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明末撸铁的工科生 » 第24章 带着希望的第一军舰:巨鲲号

第24章 带着希望的第一军舰:巨鲲号

    当徐富贵看到这条军舰实物的时候,感觉这真是个大家伙啊!

    虽然很大,但是又给人一种很是轻灵的感觉,整体舰身修长。

    接近百米的长度,只有十四米宽,长宽比达到7:1,船舷高有十二三米。

    看到这种船型就知道,这船设计的绝不会慢,应该比原来徐富贵给出的方案更好。

    再看到舰首在水线以上竟然有一定角度的外飘就觉的很是奇怪。

    因为现在工艺的问题,徐富贵给出的是垂直舰首,虽然落后,但是制造简单。

    而现在能意料之外的出现了大西洋舰首,也就是常说的飞剪首,这对徐富贵不能不说是个惊喜。

    因为大西洋舰首在舰船快速航行和面对大风浪的时候,对于压浪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它能更好的保护前主炮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也不至于被大浪把船头拍下去,使得船尾翘起后漏出螺旋桨而造成舰船主机飞车。

    当众人通过舷梯来到甲板上的时候,在宽阔的甲班上看到三十倍口径的一百毫米炮,所有人都是莫名的有着一种豪情满腔,想要抒发出来的冲动。

    那粗大的炮管,看着就觉得狰狞无比。

    再看到军舰两侧,高低错落排列着的57炮和37炮,还有那跟刺猬似的二十挺水冷马克沁。

    都在怀疑,现在这天下,只要是在大海上,还能有谁能在他的手底下逃掉。

    来到了全封闭的驾驶室,透过厚重的夹胶丝玻璃,看向外边,视线开阔。

    指挥台上有几部电话,联通前后主炮塔,左右副炮、机枪指挥室、动力仓。

    最后下到了动力仓,两台蒸汽机和六台锅炉,就静静地卧在哪里,就像随时准备起身的雄狮一般。

    徐富贵用手拍了拍蒸汽机冰冷的钢铁之躯,转身带人下船回到了船坞的会议室。

    当所有人全都落座后,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在左边,军舰的舰长、大副、二副、轮机长、枪炮长在右边。

    徐富贵先看向了这艘军舰的总设计师李海波问到:“为谨,这船航速能到多少,续航能力怎么样?”

    李海波,字为谨。浙江绍兴人士,祖上也算是书剑传家,其父曾跟随戚继光平过倭寇。

    戚继光死后,经历了官场倾轧,无奈辞官回乡,采菊东篱下去了。

    家中还小有资财,小康之上还是没有问题。李海波是家中幼子,从小聪慧。可能是因为在海边长大,幼时就对海船极感兴趣。

    大了点,就每日去到那船匠造船之处,看人家造船。

    李海波的父亲有一次就笑着对他说:“我与你起名叫海波,是想着,你也能继承虎帅《但愿海波平》之意,看你却是喜欢弄那大船。但愿以后,你若真能弄出了大船,也能去平那万里海波就好了”

    李海波二十岁行冠礼之时他的老师给他赐字“为谨”。出自楚辞: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希望他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有责任心、有担当,做事认真严谨。

    这名和字倒也是正对了李海波的性子。

    李海波今年三十二岁,圆脸、显得很是喜庆的一个人。

    去年初,徐富贵招集天下造船大匠的时候,他听到消息第一个就赶了过来。

    那时绍兴还不在大民朝治下呢。可是李海波倒是厉害,直接驾着自己造的大船,全家都跑来了。

    按李海波的话,想要看手艺,得有东西让人家看吗。

    当时徐富贵是第一个接见的他,而他也是后来所有造船大匠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有才华、最有灵性的一个。

    几经竞争之后,李海波也就成了这艘军舰的总设计师、建造总工程师。

    在听到徐富贵问话后,李海波一点停顿都没有的回答道:“启禀陛下,这艘军舰的排水量为三千吨,理论满载排水量为四千吨,最大理论航速能达到25节,理论巡航速度22节。巡航时速的续航里程预计在四千到五千海里左右”

    徐富贵听了后还是是很满意的。因为当时他给出的要求,是达到20节就很不错了。

    而续航里程能这么大也是出乎徐富贵意料之外的,一海里等于一点八公里多点。那就是最少也能跑七千公里左右,非常厉害了。

    后世欧洲曾经用650吨煤横渡大西洋,也就不到六千公里。而自己的这条船,感觉比那个强的多。

    随后又问了些技术上的问题,就转向了这艘军舰的首任舰长卢家平。

    “君时,怎么样,你和你部下们,现在对这军舰了解的是否透彻,是否有能力驾驶着它驰骋在哪无边的大洋之上”

