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七之从倒卖古钱币开始 » 第47章 不装了我摊牌了

第47章 不装了我摊牌了

    他们不是从省城出发的,而是从省城东南的一个地级市出发的,出发得有些晚,所以得赶紧朝家里赶。

    晚上八点多,县农机厂家属院门口,昏黄的路灯下围了一群人,在看俩人下象棋,四周许多小朋友在跑着玩耍嬉闹。

    一辆黑色的桑塔纳远远就放慢了速度,然后停在了家属院门口,便引得许多人扭头去看。

    看到车上下来三个年轻人,打开后备箱拿行李,有个围观的人眼尖,便喊:“老周,你家老二回来了!还开着桑塔纳呢!”

    周建国正坐在棋盘前思考,闻言便抬头看,旁边有个热心肠的大爷还在指点:“别想了,你这一步走马,五步之内,对方必被将死!”

    周建国便拿起保温杯:“来来,你来下,我家老二回来了!”那大爷便坐了下来,先下了一步棋,才抬头去看热闹,然后羡慕地说:“好家伙,这车可以啊!”

    周有武将行李箱拖在手里,又去后座抱那些资料,看到老爹过来,便笑着说“爸,你帮我拿一下这行李箱吧。”

    等到俩人提好了行李,周建国便说:“家属院里没有位置,你这老板的车可别让小孩调皮给划花了,让徐家老大开厂里去,那边有人看,安全。”

    周有武说:“放心吧,我跟远哥说了的。”他便朝徐召远摆了摆手,和崔林明一起跟着老爹朝家里走去。

    走到半路,崔林明便说:“周叔,小武,我就先回家了啊!”父子俩便摆摆手,然后继续朝家走。

    回到家里,母亲居然不在家,周建国说:“你妈在你大嫂家照顾孙子呢,估计九点才回来。你先坐着,我给你下碗挂面!”

    周有武将抱着的资料放在阳台边,说:“爸,还是我自己来吧。”看到在屋里写作业的小妹周有玲听声跑了出来,欣喜地朝自己扑了过来,就故意严肃地说:“小玲,作业写完了没有?”

    周有玲却不理会,跑过来一把搂住二哥的胳膊:“二哥,你咋又回来了?”

    周有武便打发她:“这一次回来得急,也没给家里带太多东西。小玲,你自己开那个红色行李箱,翻翻看。我给大哥大嫂小侄子带的礼物是包起来的,你可别乱翻!”

    看到周有玲欢快地跑去翻找礼物,周有武去洗了洗脸和手,然后进了厨房。他虽然没有学到老妈的厨艺,但多多少少还是会做饭,至少比老爹的手艺强多了。

    周建国也觉得不好意思,就来厨房指点菜放在哪里,挂面在哪里,鸡蛋在哪里,完事了就觉得自己也有了参与感。

    周有武在厨房忙活,周有玲便抱着二哥带回来的礼物爱不释手,这是一个圆盘托底的粉色小台灯,可比她屋里那个大哥当年用过留下来的老台灯漂亮多了。

    周建国便指使闺女:“小玲,快去门口小卖部买几根火腿肠,要那种大的。”说着便掏出了私房钱。

    于是周有武吃挂面,周有玲抱着小台灯回了屋,周建国便继续坐着泡茶,年前周有武给他带回来的那罐武夷毛峰还没喝完,这一次周有武又给他带回来了几块七子黄印普洱茶饼。

    等到周有武吃完饭在厨房收拾时,母亲梁碧华回来了,她在外面就瞅着自家厨房开着灯,人影看着像老二,回到家一看果然是,于是先瞪了周建国一眼:“你说你有什么用?儿子回来,还得自己做饭吃!”

    周有武这回听到了,就大声说:“妈,少说两句吧,下碗挂面这么简单的事儿,何必劳动我爸出马?”

    梁碧华便朝厨房走:“你放着我来收拾!”

    “就剩筷子和碗没刷了,你就别沾手了妈。我给你带了双皮鞋,你看看合不合脚?”

    “回家就回家,买什么东西啊?”梁碧华嘴上嫌弃,还是喜滋滋地去看皮鞋,这是儿子给当妈的心意,带什么回来她都欢喜高兴!

    周有武问了大嫂和小侄子的情况,便说:“那我明天去看看小侄子去!”

    梁碧华便要求地说:“以后再回家,要提前打个电话!”

    周有武嘴上答应,却不打算这么做,他很清楚,如果自己提前打电话,父母一定会做一桌子饭菜,不等他回家是绝对不动筷子的,当年大哥读大学时每年回家,就是这么个情况。

    收拾完之后,周有武就坐在客厅陪父亲喝茶,问:“爸,我也不懂茶,就是见有些老板们喜欢喝,就买了几块,你觉得味道咋样?这是红茶还是绿茶?”

