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彝族村落漫记 » 二十六、闭圈婚姻

二十六、闭圈婚姻

    彝族婚姻模式与其他民族不同,它是一种闭圈婚姻,表现形式是这样的:彝族青年男女婚恋对象,一般都在本民族内部寻找,女子一般不外嫁,男子一般不外娶。这种婚姻模式是男女婚姻比例不失调的强有力保证。

    云南之行,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一些僻远山村有不少大龄未婚男性。大龄未婚男性,时尚的说法就是剩男。

    为何会剩恁多大龄男性呢?因为当地适婚女性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本地女青年很少,并且会越来越少,必然使得当地男性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在被剩的男性里,有的四、五十岁都没娶上媳妇,而且数量有上升趋势。

    本文我没想探讨这一社会问题,只想说说彝族地区锅底塘并没有剩男问题。

    锅底塘有什么法宝能让男人们都娶上媳妇?

    这是个有趣话题,允我追根溯源,探讨其中奥秘。

    彝族婚姻模式与其他民族不同,它是一种闭圈婚姻,表现形式是这样的:彝族青年男女婚恋对象,一般都在本民族内部寻找,女子一般不外嫁,男子一般不外娶。这种婚姻模式是男女婚姻比例不失调的强有力保证。

    世界上有些民族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闭圈婚姻,只是彝族表现得明显一些而已。

    彝族闭圈婚姻不仅表现为本民族的闭圈,也表现为本民族不同等级的闭圈,而且成为一种持续的民族传承。

    历史上的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长期实行了各自不同的婚姻闭圈。兹莫家族只能与兹莫家族联姻,诺合家族只能与诺合联姻,曲诺家族只能与曲诺家族联姻,而阿加、呷西家族只能与阿加、呷西家族联姻。假如发现不同等级的家族成员联姻,或与其他民族联姻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闭圈婚姻模式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彝族的作用,使彝族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不致于被淘汰被筛选,确保了自己种族的延续与繁盛。

    由于历史原因,彝族普遍生活在僻远山区,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活相对贫困,对外缺乏竞争力,婚姻一旦向外放开,根据女性向上择偶的特点,就会出现彝族女性大量向外寻找条件更好男子的现象,这样一来,彝族男女比例将会失调,会使相当一部分彝族男青年找不到对象,将造成彝族群体和彝族家族的颓势与瓦解。

    站在彝族的立场上来看,闭圈婚姻模式对彝族无疑是最佳的。这种婚姻模式不仅在过去保证了彝族族群的繁衍生息,而且在现代全球化的浪潮下也是对彝族族群的一种保护。

    从彝族闭圈婚姻的产生、发展以及实际效果来看,不得不佩服彝族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民族。其实,闭圈婚姻模式自古以来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并非彝族所独创。

    在中国宋代,闭圈婚姻就已经在部分汉族地区流行。宋代士人之家,婚姻通常源自两个异姓家族,甚至出现了姊妹嫁兄弟,亦即姊妹变妯娌、兄弟变连襟的婚姻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较普遍,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相对封闭的联姻圈,使得当时的家庭结构更加牢固。

    回望过去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有些民族,包括汉族的不少家庭,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正在消失,大量男子找不到老婆,必将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在彝族同胞眼中,再没比男子娶妻更重要的事了。假如男子不能娶妻生子,这个家庭过不了两代会彻底消失。因而彝族的许多习俗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而产生的。儒家倡导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念,在彝族锅底塘再次得到新的诠释。

    徜徉彝族文化之海,观赏这朵世界民族之花,总被她的别致所吸引。她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盛妍不衰,正是源自于她的古老智慧,看护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瑰宝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