    卢家平立即站起来,对这徐富贵行扣胸礼,礼毕。

    回答道“启禀陛下,臣等在今年一月初人员选拔完毕后,就跟随李总师一起进入造船基地。

    从第一根龙骨铺设开始,一直跟随到军舰完全成型。臣与袍泽们对这军舰的每一个战位,没一块钢板,每一颗铆钉全都了然于胸。

    臣等有信心也有能力驾驶着这钢铁巨兽,为陛下、为帝国开拓万里海疆,歼灭一切所见之敌。”

    卢家平,字君时,浙江嘉兴人。与刑无病是同乡、同窗,也是至交好友,亦是文武全才之人。

    当年刑无病在皇城落难下狱,就是卢家平四处寻人筹钱,几经奔走才把刑无病给搭救出来。

    后来刑无病在知县位置上造反,投了徐富贵之后。就给卢家平写信让他来找自己。

    那卢家平也是爽快,直接带着全家来投。

    之后就一直在军中打拼。曾和刑无病一起南征,也立下不少军功。

    这次挑选海军,他也是第一个报名的,并被选上舰长之位。

    卢家平的父亲给其取名“家平”,取的是《大学礼记》中“齐家平天下”之意,卢家平做到了。

    其老师给其赐字君时,也是希望他能做到《中庸》里的君子那样:大雅君子、惜时守时。卢家平也做到了。

    现在又有一个新的挑战在他面前,他怎能不全力以赴,完成挑战。

    第三天是个吉日,徐富贵带领所有人祭拜天地。通报四海龙王,我们要来了,都是一家的,得保佑我们的船和人都平安顺遂。

    吉时到,顿时鞭炮齐鸣,漆成了银白色的庞大军舰缓缓的滑出船坞,被拖船拖拽进入大海。

    船上各值守官各据岗位,卢家平穿着一身笔挺的天蓝色海军军服,站在指挥室舰长岗位上。

    感受着军舰,被船坞里注进来的大量海水托浮起来,然后被四条拖船拖拽出了船坞。

    船上的军人严正肃立,岸上的人都是一片欢呼。

    军舰被命名为巨鲲号,舷号0001。

    此次军舰下水,要经过一个月的近海试航。

    渤海湾海况得天独厚,非常适合试航。这一个月巨鲲号都会在渤海湾内进行各种海试,以检验军舰各种性能。

    为下一艘军舰做准备。

    九月底,全国秋收基本完成了,按着户部报上来的数据。

    今年除了晋冀鲁豫中原四省有一半左右欠收外,全国基本可以算是丰收。

    平均下来,基本可以让这天下百姓能吃上几天饱饭了。

    这也让徐富贵真的把心能放下来点了。

    九月中旬,天津来了消息,巨鲲号完美完成海试,已经回港休整。听到这个消息徐富贵还是非常高兴的。

    于是下了命令,所有船员休整两个月,整理海试一个多月来的经验教训。

    需要书面记录,然后上报。

    造船基地,全面休整巨鲲号。仔细检查军舰的整体状况,收集技术数据,为下一艘军舰的建造打好基础。

    来年一月初。由两艘,大型改装木质机帆武装海船,携带足够给养陪同,组成编队出远海训练。

    目的地,海南岛。

    这一日,徐富贵抱着自己的女儿徐亦飞,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已经四岁多的徐之洲写大字。

    徐亦飞是自己在外征战的时候出生的,见到她时,孩子都快满周岁了。

    所以徐富贵特别疼爱这个乖女儿,取名亦飞,也是取自诗经: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就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如同凤凰一样,志向高远、气质高雅,能够勇敢追逐自己的理想,未来的生活晴空万里。

    徐之洲,感受着后边父亲和妹妹的眼神,体会着前面先生的严肃,丝毫不敢分神。

    一笔一划的,专心写着先生布置的大字作业。这时听到外边的自鸣钟,叮咚叮咚的响了起来,先生宣布下课了。

    徐之洲这才放松下来,把毛笔洗净,悬挂在笔架上。然后向先生行礼,先生回礼。

    又起来转过身向父亲行礼,徐富贵点点头说了句“字写的还算不错,也算是认真,但是学不可懈怠,要坚持,记得了吗?”

    徐之洲赶紧给徐富贵行礼回答到“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徐富贵把两岁多点的女儿放在地上,交给了徐之洲,让他带着妹妹去他妈那里去玩。

    随后,对着自己儿子的先生,引手请到客厅喝茶。

    今天教习徐之洲学些的是岳麓书院院长吴道行。

    吴道行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依然身康体健。在徐富贵攻陷皇城后,听说崇祯皇帝被软禁在皇城外的一处庄园。

