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赵高要当我义父 » 第008章 心如铁石赵大人(求收藏、求推荐)

第008章 心如铁石赵大人(求收藏、求推荐)

    从郿县前往汉中,褒斜道是最近的路线,同时也是汉中到关中最近,全程只有五百里。

    初平二年(191年)张鲁先与张修杀汉中太守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完成对汉中地区的掌控。

    随后,张鲁又杀害朝廷使者,并且派兵截断褒斜道,营造出割据自立的假象。

    刘焉遂以米贼作乱、阻塞交通为由,从此与汉室朝廷断去了联系。

    他的伎俩瞒得过别人,却瞒不了经历漫长岁月的赵高。

    若张鲁真割据自立反叛刘焉,之前派叟兵增援刘范对抗李傕的军队,那些被议郎庞羲送入益州的刘家孙辈,怎么可能轻松来往于褒斜道?

    按照后世的说法,张鲁就是刘焉的白手套,否则赵高不会带刘行去汉中。

    五百里褒斜道,多是山谷之间的栈道,通行速度取决于修缮情况,也与天气好坏有关。

    张鲁杀使者、挡要道,自不会花人力物力维护栈道,即便五月的天气较好,保守通行时间也要二十日。

    五百里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进入斜谷前,需要准备充足的物资,所以在赵高做出决定之后,他那些义子们就忙碌起来。

    刘行则留在院内‘深造’,继续接受赵高的待人‘培训’。

    比如今后当着外人,要称呼赵高‘高先生’,刘行则要记住自己表字,不能直呼外人其名,等基本常识。

    午后太阳高悬,暖阳照得人昏昏欲睡,刘行靠在廊下小憩。

    刘行刚浅浅睡着,耳边突然一阵沉重脚步声,紧跟着听到高申的说话声,他言借宿马车已出西门,似乎向陈仓进发云云。

    赵高要与刘行普通话交流,自然把另一个会语言的人支开,高申便领下监视蔡琰去向任务。

    等到高申汇报完离开,刘行那时候也没了睡意,便走到房内去找赵高。

    赵高误以为刘行刚才在偷听,便没遮掩坦然说道:“早上离开的借宿人,其身份可不简单,她是名士蔡邕之女,为躲李利逼婚逃到郿县,昨天她不是这样说的吧?”

    “不是...”刘行轻轻摇头,然后向赵高求证:“蔡邕之女,莫非是蔡文姬?”

    “你也知道?她可是个大才女,不过她名琰字昭姬,并非文姬。”

    听到赵高出言纠错,刘行捏着下巴望着房顶,口里喃喃自语:

    “蔡昭姬?难道我记错了?不过她生一张老树皮脸,李利是什么猛士?竟逼婚...”

    “李利你不知道?”

    “不知道。”

    赵高见刘行坦诚回答,瞬间对刘行知识储备有数,猜测对方只知道历史大事件,对小人物和小事不清楚,看来只是个历史爱好者,并没专业研究过三国史。

    “李利是李傕亲侄,手里握着数千凉州军,在长安有不小话语权,你认为他是傻子?”

    “那为何...他看中蔡家名望?”

    刘行受到赵高影响,开始从利益端看问题,回答一下便切中要害,听得赵高欣慰不已。

    这少年,有悟性。

    “除了蔡家名望,那蔡昭姬可不是老树皮,我不知道她外貌是否绝色,但脸上一定经过伪装处理,要知道这姑娘也才十七岁。”

    “易容术?”

    刘行在网上看过化妆术,那些博主借助后世的道具、化妆品,几乎想变谁就能妆成谁,神奇得就像换头术。

    汉末相关道具缺少、材料匮乏,蔡琰能通过扮丑骗过高申,说明她在这方面有造诣。

    赵高微微颔首,对刘行郑重道:“能成大事者,美色不能动其心,你年轻心性不够,遇到才女美人,有可能把持不住,所以需得磨炼心性,蔡昭姬就别惦记了,此女多次拒绝李利,足见其心高气傲,不是你能驾驭的。”

    “啊...我没有...”

    刘行在网上见过美人无数,一想起蔡琰就是那张老树皮脸,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想法,便急忙表达出自己态度。

    赵高听后摇头苦笑,有没有只有自己知道,他希望刘行不会为了美色,成为荒废大事的人。

    “有没有都无所谓,蔡昭姬驾车朝陈仓而去,你们应该不会再见,对了,她历史上的结局怎样?”

    “这个嘛...”

    刘行凝眉想了想,脸色突然变得沉重,“史书记载她命运多舛,中途被胡人掳走长达十几年,大名鼎鼎的乐曲《胡笳十八拍》,就是她在胡人部落时创造的...”

    “她被胡人掳走?”

    赵高怀抱双手表情凝重,喃喃道:“陈仓再往西是凉州,边地羌胡部异族众多,看来蔡才女迎接她命运去了,你也做好心理准备,迎接自己的命运。”

    “嗯,我会努力的。”

    刘行郑重地回应着,他觉得命运让自己穿越,一定是带着任务来的,也许就是为改变世界。

    经过三天筹备,一行人带着充足物资,缓缓进入斜谷。

    两侧高山,挡住了大片阳光,使得谷内的温度,远低于谷外。

    即便是初夏时节,早晚都觉得冷飕飕的,幸好赵高提前备下衣被,不是他预判好神机妙算,而是之前走过这条道。

    从秦朝到汉末,要磨灭数百年光阴,他曾流转于各地。

    每天都有经斜谷入蜀的百姓,他们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多数都是关中活不下去的流民。

    这种迁徙伤筋动骨,有半数不能活着到目的地,就看谁的意志力足够顽强,谁能在路上幸运获得食物补给,毕竟少有人像赵高般准备充分。

    五月本是植物疯长的季节,可是走褒斜道的流民多了,野果、嫩叶被人摘了无数遍,谁能赶趟就看谁运气好。

    饿晕路旁的老者,体力不支的妇女儿童,坠入湍急河流的伤者,被野兽虫豸吃得不成型的尸体...

    一幕又一幕,出现在刘行眼前。

    心善欲救,赵高不允。

    赵高原话救得了一人,救不了百人、千人,只有平定战争、减免税赋,那才是真正的善,救更多人的大善。

    物资是赵高的,刘行不能拿来接济。

    面对赵高见死不救,刘行那颗年少的心,就像烧红的铁块,每天都被自责锻打。

    五月中旬,赵高一行穿过斜水,进入褒水流域栈道。

    两河交汇之地,几个山峰交叉错位,中间有一小块平地,是行路人歇脚的好地方。

    然而刘行来得不巧,前方似是山匪劫道。

    几十个壮汉围一辆马车,大有拦路抢劫的样子,赵高义子们都警惕起来。

    “他们若不招惹,咱们等会就迅速通过,省得麻烦。”

    “唯。”

    赵高的话就像圣旨,高子代表义子应声。

    “放过我们吧,车里只有书简没有财物,干粮昨天就吃完了...”

    刘行此时没有发言权,却意外听到熟悉的叫喊声。

    侍女蘋儿?

    刘行笃定是她没有错,心里连续冒出几个问题。

    是蔡昭姬的马车?她们不是去陈仓了?为何出现在褒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