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98章 捷报传来

第98章 捷报传来

    在绵州城外的大道旁,阳光高悬。

    午时的余温洒在大地上,让这寒冷的冬天显得一丝温暖。

    一群人围坐在火堆旁的场景映得分外温馨。火焰舞动,烤着手中的红薯,香气四溢,仿佛在这困顿的时刻,这小小的火堆成了一座微弱但坚实的烽火。

    一位乡亲兴奋地捧着一根烤得金黄的红薯,欢呼道:“大帅哪来的这红薯呀,这烤着吃着实不错呀!”

    另一位乡亲解释地说:“害,这都不知道。听说是老天爷赐下来的!”

    令人匪夷所思的传闻引起了围观者的好奇心。

    “怎么可能!”有人疑惑地反驳。另一位乡亲继续解释:“不然哪来那么多红薯和这个叫玉米的,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吃法!”

    大家都纷纷点头,似乎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红薯和玉米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神物。

    一位老者默默地听着。他不再年轻,面容沧桑,但目光依然炯炯有神。突然,他插嘴道:“是啊,不过听说不能多吃!”

    这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哦?这是为啥?”人们纷纷转头看向老者,仿佛期待着他的解释。

    老者摇摇头,干瘪的嘴角勾勒出岁月的沧桑:“俺哪里知道,应该是吃多肚子疼。”

    旁边的一位年轻人好奇的问道:“太平军不是不要老年人来铺路吗,你怎么在这?”

    老者摇摇头道:“我只是来给火炊房帮忙的罢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

    旁边一位中年插嘴道:“太平军中不是有告示说,这红薯偶尔吃,坚持吃会变得越来越虚弱!”

    “有的吃就不错了,而且还那么好吃。”旁边有人不满的回答。

    “就是就是!”

    年轻人看着这中年人懂得如此之多,便打探道:“听说太平军要从这里一直修到重庆去?”

    “是啊!这样一来,道路就通畅起来,之后不管是行军还是行商都会方便很多!”中年点点头解释道。

    年轻人听后赞叹道:“是这样啊,真是长见识了!”

    “不过太平军对咱们老百姓太好了吧,你看看现在有吃有喝还有的穿,甚至还能顾一下家里。”旁边一位老乡站起来,拍拍自己的衣服,这一件简单的衣物,温暖的不只是他的身体,更是温暖的他的心。

    年轻人听闻此言,深有感触地补充道:“听说是因为太平军中没有贪官污吏,反而是由农会与官府为我们百姓做主。”

    “是啊,跟着太平军就好,心里永远有我们的。”围坐的人们纷纷附和,仿佛太平军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就是就是!”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铛铛铛的敲锣打鼓声。

    一位年壮的乡亲站起来说道:“走走,休息差不多了,该去干活咯!”

    这番话并没有让大家感到不快,反而充满了动力。毕竟,如今吃的饱,用的上,再不去劳作,恐怕会被老乡指着骂。

    这也是体现了太平军政治决策机构极为清明,拥有合理的上升渠道和优良的竞争机制。

    这样的组织架构不仅令上级官员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也给予下属官员获得晋升的希望,从而塑造了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官场氛围。贪污腐败在这种氛围中逐渐无所遁形,逐步被剔除。

    加之严格的奖惩措施,使得贪污行为失去了发展的土壤。官员们自觉地遵守着规章制度,也没有太多的理由去贪污。

    而商人呢,本来是十分恐惧太平军,毕竟他们又肥又没有什么地位,往往是最容易被下手的。但是慢慢太平军的治理下,这些商人逐渐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待遇。

    虽然商人虽说是唯利是图,但是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世人谁人不好利,毕竟商人虽然地位低下,但是谁有商人的生活更好呢。

    在太平军中,他们(一般的商人)反而得到了不少的尊敬,也跟其他三个阶级齐平了,也不需要进行贿赂官员才能生存,极大的刺激了他们行商。

    特别是夷陵重庆那边的商人,随着太平军占领成都,他们现在也逐渐的往四川内地发展。

    那么这一条路就是必修不可了,毕竟要想富先修路。

    十二年二十九日的清晨,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徐心然的书案上。

    他专注地看着一封紧急的捷报,眉头微蹙间露出一丝欣喜。东北方的太平军终于成功拿下了米仓道,北方如今只剩下最后一条阻碍南下的道路,那便是荔枝道。

    金牛道、米仓道与荔枝道。这三条道,也是北方南下的必经之路,别的小路压根行不了军。

    就比如,米仓道在古人眼中被描绘为:“上至秦陇,下达苍阆”,而如今,旺苍地处川陕交界的米仓山南麓,成为入川进陕的要塞。这片土地不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官家出入、商家往来的重镇古邑。

    而提到荔枝道,它是东段的栈道,又称洋巴道,是蜀道七条道路中名气最大的一条驿道,延续千年。在明清时期,荔枝道更是兴盛无比,成为商贾往来的主要通道。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禁止私盐、茶,大路均设关卡,严行查禁。这使得荔枝道成为一条充满险阻的道路,也是最难拔掉的一根刺。

    荔枝道的地势险峻,沿途充满各种自然难关,不过根据黑冰台所报,此时早已没有明军进行驻守,大明现在内忧外患,管不了那么多了。

    等着拿下荔枝道,那么太平军的北方的基本盘基本上稳了一大半,再进行修缮,架起大炮,那么便是来多少都不好使,就跟王八壳子一般,不好下嘴。

    正当徐心然还在思虑时,全铎走了进来,对着徐心然行礼道:

    “见过大帅!”

    徐心然摆摆手道:“无需多礼,可有要事?”

    全铎点点头道:“大帅,官员又不够了,我这是来问你要人来了。”

    徐心然听着他的话,不由一阵头疼,这现在哪有那么多读书人供他使用,更别说其他部门也是稀少的可怜,每到官员培训结束,就被各部门抢的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