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七之从倒卖古钱币开始 » 第88章 方华强

第88章 方华强

    五天后,周有武站在方华强位于苏省省会的门店前时,恍惚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地眼熟。

    方华强将天行厂在松江和省城开业的宣传手段学得相当到位,门店前大花篮八字排开,请了舞龙舞狮队表演,几个销售人员拿着电喇叭,在门前大声宣传着。

    同样雇了人搞骑行宣传,只是没有那么多大学生,苏省省会大学很多,不比省城少,但偏偏开业赶到了学期末,大学生们都要忙着考试,所以方华强只能另外找人。

    此外长江上,同样一条小火轮拖着个热气球,挂着巨大条幅来回跑。而方华强在这些宣传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想法和招式。

    他找来了几十辆出租车,车顶统一挂着宣传标牌,甚至有几路公交车的车身,也悬挂了宣传标语,天空还飘着几个氢气球,拖着醒目大字的标语。

    对此周有武只是伸出了大拇指,他一直觉得,咱们中国人就是聪明头脑灵活,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用主义,而显然方华强就是这一类人的典型。

    “放氢气球备过案了吧?”周有武多少有些不放心地问了一句。

    “你放心,周厂长,这些宣传方式我都找人打听过了,没问题!而且我找了些合作伙伴,他们关系硬,一会儿介绍你们认识!”说话时方华强的得意掩饰不住。

    天行厂除了周有武和黄嘉明赶来了之外,还有几名技术人员。方华强毕竟是大客户,而且电动自行车的维修、售后工作,都需要天行厂的支持,所以一早就派了几名技术人员,负责对方华强的销售团队进行相关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只是让周有武有些尴尬的是,这一批本厂的员工,除了领队,其他人他都不认识。

    从建厂开始到现在,周有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地到处跑,待在厂里的时间太少,而天行厂随着业务的不断推广,人事上有变动,新入职员工,有相当一部分周有武都没有机会见上一面。

    有时候周有武也在想,假如当初考虑建厂时不那么匆忙,那么他应该就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充足的准备,或许情况会好很多。

    但转念一想,许多事不上手是不会出现的,考虑再周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天行厂已经发展到眼下这么个情况了,他这些想法已经毫无意义。

    于是周有武就凑到一边,跟自己厂里的这些技术人员们聊聊天,现在是方华强的主场,他就没必要凑过去强行表现自己的存在感了。

    领队是从松江派来的业务员小林,他年纪其实比周有武还要大,但却是当初跟随到松江的队伍中,年纪最小的,所以大家都习惯地喊他小林。

    周有武也这么跟着喊,直接叫名字吧,似乎太正式了些,按年龄喊吧,估计小林还害怕,所以他也称呼对方为小林。

    “怎么样?吃住都还习惯吗?”周有武便问。

    “刚开始有两位技术人员确实不习惯,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不过现在也都好了。”小林似乎还没习惯周有武这样的谈话方式,就有些紧张。

    “年后苏省办事处正式成立,你就要负责苏南地区与方老板的业务联系了,有信心吗?”

    这是在松江时,周有武与吕会新商量好的。厂家要负责供货,所以就由松江向苏北方向几个地市发货,苏南方向则由省会负责,恰好此前小林负责与方华强的业务沟通,那就继续让他负责在省会的办事处各项业务了。

    “请厂长放心,我有信心!”

    “不用这么正式,好好干就对了,遇到困难就找吕会新,或者及时向厂里反馈!”参加方华强在省会门店的开业仪式,周有武本来就是放松心情的,又不是专门来谈工作的。

    那几位技术人员见到周有武也没有什么架子,说话很和气,也都没有那么紧张了。他们是按照正常流程招聘入职的,见过崔林明,见过周建国,有几个人在车间曾经看到过周有武,但是并没有怎么正面沟通交流过。

    听到周有武问代理商这边有没有什么对产品的建议,有个技术员就开口道:“厂长,咱们厂目前推出的六款车型,还是少了些,我先前在下面的地市帮忙,有个分销商的店里来了顾客,就询问有没有可以拉货的电动车,我觉得咱们厂可以适当向这个方向研究一下的。”

    周有武笑着说:“技术科和生产科一直在研究新的车型,但是受制于蓄电池和电机的性能,至少一两年内,这个方向是行不动的。”

