠岸后,李显赫对众马倌和船员说道,“相信叛军已经抓住当时渡口的部分逃走之人,太子登此船一事,你等皆已知晓,如果贸然直接回家必被叛军所害,甚至连累家人。如果想走的,我愿每人付二十两银子,只希望先出去避避难,千万不要回家连累家人。”众人一听便明白其中厉害关系,大部分表示愿追随太子讨伐叛逆,也有些人一心想远离是非,李显赫也不含糊,直接掏银子让其走人。其中有一名禁军示意许猛,做了一个抹脖的姿势,李显赫也有所察觉,忙暗示不可。太子看到此处,也想到了一些老皇帝的教导,民心可用!是的,自己的先祖当年也是在前朝皇帝荒淫无度、横征暴敛下才起兵的,只有顺应民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于是,太子起身对要走的几人说道,“你等今日之难,皆是我所致,他日若不幸被叛军所挟,尽可说出我的下落,来换取生路。本王决定,最多三到五年,必将还天下以太平!”

    其后,太子、许猛、李显赫及其他众人,携带剩下的马匹来到了饲养那两匹“北原雪龙马”的庄园。果然是宝马,太子看到后很是愉悦地赞赏道。而李显赫又带着许猛和十几个禁军骑马去了最近马贩处,买了足够的马匹回来。

    此时,太子也终于下了最终决定,所有人换成便服行事,避免被追杀!先用携带而来的玉玺发征兵讨逆诏书,由许猛及三位禁军偏将,各带20人,去拒马河这岸的各府州先募集义兵,太子则带剩下的人去苍云府苍山书院,有请天下大贤,发起联名檄文,然后大家最终就在离这最近的平卫府聚集,合兵渡河诛凶讨逆。

    就这样,太子一行人快马加鞭地赶路,一直到了苍云府,期间也没有再遭遇过追兵。苍山书院一看是太子亲自前来,更是出人出力,很快细数四皇子恶贯满盈、不忠不孝不义的一篇檄文便发了出去,各府州乡勇、义兵纷纷响应,李显赫更是顺带回了趟徐家村老家,并说服了自己父亲,捐赠出所有力畜,还带着家中二弟、三弟及一干乡勇一同赶赴苍云府参加义军。之后李显赫在各路军马汇集后更是开始崭露头角,破关斩将,并先后担任了太子亲卫长、苍云军统帅、讨逆大将军等职。

    一年后,四皇子叛军已被赶出帝都。随后,四皇子不甘心落败,竟勾结“西牧国”和“铜风国”,前后夹击,攻破了北方边境的重兵防线,国舅爷更是被两国生擒后,自尽而亡。

    平叛之战,演变成了帝国之战。

    这一战就是十三年,开始几年,山缘国士兵只能靠坚守斡旋,随着各府州士兵不断补充过来,山缘国开始逐渐转变为反攻,最后在许猛、李显赫带领的两路大军攻击下,“西牧”和“铜风”两国被彻底灭掉。

    山缘国兴祖皇帝,也就是当年的太子,加封许猛为左卫王,加封李显赫为武义王。

    可惜的是李家老二、老三皆战死沙场,当李显赫再回到家乡时,父母也早已早亡,四弟李显生则在雨泽县城开了一家酒楼,便是苍云李家之祖。而李显赫便是京城李家之祖。原来,李家兄弟三人走后,整个苍云府连续3年,台风明显超过常年,且常在要丰收之时更甚,致使大面积农田绝收,李家虽然靠养殖力畜为生,但还要救济乡里,也很是艰难,只好变卖家产,去县城里另寻出路,而李家家主夫妻两人也先后因病离世。

    兴祖皇帝曾想将苍云府赐给李显赫当封地,但被他婉拒了。只要了鸿门镇镇南的那块地和一千匹官马马驹赠给了李显生,后又派人送来一笔钱财,李显生则用这笔钱财建起了一排排青石屋,便是那“千骑蓬”的来历。

    兴祖皇帝后,山缘国历代皇帝则奋发图强,三百多年来,共灭了周边九个普通帝国,早已成为中等帝国的佼佼者。而最后一个灭掉周边普通帝国的,正是十五年前的李德勇带兵完成的,其也因此被封为忠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