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彝族村落漫记 » 十九、锅底塘的新移民

十九、锅底塘的新移民

    这是一个自由迁徙的民族,过去的他们一直不停地迁徙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家园,现在都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园。寻找家园的过程也是他们寻找自由的过程,寻找自己灵魂的过程。这是一群酷爱自由的人,他们骨子里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彝族历史上属于亦农亦牧民族,由于族群原因,白彝常遭黑彝追逼,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频繁迁徙。

    锅底塘不少人家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从原来熟悉的地方迁徙到山上,成为典型的山上民族。若是用一个仰视的角度看他们,眼前云端里的彝族同胞,带着骨子里的刚毅,基因里的倔强辛勤劳作,过着他们原本亦农亦牧的浪漫生活。

    白彝的生活特性让我想到汉民族的生活特性,不到万不得已,极少会有人在山上安营扎寨。

    沙玉中知道我们远道而来是为了了解彝族文化,彰显传播灿烂悠久的彝族历史,一时间,热情高涨,积极配合,无条件地为我们提供帮助。除了讲故事,还为我们提供厚重珍贵的一部家谱,后又主动带我们去北山访谈农户。他理解此行不易,所以诚心留我们尽量多考察。

    沙先生走出院子上了自己的车,频频招呼我们:“跟在我后面,别跑丢。”

    说实话,头天很晚才在荟贤居落脚,今天一大早又动身进山,路途折腾得够呛才找到锅底塘,访谈完沙先生已感非常疲惫。眼下得益于沙先生的激情感召,我只能打起了精神,保持昂扬的状态钻进车里。佛徒正加足马力跟在沙先生车后开往北坡。

    我们肯定不想跑丢,奈何不得沙先生车开得太快。沙先生的性格决定他开不了慢车,加上这里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无论跑多快都不可能吃罚单。沙先生意识不到自己一直超速,他对村庄了如指掌,那儿有沟那儿有坎他的车轱辘比方向盘清楚多了。

    佛徒明显跟不上了,一会伸出头查看,笑说到底是沙先生的地盘。我无心看赛车,更愿意抬头看白云。上了釉的云彩就在头顶,似乎伸手就能摘到一朵,哪知白云是调皮的,永远保持一个恒定的距离。渐渐爬上山顶,回头一看,真有置身云端之感。

    跑了半个多小时,来到北坡人家。看看时间,已是下午4点。

    进入一个长方形大院,院子正门用的是木栅栏,没有锁,只用铁丝随意环了一个圆环。这样的防护等于无防护。院子晒了些不知名的药草,还有其它一些玉米红薯土豆啥的。

    因为院子很大,主人晒了许多东西,尽管这样,可用空间仍很大。客厅也很大,足有八九十平。透过平常摆设,发现少了一样重要配置。这个重要配置是火塘。从这个细节看出这户人家透着现代气息。纵观整个锅底塘,这是一户散落在北边最高处的大户人家,有些特立独行,也有些离群索居。

    很快知道户主名叫邱耀宗,生于1953年,今年70岁。邱先生告诉我,他家户籍不在这里,在丽江玉龙县鲁甸乡,他们是百家姓吃百家饭。说这话的时候,邱先生一脸虔诚,能看出对往昔百家饭充满感恩。

    我实在好奇,户籍不在这儿为何全家住在这儿?邱先生边给我们泡茶边解释原因。他是白彝,传承祖辈的迁徙习惯。这种习惯使他们不容易在一个地方待久,待久就会感觉厌烦。一旦厌烦,就会拎起被窝卷迁居别处。邱先生老家原在四川凉山,300多年前就迁徙出来了,到现在已有十几代了。

    我请邱先生讲讲家族迁徙路线。

    最早他们从四川大凉山迁到云南小凉山,在小凉山居住了几十年又从小凉山迁徙到香格里拉。每迁徙到一个地方,一般会在那里住上几十年。当年他的爷爷就住在香格里拉哈坝雪山脚下,一住就是40多年。邱先生就在那里出生,对那个地方很熟悉也很有感情。

    到了1972年,他家又从哈坝迁到大理洱源县冶铁乡(音),1983年迁到维西,全家人就定居在维西锅底塘了。留居锅底塘的原因是这里土地多,以前居住过的地方土地少。对农牧民来说,土地就是饭碗,对子孙很重要。

    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他们每到一个新地方就会自己动手盖房子,男子个个都是盖房高手。他们还亲手开垦土地。邱家前后大概在这里开垦了30多亩土地,耕种收成足够全家人吃。

    这里的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只因土地是自己开垦的,30年不用缴纳土地税。新开垦的土地收成少,属于广种薄收,因海拔高,一年也就一季收成。他们知道山上几亩地比不了山下一亩地,但好在耕种的农作物全归自己。政府对彝族开垦土地基本不管,只要不破坏森林就行。政府也从不限制彝族人自己开垦土地。

    过去彝族人可以自由迁徙,现在不像从前那么自由。大概是从2010年起就不能随便迁徙了。国家给这片土地的农牧民都通了水电,住得安逸也就不想再随意迁徙了。政府曾派人来动员他们搬到山下去,但他们喜欢住在山上,空气好,青草多,马牛羊有得吃,野果子也多,小动物也多,物产很丰富,也很少有人山上来打扰他们。上述便利条件是山下不具备的。

    现在他的全家,包括爱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习惯于住在山上,没感到有什么不便。他们有一辆私家车,想出去买东西办点事出趟山也很容易。

    透过邱先生家族的生活轨迹,了解了白彝的过去与现在。这是一个自由迁徙的民族,过去的他们一直不停地迁徙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家园,现在都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园。寻找家园的过程也是他们寻找自由的过程,寻找自己灵魂的过程。这是一群酷爱自由的人,他们骨子里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现在,政府用政策留住了他们,他们已在自己喜欢的大地扎了根。目力所见,他们的生活富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很大程度上比我们更潇洒更快乐。

    水土有情,同样滋养外乡人;外乡人有意,滋养久了也能变成本乡人。

    眼热这方水土,羡慕这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