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龙银的穿越 » 老秦人之少梁战(二)

老秦人之少梁战(二)

    所有的行军布阵亦或是行军打仗,只有两个方面,一为奇计,意思是出其不意,或独胆深入,或绕道而入,或围后方而入,着重于奇,无论哪种奇,必须是出其不意的取得胜利。适合以少胜多。

    二为中规中矩,意思是什么,就是正面刚,你多少兵力,我多少兵力,战斗双方旗鼓相当,正面直接开战。

    没有任何第三种的方面,如果有,那也是奇和正面刚的衍生,任何的行军布阵只有奇和正面刚这两个方面。

    那么秋春时期流传下来的各种兵法战略和战术,三十六计,或是什么战术,统统都是奇。

    什么是兵法,乃计谋和战术的统称。军法为本,兵法为末。何为‘军法’,诸主将守城,为贼所败,不固守而去,斩。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军法伺候’。

    当然‘军法’也指治理军队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军队的管理,粮草的供给,士兵的奖惩律令等等。只有军法严明,方可谈兵法之道。

    此次的少梁之战,在开战之前,栎阳君押解粮草赶到秦营,征集到的粮草不足半数,秦军统帅大怒,准备处决栎阳令时,栎阳令却早已饥寒而亡,身上携带竹简镌刻着“民无粮可征”,全军悲痛,可见这一战事关秦国的生死存亡。

    栎阳君呈报时,秦军统帅下令,斩立决。这个就是军法,是没有办法得事,粮草的供给影响整场战役,不得有失。尽管民已无粮可征,栎阳君在斩之前活生生饿死,后被追为烈士,厚葬。但军法必须如此。当然后面的朝代贪官污吏这些就是另一说了。

    老秦人栎阳君,虽饿死但荣。

    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战役的指导性和全盘计划,这个属于计篇。开始之前,应该确定好是用奇谋还是正面刚,各种细节应该详细的统筹出来。

    在少梁之战中,魏国出动魏武卒方阵,魏武卒是由魏国名将吴起训练的精良重装步兵,每名士兵身背弩箭,肩披重甲,手持长戟,携带充足的箭矢和干粮,训练有素,骁勇善战。是当时战国最为精良的铁甲步兵方阵。

    而秦军,粮草都所剩无多,两国军力悬殊巨大,可就是这样,秦人皆拿起武器英勇作战,前仆后继,无一人临阵退缩。

    战场上大纛挥舞,战鼓擂擂,秦人呐喊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冲’魏国主帅一声令下。

    ‘杀’秦军主帅挥动军旗,直指前方。

    赳赳老秦,人人可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宁死不屈。

    老秦人骨子里的血性与不屈,使得战役一开始就激烈无比,荡气回肠。

    之后秦军统帅率军迎击魏武卒方阵,陷入方阵的包围之中,生死攸关之际,秦公子渠梁率轻骑死士从侧翼进攻,掳走魏军主帅公叔痤,解了前军之围。

    魏国主力想要解救魏相公叔坐,可魏国公子卬急于建功立业,阻止夺回魏相,令全军合击围攻秦军主力。秦军兵士手持矛戈,同仇敌忾,奋力砍杀,战场上一片惨状,而大战中秦献子不幸身中魏军狼毒箭,那时还是秦国的二公子秦肖子冒死将秦献子带回秦营。

    此战中,央革当时还在魏国的老丞相府中任中庶子,老丞相公叔坐作当时作为魏国的统帅,和公子卬的策略不一样,当时央革提出“秋守春战”的策略,认为虽然战场上秦魏战力相当,但是两国国力悬殊巨大,魏国因率先变法走向强盛,秦国则是连年征战,早已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没有和魏军打长久战的实力。最终公子卬并未采取央革策略,决定大战一场,和魏相公叔痤分帅两路大军,合击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