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105章 宴席

第105章 宴席

    徐心然对着刘忠与叶驰举杯说道:“太平军有如今的成就,也少不了你们的付出。”

    刘忠和叶驰对视一眼,心领神会,都微笑着点头,连忙站起身来,对着徐心然行礼,大饮一杯。

    “敬大帅!”

    “不然,我现在也无法安稳的睡觉呢!”徐心然又带上了一丝幽默,缓解了刚刚的庄重氛围。

    众人齐声应和,杯中酒水交汇,散发着浓郁的酒香。

    次日初五,初升的太阳金光灿烂地洒在成都城,将大街小巷都染上一层温暖的光辉,也让寒冷的冬天有一丝温暖。

    徐心然准备安排在初七晚上进行篝火晚会,请人来唱大戏,给成都百姓热闹热闹。

    顺便也宴请官员,毕竟可以让官员也跟着群众一起热闹热闹。

    也好促进官员与百姓的感情,让百姓更加一步认可太平军。

    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徐心然选择在巡抚衙门对面的大街上搭建舞台。这里宽敞而热闹。

    果然,消息一传开,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涟漪。成都城内外的居民纷纷传播着这个令人期待的消息,仿佛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起来。

    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带着孩子们一同涌向大街。百姓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的表情。

    这个时代缺乏娱乐项目,唱大戏成为了普通老百姓最为期待的娱乐活动。

    明清时期的各种戏剧兴起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天下午,人们兴致勃勃,期待在府衙的台子面前。

    “我们大帅请的是哪个戏班子啊?”有人好奇地问道。

    “当然是成都里面最好的戏班子了,俺们可是太平军呀。”另一人得意洋洋地回答。

    “玲珑阁的戏班子,听我的一个亲戚说,请他们来唱一天戏可是足足要五十两银子呢!”有人插嘴解释。

    “哎呦,竟然是玲珑阁啊,这可是成都城内数一数二的戏班子啊。”大家纷纷发出感叹。

    “要不然哪里需要五十两银子一天啊!”有人深有体会地附和。

    “还真是贵啊,唱一天戏竟然要五十两银子啊!”有人感慨不已。

    “这是我们成都城内最好的戏班子,当然贵了。要是一般的戏班子,十两银子就足够了,可以连续好几天,甚至还多不少呢。”有人解释着。

    “而且听说他们还经常给蜀王唱戏呢!”有人兴奋地爆出一个小道消息。

    “真假!”众人议论纷纷。

    “今天我等也有眼福了啊!”有人感慨着。

    “那是、那是,我们的元帅那是什么人,要请当然是请最好的戏班子。”大家一片欢腾。

    “就是就是!”

    在夜幕低垂之际,篝火的舒缓光芒点亮了整个场地,戏班子已经入场,唱戏即将开始。

    戏班子已经齐聚,大家期待着开启一场戏剧盛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位旦角,她不仅容貌姣好,而且唱功又极好,这唱起戏来的时候,声音非常的悦耳,瞬间就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好!”

    伴随着无数的叫好声,现场的气氛也是逐渐的推向高潮。

    整个晚会过程中,欢笑声、掌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卷。百姓们感受到了太平军的关怀,而官员们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百姓的期盼与热情。

    然而,回望未来,现今的这种唱大戏的传统已逐渐式微。尽管在农村地区仍时有唱大戏的身影,但观众却越发稀少。

    后世的戏班也渐渐难觅能真正投入的表演者。市场需求决定了文化传承的命运,若无人问津,那些唱戏者也会感到无聊与乏味。

    然而,与此相对的是,当有观众簇拥而至,特别是像今天这样,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观赏大戏,演员们也会更加投入、更加卖力。人们的鼓励与欣赏成为了演员们心灵的驱动力,激发出最绚烂的表演。

    如此才能让这样的戏剧更加繁荣,也可以发展各种各样的曲目,不像后世,都成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徐心然心中,对于传统的唱戏文化并无太多的兴趣。他在后世记忆目睹了各种娱乐节目的繁荣,对于古老的戏剧艺术感到有些陈旧,难以引起他的共鸣。

    在他看来,许多剧本都套用着相似的框架,充斥着穷书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感恩报恩、仇恨报仇的故事情节。这类故事在他看来已然过时,缺乏新意。

    然而,正值缺乏多样娱乐项目的年代,人们对于戏剧的热情却仍然如火如荼。

    尤其是这支戏班的演员们,他们的唱功出色,演绎的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在徐心然看来老套,但这并未妨碍观众们津津有味地欣赏。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娱乐资源匮乏,尤其是底层百姓,他们无暇顾及娱乐。

    大部分时间都得花在维持生计、糊口渡日上,这使得能够像现在这样清闲地带着家人欣赏大戏的机会显得极为珍贵。

    这是大明时期的生活写照。底层百姓们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可能最后连几顿饱饭都难以保证,他们勤劳,但生活仍然贫困。

    而那些身居统治阶层的士绅和权贵们,除了争夺权势之外,却极少真正关心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也无心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死存亡。

    他们关注的主要是家族传承、土地财富,对于国家、天下、百姓的境遇并不放在心上。

    甚至对于谁当天子、朝廷的兴衰、底层百姓的生死,他们几乎漠不关心,唯一在意的是自己的私利。

    在府衙后院欢聚的徐心然等一众官员,透过府门口传来的戏台的喧嚣声,仿佛回应着百姓们对娱乐的渴望。

    徐心然不禁说道:“这就是老百姓最初的期盼啊!”

    一众官员纷纷起身,表示敬意:“有大帅在,太平军注定昌盛。”

    徐心然摆摆手,示意官员都坐下来。

    这一瞬间,府衙后院的欢聚与大街上戏台前的热闹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