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安乐公 » 第三十六 我刘炎,大汉信用担当(下)

第三十六 我刘炎,大汉信用担当(下)

    刘炎与赵襄携众将士将四百匹赶回成都城军营。

    如今已经攻占成都,成都乃是川西平原万辐会凑之地,资源条件比山沟沟里强出百倍,已经有了训养一只数百骑兵营的条件。

    一匹战马,两年长成,两年训练,四岁披鞍挂镫上战场,如果能侥幸活下来,十五岁光荣退役,若是营中马匹不够,老马就得长时间服役,再加上传说再神奇一些,就成了神驹赤菟。

    刚买来的马,年龄小,未有长时间的调教,无法承受也无法忍受重达几十斤的具装铠,只能先接受简单的咬衔、笼头、披鞍挂镫,利用年龄尚小、奔跑正快的优势,先做轻骑兵,负责机动、侦查、奔袭、骚扰等任务。

    但府库里尚有百十套具装铠,不能物尽其用,留着实是浪费。

    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战场重器,汉军却用不上,这怎么办?

    刘炎略作覃思。

    要想组建一支具装甲骑,必须要有经过人们精挑细选,四肢粗壮,狂奔耐力较好。并且经过长时间调教,不惧怕人恐吓和剧烈冲撞,并搭载重物的耐久力强的马匹。

    所以,其大多数都是比轻骑营年长三五年的马匹,这个年纪的马匹忍耐力与承受力最好,可用来佩戴全身具装铠,铁骑陷阵,威力无比。

    从记载来看,此时的南北拉锯战中,不乏有军府,如殷浩、符登、慕容垂等辈,直接从民间征收上来民众的家养马,已经被人们调教过许久,年龄略大。

    虽然不如正规朝廷马场驯养的马匹,但如果拣挑精选,只选出力大体壮的马,加以负重与冲撞训练,让其不惧怕人,并且耐力较好,临时配备具装铠,暂且可以组建一只具装重骑营。

    若只是针对性的对准敌人的步兵方阵,陷阵冲锋,只凭借具装铁甲的雄浑气势,也足以给敌人以震慑,让敌人站不住阵脚,自行溃败。

    并且,成都周边豪强大户的马,也多是从吐谷浑马商出购得,同为青海骢良种,可做骑兵之用。

    若是能够从民间挑得精壮马匹百头,加以上述训练,便也就能够将府库中的百十套具装铠派上用场,勉强组建一支具装甲骑,关键时刻卖弄一下威风,震慑一下敌人,这也是有重要的战略威慑意义的。

    即便是如今想要武装甲骑营还是有所勉强。

    但还是那句话,“我可以不使用,但不可以没有。”

    只是想从成都周边民间的世家大户手中征马,又是谈何容易?

    三天之前,自己还是人家口中的道寇。

    即便是三天之后,汉军已经坐拥成都,这群始终观望的世家富户,也绝不会主动投诚倒贴,也只会坚肃乡里、闭门自守,等待最终局势稳定下来,再选择如何站队。

    刘炎明白,要想攻破成都周边世家富户畏手畏脚的心理壁垒,必须要有领头羊做出模范带头作用。

    而这个先进带头模范,非谯献之不可!

    历史总是将大义凛然归附新朝的重任降于谯氏肩上,亦是因谯氏在蜀中便是世家富户的风向标。

    谯献之在帮助隗文架空杨谦守城部众后,就一直在家闭门自守、拒不接客。

    一是为了清高自标,二是为了继续观望。

    毕竟岁数大了,看重者唯有名节,若是初见“城头变换大王旗”便随即转换门庭,不仅让蜀中芸芸士人嗟嘘,更是让新的当权者嗤鼻。

    刘炎于是请出大将军邓定,让邓定出面,随邓定一齐拜访谯献之。

    历史往往是最奇葩的编剧,任谁也想不到,百年之后,刘氏后裔来登谯氏家门,这回竟然是刘氏要劝谯氏堕节再降。

    大将军邓定造访,谯氏自然不敢怠慢,其实亦是早就盼望着邓定快来。

    邓定本就有意让谯献之复任成汉旧职司空之位,并将成都户籍府库一并托付于谯献之。

    如今邓定亲自拜访,自然将成都户籍簿册与府库名录一并带来,希望能让谯献之放弃辍职偷闲之心,利用其谯氏在蜀中的名声威望,为汉军发挥余热,整合蜀中士人支持汉军。

    帝王有三辞三让,臣子亦有三谦三退。

    三番推杯换盏,唾沫费尽之后,谯献之终于应下了邓定所请,将成都户籍簿册与府库名录一并收下,继续为汉军尽忠办事。

    刘炎在坐中,眼见谯献之应允邓定所请而复出,于是趁机向谯献之请求,利用谯献之的名望,鼓励成都周边世族大户向汉军献马。

    谯献之微微思索一阵,略有难色,如今自己同意复职,亦是因当年毕竟是成汉旧臣。

    可那些个世家大户却不会管今世何世,无所谓汉晋,只在乎如何保全家门与宗人。

    因此,若想赢得这些个世家大族的支持,献出马匹,必须他谯献之与刘炎亲自登门,并且还要允与这些世家大族足够的利益,甚至是安全保障承诺,如此方才可能让其支持成都新政权。

