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之谁还没有点野望 » 第15章 领地详情一

第15章 领地详情一

    “拜见殿下”,紧跟其后的新发田秀家和宇梶明次也以士下座的姿势行了一个家臣礼。

    “元吉,你先去安排一下这些村民,然后你们再到我这来一起商议一下。”

    源义境指了指身后的村民说道。

    “是,殿下”,黑田元吉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走向村民。

    源义境和佐藤政信一起返回小屋,没想到自己才刚穿越过来没多久,就成为了一个村子的村头……

    哎!只不过,在这个偏僻的地方起家真的那么容易吗?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在小屋中五人分主次跪坐下,虽然源义境不太习惯跪坐,但是现在刚掌权,也只能入乡随俗。

    “感谢三位以及村民们的拥戴,奉我为领主,我源朝臣义境将遵守承诺,作为黑田村、新发田村、宇梶村的领主,竭尽全力守护这块领地,但同时也要请诸位尽力协助我。”。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对于刻在男性基因暴力分子被激活之后,源义境开始回想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那些影视剧、网文、历史文献等资料,虽然不能像秦始皇一样横扫天下,但是学一学纸上谈兵的赵括还是可以的!

    至于为什么对标纸上谈兵的赵括,那是曾经有人在论坛上面说过,赵括能够将40万赵军组织起来,虽然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赵括还能组织他们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在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时,被秦军射杀而死。

    在日本战国时代,不要说统帅40多万军队了,就算除去一百只统帅4000军队,能在四十多日无食的情况之下,没有当场溃散并组织军队突袭的所谓名将又有多少呢?

    对标白起、吴起、韩信不够资格,现阶段只能先考虑对标一下赵括了……

    回想起那些收买人心的套路,源义境稍为一躬身,对着下面的跪坐的四人诚恳地说道。

    “吾等当为殿下效死!”

    四人连忙躬身回礼道,殿下有所求,众武士家臣亦有所求!

    “那么你们谁先来说说村子里的情况吧。”

    “启禀殿下,黑田领目前有14岁以上成年男丁5人,14岁以下8岁以上未成年男丁11人,老弱妇孺12人,合计26人,有各种杂粮共10余石,钱2贯320文,共计拥有农田六町二反,稻田不到三反。”,黑田元吉想了一会回答道。

    源义境皱了一下眉头,然后看向新发田秀家问道,“新发田村那边呢?”

    “启禀殿下,新发田领现有14岁以上成年男丁5人,14岁以下8岁以上未成年男丁,老弱妇孺18人,合计30人,杂粮不到3石,钱8贯670文”,新发田秀家两眼通红。

    “殿下,宇梶村14岁以上男丁7人,14岁以下8岁以上未成年男丁9人,老弱妇孺12人,合计28人,各种杂粮共12石,钱4贯850文。”没等源义境发问,宇梶明次就低头黯然回答道。

    听完三个前村头的回到后,源义境认真的思索起来。

    按照一些论坛的说法,在日本战国时期每人一天要消耗4—6合米,那么一年就需要消耗1.5—2.2石的米粮,现在共有84人,一年需要126—185石左右。

    而且现在杂粮25石,按照这样的吃法,那么村民们很快就会没有粮食吃。

    至于领地收入和开垦出来的农田,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秽多、非人,根本不敢出山和山外的村民们去交易,更不要说是和贪婪的武家与吃人不吐骨头的坐商豪商去交易了……

    再者这里山高林密,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大多数的交易都是以物易物,而作为标准的就是可以果腹的各种杂粮!

    至于说问什么不是日本人最喜欢吃的大米作为交易标准?

    那是因为这里在津轻平原西侧的群山之中,土地非常的贫瘠,根本种植不了水稻!

    要是这里能够开垦出来种植水稻的稻田,你以为那些贪婪的武家们会在意这里山高林密崎岖难行吗?

    不!如果这里能开辟出大量种植水稻的稻田,那么什么山高林密,山路崎岖难行,统统不在话下!

    久而久之,这些逃进深山中的秽多、非人们就以各种杂粮作为交易的标准……

    共计拥有农田六町二反,稻田不到三反,加起来也就是65反,日本的1町=10反(段)≈9917平方米,1反(段)=10亩≈991.7平方米(猴太阁检地之前1反=360步(1190平方米),检地之后改为300步即991.7平方米),1亩=30坪(歩)≈99.17平方米

    要是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那么一反田相当于1.48亩,为了方便可以计算成1.5亩,那么65反也就是97.5亩。

    在日本战国时期的稻米产量和每石的重量一直是个迷,所以只能用其他时间的稻米产量来推论。

    一个论坛上面记载日本明治初期的粮食产量,高知平均每町产稻米23.18石,最少的比如秋田,平均产量只有每町5.3石,除此之外,东京是12.77石,京都14.14石,大阪14.52石,神奈川18.3石,长崎8.9石,千叶9.71石,爱知14.68石,岐阜12.99石等等,总之全国均产量是平均每町12.36石。

    而猴太阁检地的规定是上田每反1.5石,中田每反1.3石,下田每反1.1石,也就是说上田每町至少要产15石才能交差,造成战国末期与明治初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就是因为明治维新度量单位的变更,明治19年将一石的容积改为180.39升,1尺改为30.3厘米。

    旧制的一尺等于28.89厘米,那么旧制的一石是多少升呢?好在新京升有具体的数据,新京升是一个方形的盒子,底边长4寸9分,高2寸7分,49×49×27=64827立方分,1寸=2.889厘米,一京升也就等于1563.1424立方厘米,也就是约1.563公升。

    10京升=1斗,10斗=1石,也就是说,日本战国时期的1石=156.3公升,这样算来,明治时期的12.36石就等于2229.6424公升,相当于战国时代的14.25石左右,拿去一换算,就知道明治时期的1石相当于战国时期的1.15石。

    按照这样推算,秋田也就是战国时期的出羽地区,水稻的平均产量每町6.1石,每反0.61石,换算成后世的亩,则是每亩0.4石!

    (或许有人会说每亩产0.4石是不是太少了,但是根据一些记载说,建国前夕,山西黄土高原地区的小麦亩产还不到70斤,那里虽然是黄土高原,但田地中都是泥土,并没有占比例在50%以上的碎石细沙。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一看一些伊朗游牧民族的生活纪录片,他们在山上种植的小麦亩产量甚至还不足100斤,这还是在有化肥的现代!)

    虽然是平均产量,平坦而肥沃的土地产出的稻米会高一些,相对应的,这些深山之中贫瘠土地产出的稻米产量会更低!

    就算是按照平均去算,65反田地,没反0.61石,每年产出也就是39.65石!忙活了半天,这里才是一个不到50石知行的领地!

    源义境突然感到很后悔,玩太阁5的时候,自己用经常用炒米大法去炒米,花费2个月的时间,就能积攒10万贯以上的家财!

    而在这里,每年就TM只能收入不到40石粮食!而且这些粮食还不是全归自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