    这个问题其实周有武早就跟省城工学院的连之浩副教授谈过,连教授认为,周有武提出的电动三轮车,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能源方面多加两组蓄电池也够用了,主要还是电机,现如今的有刷电机效率较低,能耗就太大,电动三轮车还不如燃油三轮车。

    如果天行厂执意推出电动三轮车,连教授还是不怎么看好市场前景。对此周有武很相信专家的判断,因为他也是这么觉得的。

    看到说话的技术员有些失望,周有武就说:“你们也可以多与顾客沟通,有新的车型设想,就做一份设计报告提交,厂里觉得合适并采纳后,都是有奖励的。”

    这个是技术科成立时就出的规定,说白了就是周有武鼓励全厂职工的外观设计思路,前世电动自行车可谓是五花八门,型号款式众多,如果单靠周有武一个人搞外型设计,那天行厂哪里会有自我造血的功能呢?

    一群人凑在一起正聊得热闹,方华强领着几个人走了过来,他笑着说:“实在太忙,对周厂长照顾不周,还望多体谅体谅。”

    周有武说:“今天你是主角,忙也是应该的。”

    方华强便将几个人介绍了一番,都是他找的二级分销商,有几个人普通话说的不怎么标准,夹杂着方言,周有武半听半懂,只好保持微笑。

    方华强便凑到一旁,递给周有武一支烟,低声说:“来的客人多,我嘴都要笑烂了,躲周厂长这里歇一歇。”

    他抽了口烟,又说:“还需要厂里多支持一下工作,我这里还是缺技术人员,维修维护人手不够,先前请厂里的老师们培训了一批,时间太短,人也不多,周厂长,帮帮忙啊!”

    周有武也头疼,便说:“等我回去后,尽量给你抽几个人来,不敢保证太多。”方华强便拱手:“能理解,多一个老师能来都是好事。”

    他匆匆抽了大半支烟,就告了句罪,又去接待来往的客人们。

    得知天行厂的周厂长也到了现场,就有不少人凑过来聊两句,拉拉关系,让周有武也颇有些忙于应付。

    中午吃饭时,周有武被安排与方华强一个包间,于是前来敬酒的人一轮接着一轮,周有武不得不使出了躲酒的各种小招式,又借尿遁在厕所躲了好一会儿。

    总算是把中午的酒场应付过去之后,周有武就和方华强以及他的两个省会找的合作伙伴,坐在办公室里休息。

    方华强有些紧张,他搞的宣传阵势很大,就希望能够收到效果,于是让门店店长每隔一个小时汇报一下销售情况,又站在窗前不停地朝下面的人群张望,看到有顾客推了电动自行车出去,就一阵欢喜。

    下午三点时,最新的销售情况出来了,从上午开业第一单生意算起,差不多五个小时,就卖出了四十多辆。

    方华强脸色就不大好看,周有武便笑着说:“午饭时间去掉一个半小时,差不多5、6分钟就能卖出去一辆,算上顾客听取销售员介绍的时间,这个成绩可以了。”

    “我们松江直营店开业第一天,总共卖出去了三十辆,咱们省城头一天,也就四十辆左右,所以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总得给老百姓一些考虑的时间嘛!”

    方华强便不住点头,周有武又继续说:“松江目前日销售在三百左右,吕会新已经准备开第二家店了,不然店员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省城那里也在二百左右,我个人的建议,如果日销量能够维持在一百五左右一周的时间,方老板下一家店也可以提前考虑了。”

    方华强便使劲儿揉了揉脸,最开始跑去昭丘县拿代理权的时候,他其实也做足了心理建设,对第一年的销售预期并不高,像电动自行车这样的产品,别管广告宣传做的多么好,老百姓还是要看重质量的。

    好在苏省省会离松江不算太远,松江那里民间口碑多少也能传来一些,这就让省会有需求的老百姓们在购买时,顾虑就少一些。

    方华强在本地找到的两个合作伙伴,具体是做什么的,方华强介绍得比较含混,所以周有武也就懒得多问,显然是不大合适的。

    这两位倒是没有表现得像方华强那样患得患失,听了周有武的话,觉得按照这个趋势,电动自行车的销路未来还算可以,于是就相继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