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凝视命运之眸 » 以死转生,灵从道生

以死转生,灵从道生

    绝大部分生物对死亡都是敏感的,这种敏感铭刻在生物的本能之中。作为生命,它们吞噬着其它生命的死亡来成长,但同时也是其它生命眼中的猎物。

    顺应这两个方向,这种本能也分化为两个部分,一者为求存,一者为必死。

    前者为渴求存续,催生进取,亦会生出贪婪之心;后者逃避衰老死亡,亦会生出恐惧之心。

    任何生命在做任何选择时,都会受到这两个本能的影响,计算得失,权衡利弊,考虑风险,这看似理智的行为,实则是本能的延伸。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少生物做出一些不太好的选择,这些选择谈不上对错,但造成的结果却可以分辨出好坏。

    好的结果说不定因祸得福,青云之上,而坏的决定呢就像黄玄素现在手中的这只乌鸦了。

    这只乌鸦通体漆黑,身材壮硕竟然正是壮年,但是他的羽毛却显得一片灰暗,毫无色泽,眼神也十分暗淡,仿佛刚死的尸体,尽管它身上没有一丝伤口。

    这只追逐死亡而来的食腐者,自己也变成了一具尸体,用自己的死亡铸就其他生命的成长。

    而另一边的黄玄素面色苍白,浑身上下还残留着血迹,如果不是还残留着微弱的呼吸,那么任何人也会误以为这就是一具尸体。

    黄玄素右手抖动,将手中的尸体抖在地上,这一具尸体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其中绝大部分的生机都被他吸收,哪怕是用来做果腹之物效果也要差上很多。

    这是来源于炼体法门中的效果,之前黄玄素吸收那些贵虫中的一两个也是这一手,只不过用在这些没有经受过黄玄素孕养的乌鸦上面,效果要差一些,无法直接吸收它们的灵魂,只能用来补充肉体上的损伤。

    并且如果用在修行者身上的话,他们很可能因为灵魂未死而从冥河中爬出来,复活重生。

    就像黄玄素现在一样。

    之前黄玄素没有爬出冥河的方法,但当他领悟到法门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想出了一招奇招。

    这门急招的玄妙黄玄素到现在还在回味,而这门奇招的依据来源便是“死为生之基”。

    在冥河之中,自己已然身死,但是我并非是寿尽而亡,自身的“生气”却尚未断绝,冥河正在不断的提炼他们。

    正常修行者的想法应该是动用法门保存自身的“生气”,抗衡冥河的波动逆流而上。

    但我的方法却不一样,我选择在冥河中“自杀”,在死中求死。当然这“自杀”可不是简单的自爆魂魄,否则的话虽然我人已死,但魂魄还是存在的,自爆只会让冥河加快消化速度,更好的磨灭我的魂魄,让我死的不能再死。

    我在自爆魂魄的同时动用了炼体法门中的方法,“吸收”炼化了自己的魂魄。

    这相当于把自己的灵魂作为食粮,如同神话中的“饕餮”一样,主动吞吃自己的血肉。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在那种情况下,赌输的代价几乎为零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赌一赌呢?

    “不过尽管通过这种方法重生了,但代价也不小。”黄玄素虚弱地咳嗽了两三声,一股铁锈味顺着他的喉咙向上翻涌,令他感到虚弱与疼痛。

    他现在的身躯也还是因为之前的变动饱受创伤,需要缓慢的恢复,甚至现在不能轻易的移动。至少要通过功法不断地吸纳灵气恢复自身的生机。

    而且他好不容易得到的精神上的修行成果付之一炬。

    甚至他还被削减了寿命!

    之前黄玄素修行出错,内耗而亡,并非是寿尽而亡,所以他本身的“生气”仍旧旺盛,并没有全部转化为“死气”。

    但毕竟死了一回,灵魂遭受到民和的消融炼制,然后自我吞噬,又浪费了一部分,这就导致了他的“生气”不断衰弱,“生气”衰弱,代表着寿命的削减,根据黄玄素粗略估算,这一次起码削减了三十年的寿命!

