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赵高要当我义父 » 第025章 精打细算蔡昭姬

第025章 精打细算蔡昭姬

    兴平二年,天下更乱了。

    李傕、郭汜厮杀于关中,天子刘协与百官东逃洛阳;曹操击败偷家的吕布,袁绍进攻公孙瓒,孙策开始席卷江东...

    相比上述的各种大战,益州那些规模战争,显得没什么存在感。

    庞羲遵刘璋密令主动发起进攻,麾下先锋李思不幸在阳平关外遭伏击身亡,益州北部战线的平衡就此打破。

    张鲁军在阳平关成功破敌,提升了巴地蛮族的战争积极性,他们配合潜入巴西的细作发起进攻,让兵力占优的庞羲应接不暇。

    从年初开春,到秋后罢兵。

    实力偏弱的张鲁,竟然凭借与蛮族联合,通过搬出刘行的口号,以全胜战绩压制了庞羲。

    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双方各种战斗数十次,庞羲本来是兵力占优的进攻方,硬生生被打成了防守方。

    庞羲仗打得一塌糊涂,还不得不向成都要增援,变相激化了益州内部矛盾。

    张鲁被封督义司马攻苏固之前,刘焉曾让东州兵带着张鲁的鬼卒训练,张鲁深知东州兵战斗力比鬼卒强。

    每隔几天就有捷报传回,张鲁一度认为胜利来得不真实,直到汉中东部的西城县,派人到南郑表示想依附,这才觉得自己没有做梦。

    如果说战胜庞羲,是巴地蛮族使劲、杨家出钱出力,那么西城县的归顺,主要是益州刺史名号的功劳,也是刘行的功劳。

    刘行虽然只是个傀儡,但他的名号威力太大,轻松就收复汉东大县,这让张鲁感受到压力。

    天师道对普通百姓有号召力,但对那些豪强士绅则苍白无力。

    若上庸、房陵、锡县,都因益州刺史名号而归顺,张鲁怕自己将来控制不住,所以没第一时间去接收西城。

    直到杨松又献上良策,才让张鲁打消了顾虑。

    刘行因是汉室宗亲,继任刺史也显得理所当然,而张鲁祖孙三代都在办教,拼出身根本没有可比性,杨松便建议他往前攀祖宗。

    张鲁绞尽脑汁想了几天,最终自称留侯张良的十世孙。

    张良乃刘邦股肱之臣,张鲁觉得借用留侯的名声,割据汉中乃至益州够资格,这才兴高采烈派张愧去接收西城。

    为了宣传自己的出身,张鲁派人去周边寻风水宝地,他打算为张良立祠建庙,依旧玩宗教信仰的熟悉套路。

    十月深秋,庞羲不会在冬季开战,张鲁遂从阳平关召回张卫,令其往褒斜道的岔路,西北方向的紫柏山建庙。

    张鲁选定紫柏山为建祠地,马上在五斗米教内疯狂造势,吹嘘张良在该地修道成仙,而其祖父张陵也是被张良点化,最后才创立了天师道。

    追认张良为自己祖宗,不但解决了出身的问题,同时给天师道找到源头。

    张鲁觉得未来一片光明,他表示等到张良祠建成后,自己要去举行天师道法会。

    秋去冬来,褒斜道流民少了九成,即便关中再怎么待不下去,百姓也不敢冬天穿越秦岭。

    十一月的汉中大地,举目望去萧瑟冷清。

    忙碌了一年的百姓,此刻大多待在家中避寒,张卫却带上千鬼卒进山,他要趁休战这几个月,把张良祠的主体修起来。

    鬼卒期间从褒中过境,刘行作为天师道‘名人’,被张卫要求出城劳军。

    褒中县人口少、土地不肥,张鲁便让刘行自给自足,既不用给他上缴赋税,也不用为义舍提供义米肉,能养活那两百叟兵就对了,但代价是不再向张鲁伸手。

    五千多人养两百兵,没有多的官员领俸禄,刘行与蔡琰几人也相对节俭。

    褒中县百姓的负担,相对别的郡县已非常轻松。

    孙肇对百姓进行军事化管理,麾下叟兵除了日常维持治安,还被刘行要求修路搭桥,做些简单的基础建设及修缮。

    褒中百姓不用服徭役,也没人敢作奸犯科领军法,百姓们除了种地还是种地,忙活一年到头上缴完赋税,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盈余,县中府库也攒下不少粮食。

    说好了自给自足,劳军酒食便不用褒中出,张卫已提前派人送来。

    张鲁清楚刘行喜欢练字,他派人去褒中送酒食的同时,特意带去了一匹昂贵的纸墨,以及几筐过冬御寒木炭。

    劳军结束,刘行顶着寒风回府,蘋儿忙将其引至偏厅。

    偏厅位于正堂侧后方,是刘行日常练字的场所,蔡琰提前让哑伯烧炭取暖,让不大的房间暖烘烘的。

    蔡琰去年穿越褒斜道,经历过几天挨饿的苦日子,养成精打细算的好品质。

    张鲁送的木炭不算多,不节约熬不过漫长寒冬,所以白天只在偏厅烧炭,夜里早早进被窝取暖,刘行、蔡琰因之接触增多。

    刘行进屋摘下斗篷,顺手递给蘋儿便大步向前,拿起桌上蔡琰刚盛的煮酒,啜了一口感叹道:“还是喝热的心里舒坦,刚才城外不得已喝了几碗,腹里一直凉飕飕的。”

    “寄人篱下,多不由人,子为别抱怨。”

    蔡琰为刘行添酒之时,柔声鼓励道:“你先好好治理褒中,多多积攒民心人望,慢慢就会被张鲁重视,有足够实力才有底气。”

    “昭姬所言甚是。”

    刘行与赵高的密谋,此时还没有告诉蔡琰,他心里也一直在打鼓,不知道能不能信杨家,记得在影视剧中,那杨松是个贪财小人。

    这样的人,会用心帮自己?凭什么?

    赵高有手段没得说,但他如何让杨家言听计从,是困扰在刘行心中的疑问。

    刘行正想得出神,突然被蔡琰问话拉回现实。

    “冬天屋内都这般阴冷,那山中气温必定更低,张公祺为何在紫柏山立祠?他若是需要名声香火,应该建在南郑才是,妾身想不明白...”

    “呵呵...”

    刘行笑呵呵回道:“仙人虚无缥缈,建在市井反落了下乘,张公祺不会胡乱选址,越是深山越显得神秘,他很能摸透信徒心理。”

    “儒家讲究入世救民,修道者多出世清心寡欲,总觉得张公祺用教法治民,有些不伦不类...”

    蔡琰感叹的话还没完,就看见哑伯领着高申出现在门前。

    “高九哥回来了?”

    “不光是我,义父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