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彝族村落漫记 » 四十九、生育的悖论

四十九、生育的悖论

    锅底塘70后至90后这一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共有88人,其中2人情况不明,实际统计了86人。在这86名育龄妇女中,生育5个孩子的有2人,生育4个孩子的有11人,生育3个孩子的有20人,生育2个孩子的有47人,生育1个孩子的有6人,总共生育了214个孩子。

    近些年我国人口陷入负增长,出现了断崖式下降。我们没法知道断崖式下降的后果是什么,会不会比青黄不接更可怕呢?

    现代都市年轻夫妇造人工程出现明显颓势,给老龄化社会雪上加霜。步入大城市放眼一望:老人多孩子少,年轻人夹在中间层。如果中间层不热衷生孩子,加上他们自己也以自己的节奏走向老年,假以时日,整个社会的人口现象会是怎样的呢?细思极恐吧?

    感觉此题无解时,幸运地来到彝族锅底塘。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山村虽小,与外界很隔离,但人口却很繁衍。如果说这儿是一个世外桃源,那不是陶渊明的世外桃园,而是锅底塘的世外桃源。这里崇尚自然繁衍,家家户户子孙昌盛。鼎盛的人间烟火气与山峦奇秀、溪水奇悠组成了一幅天上人间的伊甸园。一番考察下来,弄清支撑人口繁衍的原因竟然是大量育龄妇女强大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能力。

    有这样一组统计数据:锅底塘70后至90后这一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共有88人,其中2人情况不明,实际统计了86人。在这86名育龄妇女中,生育5个孩子的有2人,生育4个孩子的有11人,生育3个孩子的有20人,生育2个孩子的有47人,生育1个孩子的有6人,总共生育了214个孩子。

    透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一年龄段的妇女生育率达到1.3%,其中2%的妇女生育五胎,12%的妇女生育四胎,22%的妇女生育三胎,平均每位育龄妇女生育2.5个孩子,如此高的生育率和多胎率实属罕见。

    如此令人仰视的生育景观是怎样出现的呢?

    经过考察,发现一个特别奇异现象:锅底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与大城市高学历不婚不育的女性形成明显反差。

    据了解,锅底塘70后至90后的育龄妇女文化水平之低令人咋舌。在86位育龄妇女中,文盲或半文盲有40人,占了将近一半人数;小学文化有35人,占比也达到41%;其余为初中和高中文化,高中文化只有2人。

    比如生育五胎的妞牛,她是1985年出生,半文盲,18岁开始生育,头胎生了大女儿,此后分别于21岁生了二女儿,23岁生了三女儿,28岁生了四女儿,33岁生了儿子。现在她的大女儿已初中毕业在维西县打工,二女儿读高中,三女儿和四女儿读小学,最小的儿子还没上学。

    另一位生育五孩的母亲叫陆学梅,也是半文盲;生育四孩的11位母亲中,文盲半文盲的有7人,其余4人只有小学文化。

    那两位特别能生娃的妞牛、陆学梅,被锅底塘的父老乡情冠以“光荣妈妈”称号。这让我想起前苏联女性要是能生够十个孩子,国家会授予“英雄母亲”金字勋章,还有十万卢布奖金。妞牛、陆学梅已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母亲。

    如今都市里的众多育龄女性,学历普遍比妞牛、陆学梅们高,甚至高出好几截,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但她们普遍不愿生娃,别说生五个,生一个也怕痛怕苦怕难带,视生育为畏途,不情不愿生一个意思意思就打住了,决不会对生娃上心。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从锅底塘的高生育率来看,育龄妇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锅底塘目前的高生育率和高多胎率,主要是建立在育龄妇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基础上的。正因为她们文化水平偏低,才导致了她们过强的生育愿望以及高生育率和高多胎率。

    假如这个论点成立,那么只要提高当地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或者随着当地育龄妇女文化水平的自然提高,锅底塘目前高生育率和高多胎率也就自然会降低。

    从世界范围来看,似乎从反面印证了这一论点成立。许多学历很高的育龄妇女生育率都很低,甚至出现了一批不婚不育的高学历剩女。只要一个地区的育龄妇女受过很好的教育,不管这一地区是富裕的还是贫困的,其生育率大概率会走低,而且育龄妇女学历越高生育率反而越低。比如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都市,新生儿越来越少,人们不知道未来的祖国花朵到底在哪里?

    这实在是太反常了,即使我们不愿意接受,但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接不接受它都摆在那边。

    按照上述生育率逻辑,如果想提高生育率,就得拉低妇女受教育程度。反之,如果想降低生育率,就得拉高妇女受教育程度。

    我们知道,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人口或者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社会就难以运行。随着现有人口的自然淘汰,未来社会是需要一定社会生育率做保障的,若生育率太低,社会将难以为继,更别说发展。

    现在我们看到的现实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必然带来育龄妇女学历的持续提高,而育龄妇女学历的持续提高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是不能人为压制的,但这又会导致社会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从而导致未来社会的衰落。这就是本文着力探讨的所谓“生育的悖论”。

    这个“生育的悖论”,在当今世界上似乎无解。

    为提高生育率,我们是否可以让都市女性统统回到低教育程度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这样的话,无疑会让社会倒退。那我们的生育率怎么办?怎样才能回归常态?仍是一道难题。毕竟,英雄母亲也好,光荣母亲也罢,这类母亲的感召力早已下降。如果因为这样那样原因,人为拉低女性学历,显然是行不通的。

    需要说明的是,锅底塘70后至90后这一年龄段的育龄妇女之所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并不是人为压制的结果。锅底塘坐落于高山之上,四周均为崇山峻岭,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都没有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加之村落里没有学校,女子要走出大山外出求学很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上述情况已悄然发生改变。进入本世纪,政府一直很有作为,为山区修建公路。公路一通,诸事皆通。窝居大山的人逐渐走出了大山,不少家庭还配置了汽车,一批又一批学龄儿童走出大山读书,女孩们也不例外。

    最近20多年来,锅底塘青少年,包括妇女儿童,教育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出现了一批女高中生、女大学生,甚至研究生。

    随着锅底塘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渐走高,不可避免将出现生育率和多胎率的降低。这是一种历史趋势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多胎多子的英雄母亲们早已属于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