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132章 李自成轻骑入河南

第132章 李自成轻骑入河南

    刘忠一喜,连忙点头答应下来。

    徐心然看着他的样子,便连忙补充:“一定要简单点,末要过于繁文缛节!”

    刘忠眉头微蹙,不解地问道:“大帅是要简略一些?为何不和百姓同喜!”

    徐心然无语了,这哪门子同喜,而且这都是需要大量的钱财,哪能因为自己婚礼过于开支。

    徐心然无奈地摇了摇头,解释道:“并非我不喜欢与百姓同乐,但婚礼涉及的开支实在是需要慎之又慎。就这样吧,简单一些便可!”

    他深知这个时代的婚礼极为繁琐,一旦开始筹备,很容易就会牵扯到庞大的开支。而且也很要命的累,步骤也多的要命。

    而且就算吩咐下去了,到落实之后也简略不了多少,但多少有一些用。

    即便是简约,也不能绕过传统的“六礼”。

    其中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婚礼准备环节。

    毕竟这个时代的婚礼透漏主旋律是端庄、严肃的。

    甚至在民间还有看到“相亲”、“障车”、“却扇”、“闹房”等环节。

    这时代对于庶民男子而言,迎娶妻子被俗称为“小登科”,在婚礼上可穿青绿色的九品幞头官服,但一般还是选择符合本人身份的吉服,以示庄重。

    而女子的婚礼则更为隆重,通常戴髻或金冠,穿着大红袍或袄衫,头上罩红盖头,出嫁时甚至可僭越享受贵妇凤冠霞帔的衣装殊荣。

    在这个阶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婚礼中的穿着更是能够跨越阶级,得到社会与官府的支持,当然黄色肯定是不允许的。

    太平军在民间也是废除了很多限制,比如黄色限制,绯色限制,但是龙凤还是有要求的。

    如此这也导致了,最近四川的婚礼是越来越盛大,越来越攀比起来,人啊,都是如此。

    徐心然在跟着这样玩,那好了,道路都走歪了,现在还是想着扭转过来为好。

    彩礼也是如此,这可不是困扰后世的问题,这是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不过此时稍好一些。

    那是因为此时讲究门当户对,这也影响了彩礼的规格。你乱要那可是臭名远扬的,朱元璋曾发布诏书,呼吁婚姻中要“崇尚节俭”,防止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合适的婚姻。

    也没有后世那种天价彩礼,超过阶级承受范围。

    现在四川也是有阶级的,只是比之前轻松许多,甚至很低罢了。社会制度可不是一瞬间都没了。

    而是一点一点改变的,现在百姓又没有经过各种各样的思想开光,你步伐一大,你就该亡了,别人无法理解你,做的再对,跟后世在一样都没有用,也该亡了。

    接下来的日子便显得简单,一直在筹备婚礼,来娶苏雪妍他们。

    崇祯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这一天的阳光透过蓝天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仿佛也为徐心然的婚礼增添了一份庄严与温暖。

    徐心然迎娶了苏雪妍为正室,而林婉儿、宋欣彤、张若曦则成为了他名下的妾室。

    苏雪妍作为正室,不仅因为她的美貌,也是因为有家族依靠,没办法,其他三位都是送来的,苏雪妍又是大家族的,主母有一些政治力量也是甚好,不然没有依靠,那她们之间的斗争可是激烈无比。

    作为一家之主的徐心然还不能太拉偏架,不然为何皇宫后院的宫斗就是这样来的。

    九月十三。

    李自成正式入河南,还是轻骑入河南,并未有多少兵马。

    来到河南第一件事便是收留饥民,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河南的百姓早就苦官府久已,而且河南地方不算多大,藩王却是甚多。

    除了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外,还有封于洛阳的明神宗的爱子福王朱常洵。这些藩王占有大量庄田,过着奢华而穷奢极欲的生活。

    除了藩王外,作为官僚地主的缙绅之家,也广占良田,多的达到千余顷,少的也不下五六百顷。

    朝廷摊派税赋,应该由田地多的豪强承担大部分,然而豪强们利用特权,将应缴税赋免除。这使得朝廷每年所需收取的税赋不减反增,将艰难的负担转嫁给了穷苦百姓。

    比如最近的三饷和其他苛捐杂税,加上天灾和蝗灾的频发,让本已困苦的河南百姓雪上加霜。

    庄稼被蝗虫啃食一空,草木树根也被吞噬殆尽,形成千里赤地,一片凄凉景象。

    李自成的谋士之一的李岩,李岩原名叫李信,就在未投靠李自成之前就写一个一首诗,那便是《劝赈歌》,来劝富豪士绅,还有官府朝廷赈济灾民。

    歌曰: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最后无果,反而遭受他们的报复,来诬陷李岩的做法是收买人心之举,是图谋不轨、意图谋反的做法。

    最后心灰意冷之下来投靠李自成,也是李自成中最主要的谋士之一。

    之后便提出了“均田免粮”和“不当差”的口号,在河南站稳跟脚。

    而张献忠也失去武昌等地,向南逃亡,如今在衡阳附近盘踞,明军却无力再进行追缴。

    原本,他打算依仗武昌地势与明军对峙,可没过多久,他的部下就开始沉湎于战利品,军队腐败弥漫。

    张献忠劝说之际,却无济于事,他本人也逐渐放纵,美女环绕。士兵们沉溺于短暂的享受,军纪松懈,这让原本强大的军队变得支离破碎。

    在杨嗣昌的逼迫下,张献忠最终被迫弃城而逃。南下的道路上,杨嗣昌紧紧咬住不放,一直到此刻才稍作喘息。

    长沙大营内,杨嗣昌握着那沉甸甸的书信,额头青筋凸显,他看到的是一纸紧急的命令。

    信中说道让他快一点覆灭张献忠,再掉头打掉徐心然,然后回去镇压李自成。

    他一阵苦笑,不由一阵无奈。

    此时杨嗣昌也无力追赶张献忠,队伍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

    而且崇祯信任他,本来襄王楚王死,他也没办法逃过去,必须付出代价,都让崇祯压了下来,这样就更无法拒绝崇祯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