    便只身来到皇城求见崇祯皇帝,外边看守的一看这老头不像一般人,也不敢乱来。

    便报了上去,徐富贵听说是吴道行要见崇祯也就准了。

    他不相信现在谁还能翻出什么浪来。

    吴道行在崇祯处,见到这个前朝皇帝生活的倒还安逸。除了不能出了这个大庄园,也没有受到羞辱。

    在和崇祯聊了一夜之后,第二日就求见徐富贵这个大民朝皇帝。

    在来到了徐富贵平时办公的庭院,吴道行老先生见到了这个在他看来年轻的过分的皇帝。

    老先生也是带着气来的,你也准备好了把脑袋留在这皇城里。

    在看到徐富贵和刘一泽、白齐山后张嘴就开喷,直接喷他们无君无父,是叛逆反贼,不配坐在这朝堂之上。

    徐富贵还没开口呢,那刘一泽和白齐山可不干了。

    怎么的,我们敬重你老头,这一辈子还算是德高望重,你这上来就开喷,真当我们没文化不会骂人是不?

    直接就回喷吴老头,不知大势,不恤民心,不懂孔孟圣人真意,只会死读书,就是一两脚书橱。

    这一对战就是一上午,徐富贵看的是喜笑颜开。没干别的就是指挥着手下给三位上茶水点心了。

    到了中午,徐富贵问三位饿不饿?吴道行以一对二,却依然是精神抖擞,战意盎然。

    那两位也是毫不怯阵,须发喷张。

    徐富贵一看,这也不行啊。干脆直接说道“三位大贤,咱们还是先吃饱了肚子,下午再接着辫吧”

    三位一看,都有台阶了还是先下了再说,其实这一上午的战斗还是很累人的。也都是真饿了。

    刘一泽和白齐山那是徐富贵的臣子,老大说要去吃饭了,他们也不能硬挺着不是。

    而吴道行则是喷了这一上午,看着这大民朝的皇帝,好像也没有要砍了自己的意思。算了,先去吃饭,若是下午被砍了,也能混个饱死鬼不是。

    来到了餐厅,这边已经有人把吃的都摆好了。也没什么好东西,三荤三素加一个汤,也没有什么山珍海味的,都是时令常菜。

    刘一泽看了后,撇了一眼吴道行说道:“今日倒是沾了你吴老头的光了,往日我等和陛下一起用饭,可没有这等丰盛”

    徐富贵一听就不干了,回话到:“怎么,往日你们来此,我还曾饿到过你们不成?”

    白齐山笑着跟了句说道:“倒是未曾饿到臣等,只是每次在陛下这里赶到饭点,都是三个人一荤两素一汤。今日多了一个老头,却多了两荤一素。这岂不是沾了那老头的光?”

    徐富贵只能点了点手下的两位大臣,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现在吃饭的人多了,不能像以前人少的时候了。要想像以前一样吃的好,可还得辛苦两位多付心血啊”

    刘一泽和白齐山听罢,赶紧施礼道:“臣等必不敢有负陛下所托,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富贵,一听就乐了,笑道:“我没事要你们死干什么。我只想你们都能尽心尽力的为这天下百姓去工作。

    等到天下百姓都能吃饱了肚子、穿暖了衣服,都能结婚生子还能养活得了的时候。

    到时候啊,你们可能也都老了。

    那时你们能没事躺在摇椅上晒着太阳,孙子重孙能在你们身边绕膝欢闹,那才是我想要的。”

    刘一泽、白齐山听了也很是感动。自从跟了这位小老大,他们这些臣下,只要不是犯了原则性错误。

    别的问题基本都会给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是你当面顶撞了他,也不会真的恼你,只要你是一心为公。

    但是那些耍小聪明,卖名取直的?真当上边这位是傻的不成。该滚那,滚哪去。

    所以徐富贵今天说的这些话,是让刘一泽和白齐山真的感动了。

    这是在告诉他们,好好干吧,你们能得到善终的。

    而吴道行看到这里倒是有点惊呆了。他是知道这徐富贵是富家子出身。

    父亲本是地方大豪,那生活也是养尊处优。说是夜夜笙歌也不过分的。

    可是今天就这席面,还不如一乡间大户豪奴所食。这是一朝帝王啊。

    在听了徐富贵和两位大臣的对话,心中也有戚戚之感。

    等到徐富贵把三人都让座坐下,这吴道行才想起来,怎么我们和皇帝坐一个桌子?这不是越矩了吗?

    但是看到另外三人都很平常的样子,也就知道了,这是常事了。

    当徐富贵亲自给吴道行和另外两位斟满了酒,举起酒杯说道“首先要欢迎吴老先生的到来,先敬老先生”

    吴道行这时候也不能拿大了,要不就失了礼数。

    当酒过三巡之后,又吃了几口菜。徐富贵向吴道行问道:“老先生认为,如果天下没有了百姓,那这皇帝和贵族豪门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吴道行直接回答道:“当然没有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孟子道:民为重,君为轻”

    徐富贵点了点头,又说道:“我看您老和刘相他们在辩论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不如这样,明日我安排人,带着您在北地各处都走一走,看一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