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我慕容复 » 第46章 吞天下之志

第46章 吞天下之志

    身为出家人,鸠摩智一向不习惯拐弯抹角,当即道:“实不相瞒,小僧除了龙象波若功和火焰刀绝技之外,尚有一门无上瑜伽密乘功法,乃是我密宗的根本功法。若非密宗教徒,绝对不得外传。”

    吐蕃与天竺只有一线之隔,无上瑜伽密乘便是传自天竺佛教密宗,即是一门上乘内功,也是精深的佛法。

    相比不挑资质的龙象般若功,无上瑜伽密乘对天分的要求极高,非天资聪颖,惊艳决绝之人不能修炼。

    就好像学习围棋,智商低于120,很可能连定段都定不了,更何谈参加职业围棋联赛了。

    慕容复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在下可不需要什么瑜伽密乘,只需要大师答应我一件事。”

    鸠摩智道:“什么事?”

    慕容复停顿了一下,神色肃穆地缓缓说道:“不瞒大师,我慕容复有吞天下之志。三十年内,若我能够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届时还望大师能够说服吐蕃国主,让吐蕃成为我华夏帝国的藩属。当然,如果我三十年内未能一统天下,此事便可作罢!”

    “大师只需要答应在下的这个条件,小无相功秘籍必当双手奉上。”

    此话一出,饶是鸠摩智这般见多识广之人都呆住了。

    好半天之后,他才缓过神来,干笑了两声道:“小僧实在想不到,慕容公子竟有如此大志,实在是可敬可叹。不过我吐蕃国地远人稀,气候寒冷,多数地域皆不毛之地,何以慕容公子要用小无相功秘籍来换取小僧的一句承诺呢?”

    青藏高原乃苦寒之地,除了早已习惯高原气候的吐蕃人,几乎很少有人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直到13世纪蒙古帝国崛起,忽必烈一统天下建立元朝时,吐蕃才第一次被纳入华夏帝国的版图。

    在历代中原王朝眼中,由于地理的原因,征服吐蕃高原非常困难。

    就算占了这片土地,又因为此地过于荒芜和苦寒,统治起来困难重重,完全无利可图,是以唐朝极盛之时也只是灭了吐谷浑,在青海地区建立羁縻制度。

    对于吐蕃,却是无可奈何。

    而吐蕃雄主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大势力后,自信心膨胀,主动挑衅大唐,结果在大唐手里吃了亏,当即低头认了爸爸。

    等到吐蕃强盛起来,把大唐爸爸按在地上打,中原王朝吞并吐蕃更是遥不可及。

    如今吐蕃帝国虽然分裂已久,国力衰弱,但代表中原王朝正统的宋国连一个边陲小国西夏都灭不了,完全吞并吐蕃可说是痴人说梦。

    故而鸠摩智完全不理解慕容复想要吞并吐蕃的想法,究竟从何而来。

    “长江,黄河是中原民族的母亲河,悠悠华夏,数千年文明,皆离不开这两条大河的滋养。”

    慕容复反问道:“不知大师可否知晓,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所在何地?”

    鸠摩智一头雾水。

    他对中原山川地理的了解并不深入,但听慕容复所言,似乎这两条大河与吐蕃有所关联。

    他试探性的问道:“莫非是在吐蕃?”

    “正是!据我所知,长江、黄河这两条母亲河的源头就位于吐蕃腹地之中。长江黄河对我华夏来说意义非凡,绝对不容有失!且吐蕃地势高耸,地理位置极其险要。日后若是落入异族之手,必将酿成大祸。”

    “所以日后我若有机会登顶天下,必将吞并吐蕃,一统寰宇。到那时两军对垒,难免造成无数杀孽。大师若是能助我一臂之力,则可救万民与水火之中,功德无量。”

    “更何况吐蕃若是投入中原王朝的怀抱,绝对是利大于弊呀……”

    慕容复循循善诱,将吐蕃并入中原王朝的有利之处娓娓道来。

    首先在文化上,中原和吐蕃的文化交流从唐初开始算起,至今已有500余年,可谓是知根知底。

    双方虽然互有交手,矛盾重重,但总归是没有解不开的仇怨。

    其次,吐蕃在经济上依赖着中原王朝。

    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吐蕃人开始学会喝茶。

    茶叶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之成为肉食乳饮的藏民族的饮食必需品,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性,纷纷竟相争求。

    到如今,吐蕃人已经离不开中原王朝的茶叶。

    宋朝相继在雅州(今四川雅安市)、黎州(四川汉源县)、调门(四川天全县)等地设立"茶马互市",源源不断地将茶叶输入吐蕃,换回吐蕃的马匹。

    最后在宗教层面,以鸠摩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近些年来扫荡黑教,在吐蕃境内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已经到了进无可进的地步。

    而吐蕃一旦投入中原王朝的怀抱,密宗便可脱离地域的限制,进一步传播开来,扩大影响力。

    听到这里,鸠摩智已经从之前的有所心动,变成了情绪激动。

    身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弘扬佛法乃是他毕生的志愿。

    但作为吐蕃国师,鸠摩智比谁更了解吐蕃国的虚实。

    现如今吐蕃帝国四散分裂,人心不一,如果没有外力介入,恐怕永远不会统一。

    没有强大的权力在背后支持,密宗想要更进一步地传播,只怕是难如登天。

    更何况吐蕃帝国极盛之时人口不过千万,如今更是不足三百万,就这点人口还分裂成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势力呢!

    而中原王朝的人口规模几十倍于吐蕃,未来能发展的信徒规模得有多庞大,叫人无法想象。

    如今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摆在眼前,叫他如何能够放弃?

    更难得的是,慕容复还给这个约定加了一个期限,30年内他若不能入主中原,鸠摩智便不用付诸行动,白白得了一本道家神功秘籍。

    要是慕容复得了天命,当真入主中原,密宗也能趁机对外扩张,何乐而不为呢?

    横竖都能得利,叫人根本想不到拒绝的理由。

    鸠摩智看向慕容复,孑然长叹。

    “慕容公子,你可真是洞悉人心呀!既然如此,小僧便答应你这个条件了!”

    慕容复哈哈大笑,“大师慈悲为怀,在下敬佩不已!”

    眼下大燕国还没光复,吞并吐蕃只是慕容复的一个遥远的设想。

    他当下与鸠摩智达成约定,只是为了找到两人共同的利益。

    等到双方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在一起,上了同一条船,利益彼此交织,紧密相连之时,吐蕃国便能成为慕容氏崛起的一个助力。

    少了一个敌人,就等于多了一个朋友。

    原书中慕容氏先后得罪大理、吐蕃、西夏、辽国等国贵族,一错再错,才终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否则,但凡慕容氏和这四方势力中的任何一个搞好关系,成为一方诸侯也不是难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如今慕容复已经拉拢了段誉和鸠摩智,只待双方展开进一步的合作。

    日后若是能够和乔峰、李秋水、天山童姥等人都搞好关系,慕容氏的复国之路才算是走上正轨。

    和未来的康庄大道的相比,区区一门小无相功又算的了什么呢?

    “小无相功的秘籍就在我的书房之中,大师请跟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