    不仅如此,“生气”同样也是气数的一环,它的衰弱意味着黄玄素在未来的时候,会更容易遭遇到死劫,杀劫。

    而且黄玄素所用的方法虽然另辟蹊径,但实际上运用起来并不是特别的优秀,它有非常多的局限。

    通过后遗症就可以看出,这个方法并不能帮助寿尽之人复活,寿命多长还是多长,对于长生没有一丝一毫的帮助,甚至还有损害。

    而且复活归来时,黄玄素本人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处于最为虚弱的状态。

    如此一来就必须要求自己的身躯完整,没有任何的致命伤,像是如果直接被人腰斩,在没有力量恢复的情况下,黄玄素复活归来也只会再次死去。

    这次是运气好,黄玄素是走火入魔而亡,问题出在灵魂之上,身躯虽然有伤但不致命。这还要多亏了冥河之水,拥有沉淀、安抚魂魄的效果,让黄玄素的灵魂进一步安宁下来。

    深受重伤尚且不能复活,如果更进一步魂飞魄散,自然也没有办法复活。

    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随着灵气的运转,黄玄素周身的猩红纹路时而浮现,时而消退,如同定期波动的潮汐。

    黄玄素可以确定之前举行的仪式效果还残留着,他之后的精神修行要比现在简单的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一趟死亡之旅带给他的境界感悟,三单田三门法门成功的被他融合在了一起,尽管只是大致的框架,但是已经有了桥梁可以相互沟通。

    上丹田对应“神”,是人的主宰者,对应“天”,但是炼神法门中对应的却是承载万物的“地”,取的便是“天地广阔,包含万物”之意。

    中丹田对应“气”,是人吐纳呼吸之关,对应“人”,炼气法门中对应的则是广袤无垠,变化万千的“天”,取得是“物我一体,天人合一”之意。

    下丹田对应“精”,是人肉身力量的来源,对应“地”,炼体法门中对应的是奔腾生长,潜力无穷的“人”,取得是“地生万物,万灵相争”之意。

    天地相和,天人相合,地人相合,我与天地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此构建出“天人循环”。

    图强避损,以强凌弱,餐食天地以补益己身,损不足而补有余,这是人情。

    高者低流,低者上爬,平高峰以填低谷,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天理。

    前者使万物有高低之分,强弱之命,后者平削万物,令众生平整,再无高低之分。

    两者相对,共同磨砺,效果相互抵消,看似毫无作用,但正是这样保持着平衡,使天地不断运转,如同滚滚前进的车轮,不断循环往复,又不断前进。

    最后,无强无弱,无生无死,无爱无恨,无善无恶,两不相帮,这便是天人循环,也就是天意。

    三种法门相互合一,天人循环构建之后,黄玄素原本就强大的恢复力与适应性进一步的增长。

    在他的视觉之中,随着他的呼吸,周围的灵气如同定期变化的潮汐与海浪。

    自己吸气之时,灵气如同海浪拍打礁石,顺着经脉贯通到全身,内外共同淬炼躯体与肺腑;自己呼气之时,灵气如同离群而去的飞鸟,以自己的意识为巢,灵气为羽,辐射四方。

    一吸一呼,一静一动之间大有玄妙,仿佛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浩大的熔炉,灵气就是火焰与铁锤,自身就是材料,在冶练与锻打之间,自身的身躯,灵魂与意识提出了其中的杂质,进一步的凝练升变,从原本的凡俗之物生变成“混元之胎”。

    在灵气的滋润与灌溉之下,黄玄素学生的生活开始快速愈合,连同内在的经脉也开始逐渐地连接、修复,虽然脸上依旧带着一丝病态的苍白,但从呼吸之中就已经可以看出他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强烈的饥饿之感,不仅仅是肉体上,受伤之后需要补充的饥饿,还有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渴望。

    那来源于生命的本能,就像埋藏在地底的种子,会本能的渴望养分与雨露,亦或是人类与走兽,会本能的渴望更强大的力量,更优秀的自我,然而无论是哪个物种,往往得到了,却仍嫌不足。

    不够,不够,不够!