    刘炎亦是深知这些个世家大族一贯的脾性。

    这些世家大族便就如田间的地头蛇,若不打压抑制这群地头蛇,那这方田地就不会是自己的,但若强行打压地头蛇,田里没蛇就会使鼠患严重,最终自己这块田就会颗粒无收……

    因此,或取或与,才能必取必与。

    如今之势,要想使仓廪满粮,就必须与地头蛇达成一种主辅平衡。

    刘炎于是决定应允谯献之所请,与谯献之一同拜会这些世家大族。

    并且,刘炎还要给这些世家大族带来一份大礼,一份这些世家大族绝对想不到的免费大礼。

    刘炎与谯献之商议,再次打开府库,将库里堆积如山的汉兴钱,装车拉出三分之一,随谯献之一同拜会这些世家大户。

    刘炎已经准备好了给这些世家大户发压岁钱了。

    一路上,刘炎与谯献之商议,当初谯献之选出成都周边四十位富户巨室,每户送了二十五位晋兵,发兵为奴。

    如今不如就以此为契机,当初送奴二十五,如今各户征马五匹。

    并且只要已经买了三年以上,经过长时间调教,经常有负重能力的精壮马匹,权宜之际,用于临时组建具装甲骑部队。

    五个成年壮硕家奴,换一匹成年壮马,在马匹奇缺的南方,确实是马比人更金贵。

    不只是用壮奴来换马匹,刘炎还要给这些富户免费发钱,将从府库里运出来的汉兴钱,一并分发给这些世家富户。

    并且,刘炎以汉军大将军邓定的口谕担保,这些汉兴钱,如今“一枚钱仍值一文钱”!

    绝不会像李氏政权时期,强行规定一枚汉兴值几十上百。

    这让这些个世家富户十分惊诧。

    当初他们之所以将这些犹如废铜的汉兴钱交还成都府库,就是因为成汉覆灭后,这些掺杂很多的铜钱瞬间贬值,已经不值几个钱,并且如果私铸就会犯了晋法,于是在晋军的鼓励和胁迫下,将钱全部上缴到了成都府库。

    如今刘炎将这些钱又拉出来,声称这些铜钱恢复使用,并且一枚钱值一文,这基本上与铸这枚钱铜料的价值相等。

    这几乎是在向他们昭示,成都新政府无意用这些残币搜刮民间财富,并且还要免费给他们发钱,以让这些铜钱流通起来。

    其实,如果币值与铜料等值,更是这些民间的豪强富户最想看到的局面,因为只有这样,他们作为富户囤积钱币才不会有大的亏损。

    刘炎想出这一招,是给足了这些豪富甜头的,就是想让他们支持如今的成都新政府。

    并且,铜钱与面值相等,对当时的普通平民百姓也是剥削最轻的,毕竟他们手里仅有的一点余粮和绢布变得更值钱了,生活也会更宽裕一些,这也能让平头老百姓念着新政权的好处。

    但若从整体来看,最终获利最大的,还是成都新政权,毕竟在成都的府库里,刘炎还留着三分之二的汉兴钱呢!

    如今大汉新政府才是成都最大的富豪,控制着大多数货币财富!

    刘炎深知,发行铸币,并控制铸币不贬值,是一个政府是否强大的直接表现。

    两晋无力铸币和整顿货币市场,主要还是因为社会上的大部分实物财富,田地粮食、丝绢锦帛、铜金银等贵金属,都被业已崛起的门阀士族所占据。

    就算是司马氏皇权想铸币为皇室捞一笔财富,这些老奸巨猾的名门望族也不会同意。

    官铸铜钱需要强大的国家手腕,才能控制开山采铜、大规模冶炼、统一精密的铸造,这么复杂且牵涉巨大的一整套产业链,庸弱的司马氏皇权根本就玩不转,因为这里面每一个步骤都绕不过士族门阀的支持。

    更何况,整个两晋朝廷的各部各省,也就是这些士族门阀相互分割的领地而已,他们怎么可能用铸币来束缚自己?

    与两汉朝廷的控制能力相比,司马氏建立的晋朝,实则是朝廷能力的倒退,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西汉时期能够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东汉能坚持百年与西羌的战争,这些战役的花费每每数十亿计,这都是整个国家用五铢钱一文一文堆起来的!

    从西汉武帝朝直到东汉末,两汉朝廷一直在坚持铸造规格统一的五铢钱,社会上流通的铜币比较充足,政府也可以很方便地用货币财政手段支持战争。

    朝廷要是没有强大的实力来掌控五铢钱的铸造和发行,全部指望向富户征粮和征绢来维持战争,一旦有一天控制不住这些地方豪富,便就没钱支援边患,边境马上就乱。边境一乱,内地强宗巨室就会因之而起,汉末乱世由此而来!

    而反过来说,取晋自代的刘裕,建立刘宋,军人政权使皇权重振,抑制门阀士族,“立钱署,铸四铢钱”,这使刘宋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力大为增强,又能够开始用财政、货币手段聚敛国家财富,以支持对北朝的大规模收复战争。

    刘宋时期取得的对北朝战争的优势,可谓是整个东晋南朝的顶峰。

    由此可见,两晋夹在两汉与刘宋之间,相形见绌,譬如插翣卖宠。

    因此,刘炎的恢复汉兴钱的举措,就是要让掌握大量货币的汉政权,通过这些货币控制成都周边的大量财富,并且获得周边豪族富户的支持,争献物资,巩固新政权。

    而新生的大汉政权,必须在与晋军的战斗中不断保持胜利,才能不断保障自己对于货币的承诺与信用。

    这便是在告诉那些豪富巨室,要想继续保持和扩张财富,支持汉军便是最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