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浮若行之 » 第24章 文圣留序作机缘

第24章 文圣留序作机缘

    “这位兄台,你是?”灰衣儒生放下茶杯,仔细看了看陈记秋后问道。

    “不才陈小虎,可否让我与你同坐。”陈记秋客套地反问,有模有样学起了儒家的礼仪。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了,我正愁无人与我对坐呢!鄙人李青彧,请这位兄台上坐。”灰衣儒生说道。

    陈记秋哈哈一笑,坐下,说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再过几日杏花该开了,到时可以出城一访。折下杏花酿成酒,将这年的春味留有唇齿间,也别有一番滋味啊。”

    “难得陈兄有如此兴致,到时我与你一同前访,如何?”李青彧问道。心里想着,莫非遇上真君子了?知己贵在千金难求。

    “善,如此那与君同行了,说不定能赏到另一番风景。”陈记秋回道。

    ……

    过了一个时辰,陈记秋已经成功和那李青彧拉起了家常。然后又和他扯到人生大志,男儿应该志在千里,说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那李青彧更是来了兴致,似乎是不得志之辈,蓬蒿人?陈记秋听着李青彧哭诉了很多关于他抱负难以施展的故事,又看着他郁郁不得志的模样,顿时心生感慨:话真的是多,我只是打听个消息不至于吧。

    陈记秋与之唇枪舌战,好不容易才把他安慰好。终于扯到了国家政治上面。陈记秋笑逐颜开,说道:“不知我朝如今是何人执掌三军?想必他很英勇吧?”

    “陈兄你不知道吗?吾等读书人志在为国尽忠,对国事虽不能了如指掌,但也应该时时关注才是啊!”李青彧抹去眼泪,一脸说教的样子说道。

    “啊哈哈哈……李兄误会了,不才闭门深读数十载,对国家大事是一无所知,惭愧惭愧呀。”陈记秋嘴角莫名抽搐,怎么有点想打人的感觉呢。他找出很合理的理由搪塞了过去,读书人嘛,寒窗苦读十年很正常。

    “哦,原来是这样啊。是在下误会陈兄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佩服佩服,陈兄啊。”李青彧惊说道,转而回答陈记秋的问题:“如今执掌三军虎符的是南宫铁山,他就住在东郊。最近在训练新加入的士兵,不过朝廷所给的军饷好像不是很多,伙食也不行,我有一个堂弟就在哪里,前几天还找上我哭诉呢。说起来也是奇怪啊,以前人皇治下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啊。”

    陈记秋起身告辞,道:“我家中还有老母需要照顾,不才就先告辞了。李兄改日再见啊。”

    “好,难得陈兄是个孝子,那你慢走。”李青彧也起身回道,却似乎有与知己聊天后意犹未尽的不舍。

    陈记秋点了点头,转身就走出了青楼。他冒雨前行,雨落而不滴圣人身。心想道:原来这些个文人墨客对商朝内部真正的军机要事也是一知半解啊。我还是去东郊看看,竟然商朝军队有个破绽,那我就偷偷……那就这样行事吧。

    过了两三天,陈记秋佯装打扮成一个农人成功在东郊参加到了军营中,又忙活了数十天,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下成功忽悠走了两百个不想受商朝窝囊气的军人。不过加上听象山那里的人也只有五百个,凑齐三千向甲着实有点困难。

    陈记秋带着两百个好汉出了城,回了那听象山。

    向远也在这个时候醒了过来,昏迷不醒数日,醒时仍觉神夷草药力还在。他站起来,聚道力于章间,他一推掌,竟将湖水炸起千层浪。行丹境真刚猛,向远心想着又试了试御水之道,他意动指随,水如龙任他控。又闭目,后睁眼,成功将那水结成了短冰剑,手指用力一指,无数短冰剑“噗噗”刺进了湖里,湖水咕嘟咕嘟响,进而又将湖水炸起。向远又试了试其他五行之力,感觉还不错。

    到了行丹境就有御风而行的能力了,向远用力一蹬,不成想没能往天空飞去,也不过蹬了一丈高。难道御风之术需要以功法作支撑吗?向远苦起脸真是又愁了思。他想飞去看看那悬浮在湖面上的岛,那里或许有比神夷更厉害的草药。

    神夷草是神机落长成的草种。神机种耗费万年岁月才能成功长成神夷草,神夷草具有助修士突破境界的功效。而神机就是天道洒下的道雨,道雨落地成神机种,神机种又长成神夷草,万滴道雨也不见得能长出一棵神夷草,就算能也要耗费万年光阴。虽然神夷草的确能帮助修士突破境界以及修复道基的功效,但是神夷草的药力在向远道基修复上消耗过多,剩下的药力也在帮助向远突破境界后,根本是所剩无几,让向远给一掌挥发完了。没有完全的药力,神夷草也只能让向远的境界突破到了假行丹境。