    黄玄素第一次深刻地明白了灵气的浓度,他之前的修行感觉周围的灵气十分的充盈,现在却发现周围的灵气有一种匮乏之感。

    正常的修行过程中,人体只不过作为灵气循环的一个部分,就像正常的呼吸一样,会吸收一部分的灵气,但同时也会吐出一部分的废用灵气。

    只不过不同于呼吸是天生的,这种呼吸转化是可以后天形成的,这其中同时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自己的灵气转化效率,二时周围可以用灵气的浓度。

    前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身的资质,自身与功法的相性,以及功法的完整性。

    生活在有灵气的世界中,绝大部分生物天生就会一定的呼吸法,只不过这种法门不成体系,只不过是经验之谈,一些有大智慧的修行者对此进行总结与研究之后形成的,就是现在的炼气法门。

    因此只要是完整的法门的区别都不会太差,珍藏的法门和普遍流通的法门从法门本身来讲,转化率没有区别。正常人来修行时灵气的转化率大部分都是20%。

    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修行者的资质以及修行者的相性。

    普遍流传的法门虽然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影响,但往往也不能把个人特质抒发开来,对于某些人来说,甚至会产生抑制效果。而大家族珍藏的法门往往特别适合自己这一家族的特点,因此往往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另一个方面就是资质的问题,悟性,根骨,精神灵魂各方面等等。很多人连功法的意思和道理都无法理解,要怎么去修行?

    原本的《四气调神大论》被记载在《黄帝内经》中,自然是完善的,尽管修行难度可能会有一些高。黄玄素的资质不错,而且功法对黄玄素的相性也很高,转化率大概在40%左右。

    黄玄素现在有了新的功法,精气神三宝共同跟了上去,灵气的转换效率自然也高了,修行速度自然也会加快,但同时这样就显现了周围的灵气浓度太小了。

    灵气的分布方式类似于空气,其中外界的绝大部分浓度是恒定不变的,至少在一个世界内是不变的,有的地方会因为一些特殊的气场过于稀缺或过于增多,这样的地方一般是洞天福地。

    但与空气不同的是,灵气是具有属性的,不同的修行者最适宜的灵气环境各有不同,因此灵气的浓度还要分属性,江水地区往往水属性灵气充沛,极寒地区水属的分支冰属灵气充沛,沙漠地区火属灵气充沛,高空之上风属,雷属两种灵气充足。

    虽然灵气的属性可以在体内转化,但外界的其他属性灵气多了终归会对转化造成影响,相当于多余的杂质,不是说没有用,而是利用率太低。

    现在黄玄素的情况就属于后一者,而现在的功法脱胎于《四气调神大论》,是五行均衡的法门。金木水火仿照四时轮转,而土则作为地基,安然不动。理论上在任何情况下,它的转化效率都不会被压制到很低的程度。

    但终究还是会有一定压制的,最适合《四气调神大论》修行的地方就是五行均衡之所,差一点四行起码要相互平等,而现在的地方土属木属旺盛,水属其次,而金属与火属则被压制,这种情况在原本修行时不会有问题爆发出来,但现在修行速度跟了上来,就有一些捉襟见肘了。

    尤其是现在,黄玄素刚刚复活归来,受创重大,急需恢复,灵个浓度的不适合阻碍了修行速度,自然也影响了恢复的速度,恢复速度跟不上就会产生激烈与迫切感。

    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汇聚周围的灵气了。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通过风水堪舆之术找到那些天生灵气浓郁的自然福地,但这些地方肯定都被各地家族占据着,作为家族财产保管。

