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从世界尽头归来 » 第二十三章 金宫议事

第二十三章 金宫议事

    通过上官凝漪的口述,众人才惊讶地了解到,秦曦在社会上另有身份,即是首都大学的一名教授,不仅给她和李暮雨上过课,也还是陈武清的授业恩师。秦曦那边则大袖一挥,带众人走进金宫内部,寻了些石桌石椅请大家落座,一边与众人喝茶一边讲述前因后果。

    按照秦曦的说法,上个世纪的大战前夕,他作为师父的关门弟子,正在闭关冲击更高境界,所以风掌门便留了口信,让自己的小徒弟留下来看家。等他练成出关以后,发现师父师兄们迟迟不归,就猜到泠雨里面出了问题,便在惴惴之中度过了许多年。

    直到很久以后,有信使成功逃离泠雨,拖着将死的躯体回到国内,才将守护者们的情况捎到金宫总部。秦曦一朝得知真相,顿时变得心灰意冷,只觉修行界万事休矣,今后无论世事如何发展,都该全权交由凡人们定夺,于是便让留守的成员遁入凡尘,其本人也开始尝试俗世的生活。

    大凡修行之人,随着修为的不断提升,寿命也往往会相应延长。

    血欲期的异能者,只要不被饕餮欲所累,基本上都能长命百岁。

    如果顺利凝结灵核,变成了灵元期高手,则普遍能活到一百二三。

    倘若凝结修罗印,迈入修罗境强者之列,甚至能拥有近二百年阳寿。

    至于扶摇境大能,每提升一重天修为,便会额外获得百年以上的寿元。

    金宫作为正道领袖,成员多为修行高手,倘若不加掩饰地踏入俗世,则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大家多少会做些准备,为自己准备掩人耳目的假身份。秦曦本人则更加严谨,自打开始俗世生活后,便一直在未雨绸缪地塑造假身份,且每个身份的使用期限通常不会超过四十年。

    早在八十年前,秦曦便开始规划,虚构了“秦雄川”这个身份。从出生证明到家庭情况,从求学经历到工作履历,都有着相对详实的记录,且设置了不少难以验证的内容,除非刻意刨根究底才能看出问题。所以在大约四十年前,当他以“秦雄川”的身份开始生活,便也轻松地融入了首都教育圈。

    四十年眨眼即过,“秦雄川”即将期满,秦曦便以身体抱恙为由,于前年年末时暂停了授课。摆脱了俗务的纷扰,他便踏上漫长的旅途,陆续造访了许多个地方,即那些备用身份的户籍地,本想等选好新的身份以后,再让“秦雄川”合情合理地“离开人世”,却没料到爆炸性的消息突然降临。

    因为身份的缘故,秦曦无法参加要员会议,可听到泠雨的消息以后,却清晰感受到潜在的危机,同时意识到值此关键时刻,如今的凡人尚不能独挑大梁,太昊金宫理应继续发挥作用,于是便中途折回了金宫总部。去年春天至今,他始终在未雨绸缪,做着不定向的准备,而今圣宫信使到来,情况也随之发生改变。

    “我已经猜到会有问题,没想到问题这么急迫。”借由掌门金印,秦曦读取了泠雨的情况,了解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马上开始商量对策。“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定知此事非同小可,就不需要我多言了......这是一场举世之役,需要动员各界力量,但我现在没法离开金宫,所以有些事只能拜托各位了。”

    按秦曦的说法,从上一场大战至今,已经过去了不少时间,虽然修行界一蹶不振,然世间科技却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只是仅凭当前的底蕴,人类仍需要仰赖天然屏障,将那些不速之客隔绝在外,却无法对天外智慧生物进行反攻。基于这样的背景,当务之急依旧是镇压魔种,如此便可继续为人类拖延时间。

    早在去年冬天,信使们离开泠雨前,风掌门便有此种想法,于是在掌门金印里留了话,提示自家徒弟朝这个方向进行准备。为完成师父的嘱托,秦曦需要全身心投入准备,短时间无暇顾及俗世琐事,所以动员各界力量的重任,便落了在这些失踪者信使的身上。

    由于事态极为严重,盖应迅速将消息扩散,准确传达给各方势力,可鉴于潜伏者经营已久,其下渗透者更是无孔不入,已经在国家的各个角落扎根,若盲目行动则很容易打草惊蛇。为避免无谓的麻烦,秦曦决定低调救世,优先召回各路金宫成员,待准备得更加周全后再做打算。

    “那些潜伏者鬼着呢,最好各方同时收网,他们才没处跑。”秦曦凭空变出一张棋盘,先是落了一枚黑子,又在旁边围了些白子。“家里面先清理干净,大家再一起想办法,彻底解决泠雨的问题。”

    “那我们应该怎么找人?”李暮雨开口问道。

    “说来惭愧,我原先光知道练功,在人际方面欠缺得很。”秦曦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似是对自己很不满意。“师父他们没回来,我就成了话事人,可队伍被我带得一塌糊涂。就算现在想联系大家,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总有一两个靠得住的吧......”李暮雨挠了挠头。

    “倒是有位总管,名字叫做鲍庸,挺会来事儿的。”秦曦轻捋胡须,思忖片刻后沉声开口。“据我所知,鲍庸前些年吧,一直住在在星峦省,就是不清楚具体位置。如果能找到他,事情就好办了。”

    “人家都未必用真名,这光有个省份......”李暮雨变成苦瓜脸。

    “星峦省的话,倒是可以试试,毕竟我家地盘。”上官凝漪如是说。

    “嗯,先去凝漪家吧,一来打听鲍庸,二来先弄几套假身份。”秦曦说到这里,悠悠然站起身来,扭头走向太昊金宫深处。“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件重要的事情,我想请各位做个见证。”

