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126章 张献忠入湖广

第126章 张献忠入湖广

    在后院的静谧中,苏逊缓步而至。翠绿的植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为即将离去的离愁增添了一层静谧的伤感。苏逊走进苏雪妍的房间,看着她专注地读书的模样,心中涌动着一丝无奈。

    “雪妍,收拾收拾,如今如你的意了,准备前往四川。”苏逊轻声说着,他的目光中透露着一份担忧和决绝。苏雪妍抬起头,一脸疑惑:

    “大哥,这是为何?”

    苏逊深吸一口气,无奈道:“逃命啊,张献忠都要来此了,武昌是待不得了,不少大户这几天已经跑了!”

    苏雪妍闻言,神色猛地一变,她难以置信地看着哥哥,眼底闪烁着惊慌和不安。

    “张献忠?”

    此人苏雪妍之前调查中原时也是了解一番,明白此人对于富户有很大的敌意,攻破武昌是不会放过他们的,甚至抵抗太严重还会屠杀他们。

    苏雪妍的心跳急促,她虽然在书本中接触过战乱的描写,但如今这场幸福生活中的戏剧已经在她的身边悄然展开。她放下手中的书,定定地望着哥哥:

    “四川……我们真的要离开这里吗?”

    苏逊漠然的点点头,“无可奈何啊,最晚后天一早便走!东西好好收拾一番!”

    说完苏逊便离开房间,如今事务繁重,需要清点家产,安排好下人等。

    看着苏逊走出门房,不由喃喃道:“如今你是对的,不知现在你可安好!”

    如今大灾还在影响着,之前苏雪妍看着外面传递而来的信息,心不由一颤,这每个数字便是一条人命,别说数以万计,甚至还有易子而食的事情发生。

    现在早就对大明失望透顶了,百姓没有等来赈灾,反而仅是盘剥,粮价早就抄的飞起。

    苏逊也随后吩咐下人收拾行囊包裹,在行囊准备妥当的时候,苏逊望向窗外的明月,长叹一声。

    苏逊也是知晓,这四川之行能否站稳脚跟,能否不被盘剥屠杀,全看苏雪妍了,她和徐心然二人苏逊早已知晓,只是一直没说,他还等着把苏雪妍嫁出去,一切便妥,没想到如今还能用到这样的关系。

    次日汉阳蔡店镇,大雾弥漫。

    张献忠行军大帐内,张献忠端坐主位,威风凛凛。自从被杨嗣昌集结关内十省之力大败失利,如今一直边打边跑于此。

    然而,他的脸上仍然难掩过往战事的沉重。八岁的亲子、一妻与王秉贞俱殁,义子惠儿、张可继以及数名妻妾和亲信的军师徐以显、潘独螯、王又天都被俘,大量将领和部下的损失让张献忠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悲伤。

    随着他成功突破杨嗣昌的围剿,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杨嗣昌如今被他吊在后面吃灰。

    其实是杨嗣昌内部出了问题,其部下总兵与他的矛盾越来越深,如今都出现了装病,不听调遣,只有总兵猛如虎坚决执行杨嗣昌命令率领几千余兵孤军追击张献忠。

    而且明军也被徐心然牵引了不少兵力,分兵来驻扎夷陵对面的枝江以及汉中,使得张献忠多了几分几率。

    重新回到已经“没网”的湖广。在这一时刻,张献忠充满得意,更是写下了一首讽刺杨嗣昌的打油诗:“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这首诗如同一记重重的耳光,狠狠的扇一巴掌给杨嗣昌。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策略也在张献忠进入湖广后正式破产。

    张可望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面前的张献忠,心中充满了对义父的崇敬和好奇。他忍不住追问:“义父,这武昌如何攻打?”

    张献忠淡淡地摇摇头,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冷漠:“还是之前那般即可,根据传来的消息,这明军守备也就那回事。”

    张献忠明白想入湖广武昌是跑不了的,而且武昌有楚王,楚王也是天下公认的富藩,其钱粮定是不少,之前的襄王就是如此,直接让他富贵都不知道如何用了,甚至发给百姓都不少。

    由武昌攻入湖广,届时湖广之大任由他翱翔,而且李自成等人也重新出山,还有徐心然在四川盘踞,山东起义也不止,明军后方可不稳。

    张献忠这几年攻城拔寨早就对攻城炉火纯青,比如垒高台、掘隧道,采取立体围攻战术,爆破城门等等都使用过。

    张可望点头示意,他也是骁勇善战之人,跟着张献忠身边学了不少,可是张献忠的左膀右臂,而且还擅长内政,帮助张献忠打理后勤是井井有条。

    在没有了李定国的压力下,张可望更是在张献忠麾下顺风顺水,犹如鱼得水。

    孙可望在历史评价也是正的,只是也有不少黑点,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他的投降满清以及与孙李不和的矛盾。

    比如他个人的野心过大,特别是在处理与永历帝、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的关系时,显得举措失当。这一失误导致了李定国率军由湖广南下两广。

    然而,孙可望的眼光却极为毒辣,他的战略部署在长江战役中表现得十分出色。无论是亲自率领大军东下,还是委托刘文秀为前线总指挥,他都展现了出色的军事谋略,使整个战役进程顺利进行,收效颇丰。

    孙李不合也是少不了南明朝廷及官员的推波助澜,比如杨长知就经常在孙可望面前煽风点火:“将军若能讨得朝廷‘秦王’之封,既可威震西南,又能压服李、刘两王,何等威风!”

    他在李定国、刘文秀等人面前,又数落孙可望狂妄自大,独断专行,全不念手足之情,假惺惺地提醒他们要当心两王府换上“孙”字大旗。

    没办法,在那个连明抗清的时期,南明朝廷内部党争激烈,腐朽气息弥漫。其中难免也沾染了南明腐朽气息和文官集团无休无止的党争。

    在永历十一年与李定国、刘文秀战斗后兵败,但孙可望却压不下失利的怒火,跑到长沙,投降清朝,以借兵复仇。

    之后孙可望降清,出卖西南军情虚实,使李定国和西南抗清武装最后失利。清廷封他为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