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67章 产业

第67章 产业

    九月初六。

    重庆府衙内,徐心然坐在书案前,整理着关于内务府的制度,这两天他的忙碌着将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的关键是将这些制度实施并落实到底。

    “吴叔,内务府现在对民间的铺子有哪一些?”徐心然把手中的折子放下,询问着旁边的吴刚道。

    吴刚笑了笑回道:“铺子有供应社、钱庄、布行、铁铺、琉璃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供应社的盐价格较低,使一些民间居民已经开始囤积盐,导致供应社的库存减少。”

    徐心然思考了片刻后说:“这样吧,下旬之后购买盐需要凭借户本,每户每旬限量购买,此外,我们也要封禁大宗粮食交易,只有正常的数量可以流向民间,粮价的定价权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将有助于控制价格波动,确保百姓能够获得平价的粮食。”

    吴刚点头附和,他对这些内务事务非常熟悉,吴刚之前在徐家就是管家,现在内务府接着是他负责,也是专业对口了。

    本来之前是在政务司干的,结果吴叔不是很愿意,想接着帮忙管徐心然的私人财产,说自己的能力不适合干政务,徐心然觉得也是,没有太多的执政天赋,而且年纪也不小了,也不易过于劳累,徐心然也就正好安置在内务府。

    铁铺就是一些售卖一些铁料和成品的铁器,这必须是官府把握流向。

    布行就是徐家老传统了,使用新型织布机,招收的都是民间女子,本来徐心然不再涉足布匹行业了。

    但是想提高女子地位,也不是一条政令就行的,需要提高女子的收入,渐渐社会影响就会提高,得温水煮青蛙。

    布匹行业就是很好的地方,可以织布,染布等手续都可以使用女子。

    琉璃店也就是售卖玻璃和镜子的工艺品,现在是垄断,主要是搜刮民间中层阶级财富,让他们好好享受,别没事把钱财放在家里埋起来。

    供应社也是,都是肥皂、粮食、盐和糖等生活用品,之前也卖玻璃啥的,徐心然觉得放在供应社吧,玻璃档次都搞低了,不如剥离出来成立新的行当,供应社只售卖生活用品就行。

    至于现在的酒业,徐心然本来直接禁掉,想了想还是算了,爱酒之人甚多,只要把控好量就行,现在粮食太金贵了,别看太平军现在粮食堆积如山,这一天天的消耗也可怕,民间粮食也不多,哪有那么多用于酿酒。

    民间需要去申请资格证,才能少量的去运营酒业。

    这样一看,内务府除了陶瓷、酒业和茶叶等涉及了可不少产业。

    至于作坊,也在慢慢迁移到渝北区,不过还是在奉节也就是之前的夔州府城留下不少,比如肥皂,织坊这一些民用的都留在那。

    重庆这边重新招人开新作坊的就好,搬来的都是重工业,比如炼钢,制炮,造船等。

    “吴叔,造纸厂民间的也不行太慢了,咱们自己搞一个,顺便印刷厂也弄起来。”

    徐心然说道,接下来要大势制造舆论,报纸可是好东西,但是现在造纸厂成本有一些高,玩不起来,你卖贵了没人买,便宜了亏死,还是自己弄好了,有时间看看可以优化一些。

    吴刚点点头,一般徐心然的指令也不太过问为什么的,也就是成立一些作坊罢了。

    过了片刻,徐心然看见周锦来到了大堂,周锦站在大堂,脸上表情严肃,向徐心然汇报了一些军队采购物资的情况。

    都是日常用品,武器等都是特供的。

    徐心然仔细审视着报告,心中却有些忧虑。发现肉食越来越不够用了,军队人数越来越多了,这样一来军队的荤腥会越来越小,还是很影响战斗力的。毕竟没有油水,就不会养膘。

    徐心然对着周锦说道:“周锦,收购百姓的肉食已经不够支撑军队的需求了。军队扩建得越来越大,我们需要自己养猪,成规模化的养殖,同时再配合收购百姓的肉食,这样应该能够满足需求。”

    周锦听到这个提议,有些疑惑地说道:“少爷,养猪这件事,太平军做的话好吗?而且我们也不太懂啊!“

    徐心然摆摆手,轻松地回答道:“无碍,无需在意的,养殖也是大事,民间都没有成大规模,咱们好好干,打一个样,不会就请百姓来帮忙。”

    现在民间早就会养殖各种动物,像把猪阉掉早期在东汉就有了,后来越来越完善,只是没有大规模养殖过,本来会发展规模化的。

    结果在正德十四年,朱厚照在巡游扬州途中,大规模宣布“禁猪令”。

    理由就是,猪年是朱厚照本命年,皇家姓朱,吃猪肉还生疮。

    惩罚还如此严重,一旦违反,全家老小都要发配边疆充军!虽然在后三个月逐渐被废,但是也破坏较大,历史上这正德被黑的比较严重,其实做的一些事情徐心然也觉得一阵荒谬,就比如这禁猪令。

    早期的明朝就开始非常忌讳叫猪的,毫无疑问,民间怎么办?必须避开,这是一定的。

    否则说“杀猪了”,完全是要造反的节奏,一家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如此百姓就用“豕”或者“彘”来替代,也有地方叫“黑面郎”及“黑爷”。

    经历到明朝对于养猪是越来越小众,没有大规模的去养殖,不过对于朱明皇室倒是越来越规模化,万历时期,宗谱记载宗室成员为十五余万,之后大几十万还是有的。

    徐心然对于这一种忌讳特别无语,规避毛线,想造反的人反而特别规避,还乱喊个屁。也就是朱家皇帝不爽而已,让全天下的人跟着忌讳。

    当然也不只是明朝如此,其他王朝也是这样,皇帝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其名字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和威严,以及防止人们滥用皇帝名号,避讳成为一种必要的制度。

    随着社会变革,避讳现象渐渐被新潮思想所冲击和改变,还不如提前结束,徐心然就下令取消名字忌讳,而且太平军治下大明也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