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146章 天灾人祸

第146章 天灾人祸

    三月二十四,春日的气息渐浓。

    明军再度紧逼张献忠,他所率领的部队已然陷入明军的包围圈。前方是南昌本地的士卒,后方则是万元吉率领的兵马。

    这一场追逐已成为南方的一幕焦点,血雨腥风预示着一场激烈的决战即将爆发。而与此同时,遥远的四川却在酝酿着一场新的战役,准备攻打云贵。

    重庆城外。

    徐心然面对霍叔,目光坚毅:“霍叔,这一次就全靠你等独自带队了!”

    霍刚认真地点头:“大帅,勿要担心,不占领云贵,俺绝不回归!”

    徐心然摆摆手道:“霍叔,无需如此,我们士卒的实力可不是他们能比的!不出意外,今年就可以完成战事!”

    他看向众将领:“而且,太平军的左膀右臂是你们,岂能意气用事!”

    霍刚感慨万分,对着徐心然行礼一礼,然后转身,带着一众将领踏上南下之路。

    这一次,徐心然确实信心十足。太平军的士兵身上披挂的甲胄足够坚固,手中的器械由精良的钢材制造,更不用说他们还装备有先进的火器,如小炮、虎蹲炮等等。

    相较之下,云贵一带的土司以及明军,只能算是土里土气,怕不是打不了一个见面吧!

    这一次作战便是开始沿着水路,一路直扑昆明,之后再逐步收复全省。

    再之后配合禁军攻打贵阳,然后逐步收复全省。

    难就难在对于地形不熟悉,山多,沼气多,不过也有一些本地人带路,想来应该不是很大问题。

    徐心然看着离去的士卒,不由一阵感慨,这一路走来,充满了坎坷和荆棘,但如今他们终于走到了这一刻,战局在南方紧张丛生,而他的心情也愈发沉稳。

    步履间,他感受着身后士卒的战意,明了这不仅是一场战争。

    回程的路上,一位女官轻声来到徐心然身边,她面容俏丽,声音柔和:

    “大帅,宋夫人要生了吗?苏夫人让您赶快回去!”

    徐心然闻言,眉头微蹙,立刻回应:“好,我现在就回去!”

    等到徐心然回到府邸,宋欣彤已经开始被接生了。

    徐心然快步进入产房门口,听见苏雪妍在里面紧张而专注地忙碌着的声音,他心中生出一股欣慰之情。

    不多时,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响起,传遍整个府邸。

    苏雪妍缓缓从里面走了出来,对着徐心然笑着:“夫君,恭喜,是一位少爷呢!如今她们母子平安!”

    夫妇二人交换了一眼,徐心然紧握着苏雪妍的手,温柔道:

    “末要多想,如今你已经身孕,好好在家多休息就是,这事情交给她们便好!”

    上个月苏雪妍也已经怀孕,这也是让苏雪妍松口气,毕竟作为妻子,长时间未孕,难免有人胡言乱语。

    特别是如今她这个地位的时候,言行都会受到影响。

    苏雪妍摇摇头道:“夫君诞下子嗣,我只会开心,并无多想,只是不放心来看看罢了!”

    徐心然将苏雪妍搂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道:“好,回去等着,我先进去看看欣彤!”

    苏雪妍点点头道:“好!”

    徐心然走进房间,见到宋欣彤神情有些疲惫,于是他温柔地给予她一番安慰。轻声道:

    “欣彤,辛苦了!”

    宋欣彤摇摇头,神情深深的看着徐心然,轻轻笑道:“不辜负夫君所望!”

    徐心然看着她想坐起来,马上扶着说道:“好好休息,等着养好身体,这孩子还需要你呢!”

    “嗯嗯!”

    安慰一会。

    徐心然便看见侍女怀中的婴儿,不由松口气。

    毕竟目前太平军的确十分需要一位男孩,不管是不是世子,只要是男孩便好。

    这样也足以让官员将领松口气,大家更放心去工作。

    果然不出意外,不足二个时辰,徐心然诞下儿子的消息便不翼而飞,整个重庆都陷入狂欢之中。

    在元帅府内的徐心然看着手中的折子,不由的摇摇头。

    这已经有人前来祝贺了,也是离谱,仿佛这折子早就写好了,只等着孩子降生,便立刻传递祝贺的消息。

    不过徐心然也是无奈,这便是这个时代特性,对于孩子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对太平军未来的期许。

    特别是那孔浚,这马屁每隔一段时间没有那才是奇怪,徐心然也是多次说过,还是死不悔改。

    徐心然坐在书房桌前,他抬头看着窗外的风景。

    想着重庆的街巷上,灯火辉煌,人们欢声笑语,仿佛整个城市都因他儿子的诞生而沸腾。

    四月中旬始吴江一带饱受大旱之苦,天空无云,雨水如期而至的希望遥不可及。

    农田龟裂,百姓无不期盼甘霖降临,然而这一希望渐行渐远。更让人心悸的是,天空飞舞的蝗虫密布如云,仿佛黑暗的翅膀遮蔽了整个天际。

    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却在这百年难遇的旱灾中痛失水土滋养,田间的庄稼悄然凋零。

    米价暴涨,一石米居然价值四两银子,使得普通百姓望米兴叹,纷纷沦为流浪者,满目皆是衣衫褴褛的乞丐,有的甚至在街头巷尾躺卧,多枕藉死。

    人们只能将糟粮腐渣当作珍馐,或者苦中作乐,食用树屑榆皮填饱空腹。

    等到六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灾情并未减轻,反而蔓延至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等地。

    特别不只是有旱灾,还有遮天蔽日的蝗灾。

    蝗虫不仅摧毁了农田,更对绿植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百姓无奈之下,纷纷选择吃蝗虫,口中咒骂着老天爷的不公。

    而且,自古以来不可能只有旱灾蝗灾,随后伴随更有疫情而死,盗匪遍地。

    百姓都没有吃的,那么只能吃一些老鼠,虫的什么乱七八糟,这样便是疫病的发源地。

    而有一些强壮之人,便投入盗贼,抢夺百姓钱粮来度日,都要饿死了,干啥都是不会出乎意料。

    甚至还有起义者,比如李青山,他率领义军,抗击官兵,频繁截断漕运,突袭州府,屡屡攻陷附近的州县,给明廷造成了巨大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