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彝族村落漫记 » 四十七、婚姻的自然平衡

四十七、婚姻的自然平衡

    锅底塘的人们,祖祖辈辈受传统婚姻观影响,青年男女完全按照传统婚姻习俗择偶。男孩一到适婚年龄就娶妻,女孩一到适婚年龄就出嫁。没人会对婚姻采取抵触态度,而是有着自然合作的态度。这里根本不会有娶不到妻子的男孩,也不会有嫁不出去的女孩。很少看到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结婚的人。不得不感叹:这个民族有着古朴简单的智慧。

    锅底塘,一个伸手就能够着云彩的美丽照村庄,天与地默契相照,山与水温情缠绕,男与女温柔相偕,看不到孤男寡女茕茕孑立,也看不到老汉老妪形单影只。孩子们的笑声穿透乡间炊烟,大家庭的阵阵喧闹让人眼热得不得了。

    心底腾起暖意:久违了,如此温馨的画面,掐指算来,我们远离它已有几十年光景了吧?

    锅底塘一个貌似贫瘠的地方却没有剩男剩女。

    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在锅底塘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人都有情侣,中年人都有伴侣,即便是上岁数的老年人也都有眷侣,没有大都市司空见惯的“耍单族”,没有所谓的剩男剩女。

    做了一番了解得知,这里没有其他偏僻乡村出现的男女比例失调现象,没有一个男孩娶不到妻子,男孩都能娶妻,并且一到适婚年龄就能正常娶妻生子。也没有一个不出嫁的女孩,女孩到了适婚年龄都能如期出嫁,在生育黄金期生儿养女。因而,对男孩来说,这里真就是婚姻的暖乡;对女孩来说,这里更是婚姻的温床。

    有人会问,条件较差的男孩也能如愿娶妻生子吗?回答是肯定的。能。一定能。

    我为城市里男孩们感到抱屈:学历稍差,家底稍弱,或是形象个头稍有欠缺,那么,择偶市场等待他的一定是冷场冷眼和集体灭灯。

    大都市的婚姻市场早就变成真正的“商品市场”。女孩待价而沽,男孩论姿出价,盘算了又盘算,计较了又计较,不是谈恋爱而是谈项目,不是谈嫁娶而是谈生意。在盘算与计较之间,就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盘算过去了,不剩才怪。

    锅底塘就不同了,人们的婚姻观讲究平等,不存在身份高低贵贱观念,甚至不存在高矮、胖瘦、美丑等观念。女孩从小就听不到“高攀”和“下嫁”,当然也不懂什么叫“旗鼓相当”和“势均力敌”。男不挑拣女不刁蛮,形成一个平等的“准婚姻”和谐天地。衬托得大城市的“婚姻市场”有反讽意味。

    锅底塘的人们,祖祖辈辈受传统婚姻观影响,青年男女完全按照传统婚姻习俗择偶。男孩一到适婚年龄就娶妻,女孩一到适婚年龄就出嫁。没人会对婚姻采取抵触态度,而是有着自然合作的态度。这里根本不会有娶不到妻子的男孩,也不会有嫁不出去的女孩。很少看到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结婚的人。不得不感叹:这个民族有着古朴简单的智慧。

    说到对婚姻伴侣的态度,双方一旦结婚就视对方为亲人,没有嫌贫爱富思想,就像亲人不会也不应该嫌弃亲人一样。这里的青年男女对伴侣是忠诚的,是兼容的,是吃得起亏的。不挑对方高矮胖瘦美丑老嫩,但一定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人如果不刻意挑拣,上苍反而奖赏式地馈赠给男人与女人相对完美的配偶与之结合。不能小看奖赏式馈赠,它带给青年男女的适宜度比刻意寻找的所谓爱情更合适。何以见得?这里极低的离婚率便是证明。

    现代社会一般习惯于男性年龄大于女性年龄的婚配模式,但在锅底塘却没有这一现象,只要双方年龄大致相等就可以,主要取决于两个家族提供未婚男女的数量,即使女性年龄大于男性年龄也无妨。

    锅底塘现有健在的105对夫妻中,其中妻子年龄大于丈夫的有35对,夫妻同年的有16对,两者相加占总数的49%,其中妻子年龄大于丈夫4岁及4岁以上的就有10对。

    为使每一个适龄男子或者女子得到婚配,这里放弃了必须男大女小的传统思想。每一个成年男子或女子到了适婚年龄,在年龄大致相等的原则下,男子既可以向下寻找小于自己的女子,也可以向上寻找大于自己的女子。反之,女子也一样。这样一来,男女双方就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这种双向年龄差模式,使适婚男子或女子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婚姻对象。

    这种婚姻模式在其他民族非常罕见,打破了女子向上寻找婚配对象的自然法则,避免了最底层条件最差男子找不到对象的残酷现实。这还真是彝族同胞的高明之处。

    锅底塘恪守传统,用古老的民族智慧缔结了一代代姻缘,维护保持了一个个家庭,使得多个家族得以繁盛。

    汉民族或其他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婚姻家庭特点,这些特点目前正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呈现出失序状态。而锅底塘的婚姻家庭特点则更多地受彝族传统文化驱使,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守,最后达到极为难得的原始平衡。可以说是独秀一枝特立独行的存在。

    通过对锅底塘的民俗考察,明显感觉到他们构筑的是本民族的人口核心、家庭生命共同体以及家族传承大业。

    锅底塘人传统婚姻家庭的独特做法,无疑是高明的,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并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