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我的舅舅是皇帝 » 第39章:奢侈到拿纸擦

第39章:奢侈到拿纸擦

    刘彻从春陀的手中接过册子,在摸到册子表面的光滑触感之时,整个人都愣了一下。

    甚至连去看里面的内容,都一时间忘在了脑后。

    这触感虽然没有绢帛细腻,但却要比自己之前所见过的几种纸,都要光滑不少。

    如果硬要说感觉的话,那无疑是更高级。

    等刘彻回过神来,第一时间便是有些紧张地翻开了册子的表皮。

    作为整个大汉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用过纸的人,刘彻当然清楚如今的纸,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就是不挂墨。

    这东西被造出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写字,可偏偏如今的几种纸张都不挂墨,字迹无法在这些纸上长久留存。

    甚至有些纸张,刚写完字就晕染成一团黑。

    知道的是在写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画画呢。

    看到手中册子里,那一个一个娟秀的小字,纹丝不动地被定在了书纸上,刘彻甚至忍不住抬手去擦了擦其中的墨迹,结果这些墨迹却仍然一如当初。

    完全却没有半点晕染的痕迹。

    这让刘彻顿时惊喜万分。

    “好东西,好东西啊!”

    看到刘彻毫无天子威严地大呼小叫,儒巾男子对曹襄口中的那小册子的兴趣也浓厚了许多。

    “陛下……”

    “哦,对对对。”看到儒巾男子叫自己,刘彻慢慢地冷静下来,将手里的册子递给了旁边的春陀,“给主父卿看看,这可是上等的好东西啊。”

    主父卿……

    那看起来这家伙姓主父。

    这个姓氏可不怎么常见,而武帝一朝这个姓氏,还能在刘小猪早年出现在承明殿的。

    大体上也只有主父偃一个人了。

    曹襄在心中盘算着,就听到另一边已经拿到册子的主父偃,也发出了一阵和刘小猪几乎别无二致的惊叫。

    如果硬要说其中的区别的话,那就是主父偃还知道自己是一个臣子,即便是心中再怎么惊讶,也还略微保持着一点点克制。

    但也只有那么一点点。

    “陛下得此祥瑞,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主父偃毫无包袱地奉上了一记马屁。

    “祥瑞倒是谈不上。”不等刘彻开心附和,曹襄便在一旁道:“祥瑞最大的特点是不可复制,世间独有一份。如今这纸张却并非不可复制,因此说成祥瑞,恐不太妥当。”

    “何况这纸张也并非是上天赐予,而是我大汉百姓所共同创造得来,与其称他是祥瑞,臣更觉得,这不过是我大汉繁盛路上的一件小事罢了。”

    “臣相信,今后我大汉会有更多这样的小事发生,从而奠定我大汉上国之御。”

    “哈哈,好,都好。”刘彻现在显然不是特别在乎称谓,此时他的一颗心思全都被眼前的纸所抓的死死的。

    甚至要比当时校场演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往小了说,自己以后再看那些让人头秃的政务时,就不用天天去翻那么沉重的竹简,去看那些为了能少写几个字,不得不去缩减的精华文章。

    每次都要花大心思,去思考这些人到底写的是个什么意思。

    这真的很让人头疼。

    如果有了纸张,以后所有的事情就不用再写在竹简上,而是写在这些纸上。

    如此一来的话,其他人也就不用去为了少写几个字,少用几片竹简,从而想尽办法缩减字数,而是可以将事情写的尽可能详细一些,不需要再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

    也可以极大地减轻自己每天的压力。

    要是往大了说,以后天下各地的消息传递都可以舍弃逐渐,而改用这些纸张。

    这样也会极大地促进天下各地的交流。

    校场演武只是针对北方匈奴。

    但这纸张可是真的能让整个中原改天换地。

    “曹卿家,你刚刚说这纸张是我大汉百姓所造,不知是哪位人才?为何朕之前不曾听过?”

    在刘彻的观感中,能够完成这种古往今来无人成功的大事,此人定是一个才华惊艳之辈。

    绝不应该是默默无闻。

    “回陛下,这纸张并非只是一人一家所为,而是臣和麾下的诸多匠户多次试验,才有最终所得。”曹襄并没有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

    他本身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把一些后面出现的知识搬过来用可以。

    而绝不是为了邀功。

    或者说,与其给自己揽功劳,倒不如把这些功劳分给其他人。

    自己当下出的风头已经够多了,何况还背靠平阳侯府这颗大树,更是以弱冠之年秩比二千石,自高祖建汉至今,又有几人在自己这般年岁,有自己如今的地位?

    何况自己这么年轻,后面对匈奴作战,指不定又有多少功劳等着自己拿呢。

    要是把所有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怕是到最后,刘小猪都得直接把皇位给自己了。

    没必要。

    “你先告诉朕,这纸张造价如何?”刘彻悬着一颗心道。

    他刚刚的脑子里,已经闪过无数用这些纸张可以完成的大事。

    甚至让刘彻都有些迫不及待起来。

    只是这些大事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纸张的价格必须低廉,足以普及天下。

    如果和他之前所用过的那些纸张一样,造价昂贵,恐怕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回陛下,臣这些纸张所用的主要材料乃是青竹,以关中来说,原料并不贵,如果在一些盛产青竹之地,原料价格可以近乎不计。”

    “真正的大头成本乃是人工,十个人的小组,一天最多产纸六百大张。”

    “陛下手中的这本小册子大小,是大纸的十一大小,所以如果是这种小册子的话,一天最多能够生产六千张小纸。”

    “将人工和原料都统合到一起,臣之前估算过,十张大纸的成本在一文钱上下。”

    十张纸,一文钱……

    一文钱!?

    主父偃原本对曹襄拆自己台的行为还有些略微不高兴,毕竟在他的眼里,这种稀奇东西第一次出现,价格肯定是不便宜的。

    甚至说不准,都是偶然间才有这么一摞东西。

    想要再弄出来难如登天。

    可曹襄不仅可以量产,甚至十张大纸只需要一文钱。

    这价格要是真的,自己以后如厕的时候,岂不是都可以奢侈到直接拿纸来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