    若能以功法辅助悟道,向远定真能突破到行丹境。

    “看来只是突破到假行丹境了,我借用清元灵玄功试试。”向远喃喃道,随后盘膝而坐,悟起天地之道。

    清元灵玄功,真生篇在向远冥海内运转,化出玄文符意与天地自然相通,助向远融入与天地间运行的道中。

    向远只觉这功法玄妙无比,让他的道心与道发生了感应,然后道的生机涌入他的丹里,再与道源融为一体,使他慢慢稳固住了行丹境,筑牢了松动的玄意境界。向远睁眼看去,他的身躯已浮到虚空,有看得见自然生机向他流来,也有看不见的道之生机向他涌来。待行丹境界彻底稳固,他若被雷电震开一般,四肢用力一张,向后飞退去数丈,然后才旋转落地。

    “怪不得那龙首安非要抢这清元灵玄金卷不可,原来真的能让自己的修行日行千里。”向远笑道。

    “来,就让我体验一下高空临下的感觉吧。”

    向远说完,立即展开双手,脚尖轻点地面竟然飞起来了。随意在空御行,任他作出任何动作,他唤出解仙剑苦练了一番剑法,其道力在剑身上可驱可收,又飞剑御行,以剑千里斩了一山头上的树。他又以境界之力御五行,操控起了自然之力。

    五行之力虽神之又神,但真到实战时发挥其威猛的又有几人。这是历来行丹境修士在实战时没有用五行之力的原因。不过到了行丹境,而又没用五行之力,自然之术,那跟在洞玄境又有何区别,只是多了些战力而已。

    向远在虚空中舞完剑法后,他贴近湖面掠往湖心小岛。飞到一半临时起意,仰头飞往那座悬浮的小岛。飞到悬浮小岛上空,他看到小岛上有一阁楼,形似滕王高阁。莫非这是前人到此仿滕王阁修筑的?他又往前飞了去,赫然看见文圣仙阁四字刻在阁牌匾上。文圣王勃?此阁与滕王阁如此相似,难道王勃真是那个千古第一骈文的才子王勃吗?

    如果是,他不是在二十七岁时溺水而亡吗?如何成了这个世界的文圣。文圣可是儒圣平起平坐的存在,那是多么了不起的存在啊!是无数文人志士追赶的典范,如果真是才子王勃,向远可是三生有幸才能一睹其留下的风采。

    向远高兴之下往文圣仙阁飞去,说不定他真的能窥探到王勃的风骨。文圣他曾磨月洗海,虽败,但精神仍照耀在历史长河上。他虽亡,但精神永远不死,风骨长青。文圣王勃才是真正为苍生为天下计的文人啊,如此风流人物,真令人神往。

    向远想起他的传说,恨不得此刻就进入文圣仙阁。但不曾想,他被防御阵挡在了外面,无论如何都不能破去它。

    神往之地就在眼前,却不能进去,真把向远给苦恼了。他绕着悬浮岛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其暗藏的玄机,心想道:若是气墨瑜石在身就好了,一击必定能将这防御罩破去。

    “湖心岛?莫非它与悬浮岛有什么联系?”向远笃定两者的联系,飞了下去,落到湖心岛上方。

    湖心岛生机盎然,草木郁郁葱葱,如人站立。在岛中央有一石碑,子文二字清晰可见?真是王勃吗?子文可是王勃的字。石碑边又有一个法阵,不知其作用是什么。向远小心踏着虚空而往。

    在靠近石碑时,向远看到有很多个小小的方块字,好像能移动。要拼成一句玩整的句子吗?上面的字好像能成为《滕王阁序》里的句子。向远回想《滕王阁序》,脱口而出: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他刚拼完整句,那石碑边的法阵就起了反应。

    “传送阵?”

    向远打着疑问走进了法阵中。法阵猛地聚起四周灵气,放出传送之光瞬间将向远传到了文圣仙阁。

    文圣仙阁的墙壁上刻满了字,一句一句读来,可凑成《滕王阁序》。向远一字一句读了起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读着读着向远瞬间被带入意境之中,他看到了滕王阁序中所记载的风景,又见到了那个风骨仍存的王勃,他临纸赋文,挥洒自如。接着向远被儒家意境之力洗浴着,浑厚而圣洁的意境之力重塑着他的冥海,然后他的冥海内长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境。意境也是一个小世界,但它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随意而变幻。

    “后生可畏。”

    是仙念,属于王勃的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