    事实上,如果按照传说来讲,石城这个地方曾经应该也是一个洞天福地,只不过这个洞天福地在地下深处,属于土木方面的洞天福地,但是在鹤家始祖拿走那一块玉石之后,这一块土地就没有那么特殊了。

    如果不行的话,次一点的方法就是布置阵法,汇聚一方的灵气,就像是进行一个大型的加压工程,将灵气压缩到阵法之内。

    但布置阵法同样不简单,不仅需要耗费布阵者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更重要的是财力的消耗。

    阵法脱胎于仪式中的一部分,尽管后续无数能者对其进行更改,但依旧无法脱离少数几个原则。

    第一阵法需要有载体,不能凭空布阵。

    第二阵法会有损耗,必须要耗费力量维持。

    且不说黄玄素有没有布阵的能力,就算有布阵也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需要有合适的材料作为阵法的依托,需要有合适的材料作为能源供给阵法运转。

    凭借黄玄素现在的能力,单独用灵气寄托于地面、草石这种普通的凡物布置出来的阵法只能覆盖大概两三个手掌的面积,视阵法的难易程度单独存在时间在半分钟到两分钟之内。这样子的阵法也就在罐子里养虫子的时候有一些效果。

    黄玄素继续维持着呼吸与吐呢,他的伤势已经恢复了大部分,剩下还有一些需要用时间慢慢的消磨,毕竟这是令他濒死伤痕,不可能一次性治好。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继续检查自己的身体,以防之后会留下一定的隐患。

    他现在真正的目的是继续消化,感悟之前所创造的功法内容,以及其指出的大道根本。

    之前凭借那一丝灵感,成功的将三者联系到了一起,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功法,但实际上不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变与连接罢了,其中真正的奥妙,黄玄素还差得远还需要细细参悟。

    趁着现在这一次还有运气与灵感的残留,继续思考无疑是一个好的时机。

    黄玄素最先观察的就是自己体内的经脉与肺腑,这涉及到体内三宝之二的中丹田与下丹田。而在这两个丹田之中运转的功法原文则是黄玄素最为熟悉的《四气调神大论》,因此也从此处开始进行细致的观察。

    他体内的冲脉,手少阴经,足少阴经等八条经脉损伤最为严重,导致体内的灵气运转,时而会出现一些误差,需要自己的仔细把握。其他的经脉也有一些损伤,虽然大部分都恢复了,但仍就需要日后的漫长温养。

    然而在所有的经脉之中,有四条却毫发无损,分别是足少阳胆经,足阙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黄玄素微微一愣,转而一想,立刻联想到了自己已经吞噬了的四只魂魄蛊虫。

    一只为红蜂,属木对应肝,一只为蜈蚣,属土对应胃,一只为蛛母,属土对应脾,还有一只为青蛇属木对应肝。

    这几只灵魂所居住的内脏与对应的经脉十分的贴合,黄玄素顺着经脉前往内脏仔细一观,果然发现已经炼化在内脏之中的灵魂与经脉中的灵气有交融的趋势。

    “内脏肺腑与经脉之间是存在相互关联的,吐纳灵气本来就是依靠五脏六腑的肺腑之力,而我选择了练体法门,同样是以锻炼内脏为主。”

    黄玄素的脑海中念头碰撞迅速思考出了答案。“而且我所修的练气法门与练体法门之间,都强调了属性的对应以及五行的齐全,因此《四气调神大论》和《七神炼脏法》早早就联系在了一起!只不过是在之后才爆发了出来罢了!”

    黄玄素忍不住苦笑,如果他之前仔细审查认真揣摩的话怎么可能会留下这一个遗漏?

