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鹅的三国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尚书行台

第二百二十七章 尚书行台

    安邑,巡查归来的黑熊翻阅积攒的公文军书。

    郭泰的一封公文摆在面前,让他陷入沉思。

    到底要不要接受许都朝廷的官爵策封,是目前最为重大、关键的问题。

    这是路线问题,虽说大家最终目的都是类似的,殊途同归。

    可走不一样的路,就会有不一样的伙伴。

    郭泰在公文中婉转规劝,希望黑熊能接受许都朝廷的策封,积蓄实力,逐步壮大后再甩开朝廷单干。

    不是怕曹操征讨,而是要给马腾、杨秋、段煨这些内部从属一个交待,也要维护盟友的脸面。

    迫于曹操的威势,在生存压力下,大家才在衣带诏、讨伐国贼曹操的大义之下联合结盟。

    如果己方拒绝接受许都方面的策封,会让盟友非常的被动。

    太多人关心这个问题,但不敢贸然表态。

    郭泰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反贼两个字就写在郭泰脸上。

    连这样的资深反贼都劝自己不要浪,黑熊走到室外感受冰冷,抓了一捧雪在手里丸成团。

    自己似乎真的有些浪了。

    那么多人装模作样的劝阻,甚至许多人还想着激起自己的逆反心态。

    真完全拒绝,那么关陇妥协派、中立派也将失去装糊涂的余地。

    在黑白之间,他们必须做个取舍。

    太原、河东二郡就是前车之鉴,王邑、牵招、崔琰时期,郡兵不过五千之数。

    豪强联合叛乱,轻易就出动了三万规模的军队。

    铠甲器械的质量、数量直追桓灵时期。

    百万黑山军缩在太行山谷里,是因为东边的袁绍能打,难道西边河东、太原就不能打?

    感受到手心雪球的冰冷,黑熊对当值亲兵说:“我要见沮鹄。”

    “喏。”

    一名亲兵转身行礼,后退几步就转身离去。

    黑熊转身丢了雪球,步入楼阁。

    沮鹄现在几乎是以河北全权使者的身份跟随黑熊中军移动,等河东第三批迁徙队伍出发后,黑熊就会带着中军北上,与各军汇合。

    中军暂留河东,也是为了方便就食。

    太原从叛各家的储粮也在抄没、运输范围内,但要留军用粮食,还要给太原吏民留下明年吃的粮食。

    河东不同了,距离关中太近,易于镇压,又有商曜这个太原人下狠手,几乎从叛豪强三族皆在迁徙范围内。

    原本在籍三万余户的河东,这次之后,在籍人口估计还能有个两万余户。

    但迁入关中打散安置的人口,足有五万余户。

    等战争结束,明年清查河东山野偏僻之处,最少又能编几千户。

    阁楼内,黑熊没有等候多久,沮鹄就快步而来。

    在楼下脱了靴子,沮鹄步伐轻快。

    他来时见黑熊正捉笔书写,等书写完毕,沮鹄才上前见礼:“将军。”

    “你也知道曹操派遣敕使欲拜我为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总督雍凉幽并冀五州。”

    黑熊坐正身子,用平和语气讲述:“你我两家乃是盟好,镇北将军再大也比不上大将军。而我出征在即,待我归来又是功勋。所以我想要一个不比大将军低的官位,这样今后面对曹操,我也不至于低他一头。”

    沮鹄正襟危坐,听黑熊如此说,内心是猛地松了一口大气。

    只要黑熊还认汉室朝廷,那什么都可以谈。

    就官爵策封、接受一事,其实是很诡异的。

    许多人迫切希望黑熊接受,也有很多人希望黑熊拒绝。

    接受就有接受的玩法,拒绝的话,那就想办法绞杀,绞杀不了再施压,直到黑熊接受为止。

    沮鹄几乎是看着黑熊从微末之中创业,很清楚如果黑熊采取流寇打法,何至于到处流窜?

    正是因为黑熊最初时放弃了流寇打法,才来河北,河北不合适又去荆州,荆州也不合适,才去了关中。

    如果黑熊的关中基业破败,黑熊放弃经营,转而以流寇战术那没人能挡得住。

    打到最后,只会残留一片灰烬。

    认真聆听了黑熊的要求,沮鹄就提议:“以将军之功勋,镇北将军确实有些低了。某以为,非大司马不可表将军之殊功。”

    黑熊听了微微皱眉,合适的官位寥寥无几。

    大司马这个官位与大将军一样,与丞相一样,是上公,高于三公。

    见黑熊神情变化,沮鹄就问:“将军可有不满之处?”

    “容我细思。”

    黑熊沉吟思索这个官位,跟大将军一样,大而虚泛。

    不像虎牙将军、镇北将军这样,麾下军队能集中隶属于一个明确番号,能增加内部凝聚力。

    就像曹操的军队,外部各方同属汉臣,为了表示区分,只能称呼曹操一方的军队为曹军。

    河北的袁绍、袁尚父子也存在这种问题,麾下军队统称为袁军。

    大司马一职的缺点就在这里,这也不算缺点,能让军队跟黑绑定,若无意外的话,接受大司马一职,以后所部军队会被称之为黑军。

    至于好处也有很多,黑熊想到关键一点。

    上一个大司马是位在三公之右的李傕,自己也在关中,使用大司马这个官位开府,岂不是跟李傕绑定了?

