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115章 考核开始

第115章 考核开始

    清晨的阳光透过府衙的窗户,洒在一众士子的身上,映照着紧张的神情。他们都早早地聚集在府衙门前,等待官员的安排。

    考核共四个时辰,中间有半个时辰进行吃饭与休息。

    题目也是徐心然亲自出的,也尝试做了一番,觉得时间绰绰有余,如今的时间甚至放宽了一倍有余。

    徐心然等着开考之后,便来到府衙,看见已经布置完毕便回到书房处理政务。

    跟着这时代不一样的,是有一些后世的身影。一人一个位置,前后左右间隔有一米左右,有太平军士卒与官员在其中进行监考,也无需担心抄袭。

    毕竟后世作弊顶多坐牢,这时代作弊,那可是剁头的,甚至还会牵连到家人。而且太平军管理如此严格。

    官员站在台阶上,一袭宽袍,神态庄严。他抬起手,示意众士子安静。声音洪亮地传遍广场:“诸位,今日的考试,关系到你们个人的前途。其他事我已经交代过一遍,就不再赘述。”

    他目光扫过士子们,言辞中透露出太平军对于真正人才的渴望。

    “我们太平军只要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吟诗作对附庸风雅的无用之人。正所谓清谈误国,实干兴邦!”

    “此次考试的题目都是当今大明为官者所必遇到的实际难题。我们将通过这些题目来考察你们的才华。”官员话音刚落,他便迈开步子离去,留下一片寂静。

    接着,一位身着华服的教育部官员走上台阶,脸上挂着严谨的表情。他手持试卷,严肃地注视着等待的士子们。随着他的动作,试卷被逐渐发放给每一位士子,开始了这场重要的考核。

    在试卷发放的瞬间,大厅内外开始传来士子们窃窃私语的声音。

    听着这贼人所说,他们居然全部考策论这倒是有意思。

    不过,官员的话语却在士子们中引发了一些不满。有些人心中对于太平军官员的言辞感到不悦,认为太过强调实际行动,有些像是对文人的贬低。

    不过也不敢说出来,而且他们也不敢交白卷来抵抗,毕竟还是命重要。

    “肃静,任何人不得提前交卷,宣布考核开始!”教育部的官员在台上大声道。

    说完,教育部的官员端坐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察每位士子的表现。

    苏学阳端坐在考场上,逐渐陷入题海之中。那张试卷上,第一道题就像一座横亘在他面前的高山,难以逾越。他的眉头微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茫然和无奈。

    题目简而直接,但蕴含的难题却无法轻视。

    自己满腹经纶,面对这题目都是毫无头绪。

    第一题就说:

    “假如你是中枢官员,户部尚书。朝廷财政枯竭。皇帝日夜催促你加征税收,改革税务。

    此时百姓苛捐杂税甚多,百姓早就不堪重任,奈何百姓田地不多,无法收上税收,多数在士绅手中,而他们却是免税。

    但商税甚少,只有十五税一,甚至免税,但是前任便是因为向皇帝称提高商税,被政敌弹劾下狱,如今生死未卜。

    注意政治环境参考崇祯十年左右!

    如今边关不稳,缺粮少银,外敌经常扣关,肆虐边疆。

    请问如何,在朝廷如何进行改制,如何加增税收?”

    还有第二题:

    “假设自己是一位陕西知县,所在县年年需要上缴五万两赋税。前任知县因频繁请求减免赋税,未完成税收任务,被户部免职查办。

    今年,朝廷要求补缴之前的欠税,并且又加征辽响,总额高达八万余两。

    然而,当前正值旱灾严重之际,农田一片荒芜,百姓颗粒无收,生计堪忧。在如此困境下,朝廷却要求全额上缴赋税。

    更加令人头痛的是,农户几乎没有,佃户甚多,而这一切都被掌握在士绅的手中,他们有着不小的地主权势。

    如此士绅便肆无忌惮大幅度提高田租,如此,该如何解决当前的局面?”

    看着此题目,苏学阳汗如雨下,不由开始怀疑自己的双眼。

    默默的看了一眼闵少凡,四目相对,二人的眼中都是凝重之情。

    回过神来。

    苏学阳左思右想,还是无法下定决心把百姓逼死。满脑子都是大明的三响,如今这何其相似啊。

    朝廷都是士绅天下,肯定不会有什么影响,商税又是东林党和晋商等在,压根触碰不了。

    最终,苏学阳还是写上征收商税,开源节流。

    来到第二题。

    苏学阳不由摇摇头,心中不由一阵苦笑,这题目刁钻如何解。

    只能跟着上任知县一样,求情,来减免此地赋税。

    看向第三题。

    “由于赋税严重,天灾不断,蝗灾遍地,流民四起。

    百姓为了活命,纷纷加入流寇,最终引起民变。

    朝廷剿寇不断,开支甚高。朝廷不得已继续增加赋税,致使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流寇更加猖獗。

    此时你是内阁大学士,请问如何解决当下困境。”

    苏学阳端坐在他的书桌前,试卷上的问题仿佛是一张悬而未决的网,将他牢牢困在思绪的迷宫里。

    发第一题,财政枯竭,需要增加税收以抵御外敌。

    这看似是国家的紧急之需,但若动辄向百姓征税,必将引起民愤,可能导致明火执仗,国家内部动荡。不动手,边疆安宁难保,外患难以抵挡。这个问题如同一张紧绷的弓弦,左右为难,一步错,国家就有可能陷入无尽的深渊。

    第二题,则是税收增加,百姓负担沉重,作为知县的你。如何进行解决问题。

    第三题,矛盾彻底爆发,引发流寇肆虐。

    这可真是一环套一环,只要向百姓动手便会引起民乱,不向百姓动手增加税收,那么边疆不稳,无法抵御外敌。

    如此这样一来,便陷入循环,无法自拔。

    要是只管关内,国破是早晚事情。

    苏学阳摸着太阳穴,感觉自己的脑袋仿佛被重锤砸了一下。他本就就不是腐儒。

    看着这一系列的题目便知道,解决办法便是向权贵,士绅动手。

    只要能收上来钱粮,国家便会逐渐恢复健康。

    但是这只要一动手,执行人和建议的那个人,便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名声也是臭不可闻,而且以大明这情况,百分百失败,皇帝说不定先把你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