    在秦曦的带领下,众人走过行空复道,来到金宫的中心大殿,只见穹顶透映着九霄,亿万奔流星辰汇聚成璀璨天河。秦曦脚踩灵雾阶梯,迈过暮霭缭绕的拱桥,走向中心大殿的最中央,朴素的袍服也无端变幻,化作一袭威严庄重的华贵道衣。

    将掌门金印置于高台,秦曦抬起左臂竖起手掌,朝斜前方向虚抓了一把,便有玄关暗门訇然中开,继而有纤细的石牌破空飞来。老者左掌攥住石牌,右手食指白芒辐映,以精纯灵能化形为刃,在坚石表面雕下师父的名讳与事迹,随后将之置于历任掌门的石牌之末。

    秦曦立于殿中,双掌交叠于身前,口中亦念念有词。

    字句晦涩难懂,然语调铿锵有力,似梵音醍醐灌顶。

    待到某时某刻,老者缓缓弯下腰身,朝历任掌门石牌屈膝跪拜。

    至于一众旁观者,虽然并非金宫弟子,也同样心有所感地纷纷行礼。

    “欻!”

    秦曦行完大礼,衣摆一抖直起身躯,隔空吸来一把宝剑,在自己的手上割出一道血痕。伴随着一声嘹亮清啸,他的体表也开始发亮,暗金色灵纹主脉倏忽浮现,令整个大殿都为之震动不止。至于老者手上的鲜血,则携破空之势飞向掌门金印,无端激起刺耳的蜂鸣与夺目的光华。

    须臾之间,蜂鸣消弭,光华磨灭。

    秦曦收回掌门金印,凭空变出一张卷轴,两脚随之飘然凌空,降落到远处的玉石案台前,垂着头颅在案上挥斥方遒,随后则双手攥住掌门金印,在卷轴末尾盖下了殷红的痕迹。老者小心地卷起卷轴,身形似冯虚御风般缥缈,眨眼间便回到一众失踪者面前。

    “秦雄川是假,某种程度上亦是真,是秦曦在凡间的投影。”秦曦盯着李暮雨和上官凝漪,眼中有温情与期待并存。“小雨,凝漪,撇开虚假的身份,你们还愿不愿意认我这个老师?”

    “当然!”李暮雨毫无犹豫,使足力气点点头。

    “我倒是觉得,认您当老师,好像不太妥。”上官凝漪话说一半,脸上露出一抹狡黠,旋即煞有介事地弯下腰,朝秦曦郑重行了个古礼。“弟子凝漪,拜见师父。”

    “弟子暮雨,拜见师父!”李暮雨醒过神来,忙不迭照猫画虎。

    “说来惭愧,之前束手束脚,教你们的东西太有限了。”秦曦不无遗憾地摇摇头,伸手将两名弟子拽起来。“等到此间事毕,事情告一段落了,为师再好好带你们俩。”

    “谢师父!”李暮雨和上官凝漪齐声回答。

    “治则隐,乱者出,乃我太昊金宫信条。”秦曦温和一笑,表情随之变得肃然。“天生万物以养人,现如今世界有难,老夫自是义不容辞。小雨,你既认老夫为师,又是失踪者的领袖,你是否也愿意肩负重任?”

    “弟子愿意!”李暮雨用力抱拳。

    “既是如此,李暮雨听令!”秦曦赞许地捋了捋胡须,将手中的卷轴递到李暮雨面前。“老夫秦曦,太昊金宫第二十九任掌门,命你为我太昊金宫当代天下行走!持此手令,召各部回宫,共抗举世之劫!”

    “是,师父!”李暮雨恭敬地接过卷轴。

    完成了掌门继任仪式,又为弟子加封了职位,秦曦也随之提出想法,建议失踪者们兵分两路,其中一部分留在金宫总部,协助其完成部分准备工作,另一部分人则去往星峦省,暗中打探总管鲍庸的下落。

    经过一番讨论,场间诸人一致决定,派李暮雨、唐威、刘建光、上官凝漪、韩晴、夏琼、聂宸渊、柳琴、童奕聪、鲁力、纪舒静、费水、上官肃、滕晟华、葛争、翟泓雨、谭星夜、骆景明、项良、荀焱枫、肖遥、怀络梅、言鹳、杨恭、窦涯、屈贡、丁忆、李越、及八名上官家高手共计三十六人前往星峦省。至于剩下的二十名同伴,则留在金宫听秦曦差遣,而作为俘虏的宁家兄妹,也被同时扣押下来。

    “上官家足够可靠,不过还是控制下范围,免得消息传播得太快。”秦曦对上官凝漪嘱咐了一句。

    “嗯,您放心,我就先找家里长辈。”上官凝漪点头应允,随即想起卢宽还有饕餮欲的问题,于是便往包里多揣了些菩提杉树叶。

    “四十一局和研究院,是不是可以联系了?”夏琼开口问道。

    “这俩也很可靠,四十一局的话,稍微有些进展就可以联系。”秦曦审慎评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研究院的话,因为有委员会,就算不是故意泄密,消息也很容易走漏,所以最好还是先慎慎吧。”

    “嗯,那就让武清再忍几天相思之苦。”夏琼眯眼一笑。

    “既然说到这个,干脆也给你一份儿吧。”秦曦似是想到什么,又给夏琼签了张手令。“帮我给‘灵塔’带个话,这个事儿暂时不必声张,提早悄默声动手倒也无妨。”

    “明白了。”夏琼欣然领命,将卷轴塞进衣服里。

    既已确认行动方向,李暮雨便没再多留,即刻率众离开金宫总部。

    在刘家的帮助下,三十六人马不停蹄,自天火峰直奔星峦省天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