    不过这种情绪很明显已经干扰不了黄玄素,短暂之后他就迅速反思总结。

    自己虽然在东方青阳那里学习了很多,但学而不精,虽然记住但还未真正的入门之后,还需要多加复习与整理同样也不可轻视这方世界的人物。而且之前记忆被修改还始终是一个问题,是否存在这方面的隐患也需要被证实。

    不过这一发现也令黄玄素再次有了一个启发,《四气调神大论》本质上是模仿自然、效仿四时调节灵气变化之道,但现在他不是单单的一门法门,还需要与上下两门法门结合,需要一些改变。

    现在一个自然的改变,放在了黄玄素眼前,更何况这改变对于黄玄素有利,加强了经脉的稳固程度可以更好的吸纳与吞吐灵气。很明显可以加以利用。

    不过黄玄素也没有打算十二正经以及奇经八脉每一个所对应的东西都进行一定的淬炼。这太浪费时间与精力了,而且会令整个体系变得更加的复杂,复杂也意味着运转起来时间漫长,出错的概率也高。

    更何况单单依靠他现在的实力也没有去进行完全的改良,他只打算进行关键的几个。

    所有的经脉之间都有相互之间的关联,淬炼其中的几个,力量在经脉之间传递,应该也足够让其他的经脉共同受益,虽然肯定不如每一个都进行一番淬炼,但也符合黄玄素的预期。

    原本就对应好的心、肝、肺、胆、脾、胃、肾,以及《七神炼脏法》最后一步容纳“神”,包含一切的大脑与脊柱,其对应奇经八脉以及十二正经中的九条脉络。

    按照黄玄素的计算,这样应该也足够了,因为除去任督二脉之外,奇经八脉之中剩下都是依附于十二正经的,虽然具备统摄之力,但力量也正是依靠其他的经脉,因此又有十四正经一说,十四占九已然足够。

    黄玄素仔细思考一番,觉得浑然天成,这其中并不是他自身的思考与力量,而是天地自然的交相呼应,以及两位前辈之间的共鸣,而他不过是拾人牙慧。

    不过黄玄素也不是从中完全没有启发,他的知识底蕴告诉他这期间蕴含的不仅仅是五行相生的奥妙还蕴含了其他之物。

    他最开始所学来源于上古传承的医术,继承了上古巫师的遗留,又继承了后来道家的种种玄妙。而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指出了人体对于自然的对应。

    而这一点同样在这法门之中深有体现。

    内脏各有五行所属,五行轮转是五行之奥妙;而是同样内脏之间又有八卦相符,大脑与脊柱为乾,肝胆为震为巽,脾胃为坤为艮,心为离,肾为坎,肺为兑;而在这之后,心分两半,肾为一对,又有阴阳之分,进而又有十天干的运转之妙,而十天干又来源于四时,正和四气调神大论之理。

    种种奥妙纠缠其间,令黄玄素一时之间目不暇接,但同时问题也在他的心中诞生:

    为何生命的内脏会和天地相互对应呢?而且为什么唯有人类与天地本身是五行平衡之物?生命与天地到底有何奥妙,为何能完美的衔接在一起?

    这时候的瞳孔猛然放大,一个震惊而阴暗的猜想,从他眼中蒙发出来。

    天地观中曾指出,为什么生命不可能只是天意的一个情绪?一个感性?进而延伸,为什么我们可以确定我们这个概念是存在的呢?

    有没有可能生命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这个世界,都是先有死物才有了生命,可没有了生又何来的死?在生出现之前为何死已存在?

    而神明又是何等状态,如果神明创造了人类,那么又以何种方式诞生?无生之物和如何能造出以生之人?

    生死可以轮转,生命在归于死亡而死亡又作为土壤成长出新的生命。

    生死,过去与未来,幼与老,高与低,长与短,在这种概念之下,一个虚幻妄诞的想法诞生了。

    有没有可能人类与生命从来没有存在过?这一切不过是那万千大道、诸多神明的映射,他们的本质就是镜中的镜像,一场虚幻的倒影,因为是死亡的镜像,所以拥有了生命,但又因为是死亡的镜象,不断成长,感悟世界,靠近真实的过程,也是在靠近死亡,所以无论修行者如何都无法真正的获得生命,得到永生终究会归于死亡。

    PS:最近精神与心理状态又不好导致断更了一下,之后会继续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