    不过也无所谓,不缺损失的这点好感度。

    黑熊想了想,就说:“大司马可行,只是大将军有录尚书台事,我不能没有。”

    “此应有之事也。”

    沮鹄笑容洋溢:“我家主公与将军俱为国家柱石,又领上公之位,理应同录尚书台事。”

    “可尚书台在许都。”

    黑熊脸上没有笑容:“这样,我会要求许都在河北、关中分别设立尚书行台。”

    “尚书行台?”

    “对,如似天子行在。”

    黑熊不再掩饰:“尚书台在许,我与大将军又不可能亲往许都监理尚书台。不若在河北、关中分设行台,设尚书仆射、尚书、尚书郎行尚书台事。”

    从许都朝廷抢走人事权,这是黑熊的底线。

    否则自己受领许都朝廷给出的官爵,这帮人就能越过自己,给

    每年征辟士人,选拔孝廉,这种地方与许都的人事互动,会持续削减自己的影响力。

    地区影响力就100,朝廷多一点,自己就少一点。

    弄个外派的尚书台,许都朝廷玩花招,自己跟着玩,反正败坏的是朝廷的公信力。

    只是黑熊的提议在沮鹄看来有些异想天开,委婉劝说:“将军的设想十分精妙,曹操岂会同意?此太阿倒持,曹操同意,许都公卿百官也会阻止。”

    “这是我的诚意,如果曹操不答应,我只好找他当面讨论。谁反对,我就找谁。”

    黑熊情绪稳定,仿佛讲述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接下来我只想对诸胡用兵,我对河北、中原之争不感兴趣。刘玄德近来组织联军准备明年讨伐曹操,如果曹操肯同意,我不介意作壁上观。”

    “呃”

    沮鹄讪讪陪笑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将军这样不顾盟好,与曹操媾和谈判,又当着外臣讲述,是否有些?”

    “我只是实话实话,何况以曹操的多疑,我说我不会出兵,他会信?他又敢信?”

    黑熊浑不在意,现在实力到位了,说真话也不怕得罪人。

    甚至值得他生气的事情都少了,从容讲述:“大司马、尚书行台,就这两件事。你们上表许都为我叙功请封,我来谈尚书行台,这对两家好处极大。”

    拿了尚书行台,基本上跟称王建制就差一步之遥。

    沮鹄优先考虑到的是幽州追随鲜于辅的六个郡,对河北来说,有没有尚书行台不重要。

    关键在于许都朝廷,放弃尚书台的神圣性,会让幽州人士气大损。

    再说了,黑熊想要这些条件,也是可以跟许都单方面谈。

    现在拉着他,让河北介入,只是维护盟友关系罢了。

    略作考虑,沮鹄就问:“玄德公明年讨伐曹操时,将军真会作壁上观?”

    “这么热闹的事情,我怎么也要抵近观望。”

    黑熊说着露笑:“你放心,我会让雒阳的夏侯惇动弹不得。”

    “有将军这番话,外臣这就发书邺城,通报我家主公。”

    沮鹄说着拱手,黑熊也拱手,注视彼此,如似盟誓。

    送走沮鹄,黑熊莫名惆怅。

    怕刘备灭亡,也怕刘备一战剪除曹操,成为许都朝廷的大头目。

    他这方面的预感越来越强,当曹操无法团结所有人,保护所有的利益时,曹操有可能清扫出局,会换个能团结各方的人。

    比如刘备,真怕自己将汝颖士人吓坏了,吓的这些人勾结刘备,悄悄一刀让曹操死的莫名其妙。

    总的来说,还是曹操、夏侯惇更好打一些。

    曹操麾下的军队,缺乏作战积极性,需要用军法和鞭子督促,这些人才能拿起刀剑拼杀。

    刘备就不一样了,真让他兼并曹操,从降将到降兵,都能积极应战。

    再说了,刘备这种人做邻居、朋友的话,会很省心。

    必须压一压。

    不能给刘备华丽变身的机会,能不能打得过是一回事,人活着就图个轻松,真没必要给自己上难度。

    打定主意,黑熊当即给马腾写信。

    希望自己的好妇翁能居中调解,向许都朝廷表达自己的不满。

    斩首十万级,是一个镇北将军能搞定的?

    先把路线问题摆明,免得观望的关陇士人集体跳反。

    稳住这些人,等征讨北地羌胡的战争结束,再慢慢修剪。

    特别是杜畿,到现在还不表态,非要等自己上门去请?

    总觉得这次战争结束返回关中举行庆功宴席时,除了参战士兵,其他地方郡县长吏、三老代表之类的,可能都藏了一颗反心。

    也不知道钟繇有没有下定决心,如果钟繇愿意,颍川人自然会分裂出一股,在自己这里效力。

    颍川人的协助与否不重要,稳住钟繇,让这老头别捣乱就行了。

    还有就是,钟繇与许都方面再割裂,也是一个对话渠道。

    现在要防许都朝廷,防钟繇、刘晔、韦端,还要防河北、荆州的盟友。

    出兵期间,还要警惕匈奴人。

    越是发展,可以信赖的人就越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