    周建国顿时笑了起来:“茶这东西可是有门道的,这普洱是黑茶。黑茶能降脂、软化血管、补血,好东西!这茶多少钱一饼?”

    梁碧华适时打断:“好了,别炫耀你的茶知识了!小武,我在院门口听人说你和三明是开着车回来的?你咋开着老板的车了呢?还有,你工作不忙吗?这一回在家待多久?”

    周有武这一次回来,是准备给家里人摊牌的,于是先跑去提包里找出一份折叠好的报纸,打开来,翻找出一条报道:“爸妈,你们看这一条新闻。”

    夫妻俩便凑着脑袋一起看,看完后周建国惊叹地说:“这个杨百万可真够厉害的啊,旁人都觉得国库券没啥价值,他就能发现这个商机,真是个能人啊!”

    梁碧华撇撇嘴:“别人挣别人的百万,咱们连工资都拿不到!小武,你给我们看这个做什么?”

    周有武给父母看的,是省城晚报转载松江那边的一份报道,里面提到的这位“杨百万”杨怀定先生,就是自己模仿的对象。

    于是说:“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和大明白俩人搞装修赚了点儿钱,从别墅业主那里听到关于国库券的消息,我们俩就跟着倒腾,从省城买入,跑到松江卖掉,来回跑了二十多趟,用了两个多月。”

    周建国顿时瞪大了眼睛,梁碧华点点头:“那你挣个几万块钱也是应该了,我还以为你和三明在省城没干好事呢!”

    周建国便打了妻子胳膊一下:“小武拿这报纸给咱们看,他怎么可能赚几万块钱?跑二十多趟,那不得起步一百万?”他自己说完,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也不多,本来我们俩还可以继续来回倒腾最少半个月的,但是得去下面市县里收,时间来不及,就没干了。赚得也不多,不到三百万吧。”

    “多少?”老爹手中的报纸掉了下来,老妈也惊呆了。

    “我给大明白分了10%,大头是我拿的。这事儿你们别乱传。”周有武告诫父母,他自然晓得父母不是爱说闲话爱炫耀的,但总归是提个醒。

    周建国装作从容地捡起报纸,他的手有些抖,但最终还是稳住了:“我儿子真的有出息了!”

    梁碧华也反应了过来,但她说的却是另外一件事:“你和三明一起赚钱,为啥只给他10%?”她的观念一向很朴素,儿子和三明俩人在数百里外的陌生城市打工赚钱,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就跟亲兄弟没两样,这钱不说五五分,至少也三七分吧。

    “行了,爸妈,这是小事,就此打住,我还得给你们讲一件大事。”

    周建国忍不住抖了一下,三百万在儿子嘴里还是小事,那这大事究竟有多大啊?梁碧华的脑回路不大一样,她这时才后知后觉般地说:“也就是说,你们开回来的桑塔纳,是小武你买的?”

    “车是我买的,司机是徐家老大远哥。我和大明白、远哥在各地考察了快三个月,准备回来建个工厂,要生产电动自行车。”周有武说着便拿过一叠资料。

    此前不跟父母说自己赚钱的事儿,是因为他也摸不准国家对国库券倒卖的情况。所以上个月偶然看到省城报纸转载后,专门保留了下来。

    反正自己在县里建厂的事儿继续瞒下去也瞒不住,又没有瞒着的必要,干脆先跟父母说清楚,也省得将来费口舌。

    周建国便和梁碧华一起看儿子递过来的资料,周有武已经将考察结果编写了一份粗略的可行性研究方案,靠着这一份方案,他可是在很多工厂那里得到了欢迎。

    看完之后,梁碧华似乎要说话,周建国却摇了摇头,于是她便不吭声了。周建国说:“你要造这个电动自行车,我和你妈也不懂,钱是你自己赚的,该怎么花也是你自己拿主意。只要不赌不嫖,不沾毒品,我和你妈没啥好说的了!”

    他看着自家老二,这个儿子坐在那里,说话稳稳重重,一点儿也不像是个年轻人,这让他多了一丝陌生,但更多的却是欣慰。

    其实在二儿子外出打工的时候,他也曾和妻子聊起过,两个人都是在周有玲上了初中后,才恍然醒悟,觉得小武从自家闺女出生后,就似乎被夫妻俩遗忘了。

    毕竟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当孩子多了的时候,难免会顾此失彼。而自家老二似乎在无声无息中,就突然成长了起来,一下子就变得成熟,让夫妻俩一顿唏嘘。

    “放心吧,爸。我做事又不是心血来潮想一出是一出。方方面面我都考虑好了,明天我去看看大哥,然后就办执照,挑选厂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晚明年五月,我这个工厂就可以试车生产了!”

    周有武很自豪,带着一股在父母面前自我展现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