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昏君在天启缔造盛世了? » 第49章 不同的反应

第49章 不同的反应

    大明官员自有鄙视链。

    更是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潜规则硬门槛说法。

    整个鄙视链从殿试出来就注定了。

    一甲一共三人,位列一甲就注定名留青史,所以一甲地位就是天然比二甲、三甲要高。

    二甲人数不定额,但二甲是名副其实的进士出身,所以就是压三甲一头。

    三甲人数一样不定额,但实际上他们连进士都算不上,在名义上是赐同进士出身。

    尽管大家已经从叫法上已经都叫做进士,但三甲真碰不了二甲。

    不过三甲是可以弯道超车的,那就是二甲、三甲都可以通过考试,选入庶吉士。

    进入庶吉士才是真正的官场歧视链。

    所谓非翰林不入阁,实际上还有前句——非庶吉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实际上就是非庶吉士不入内阁。

    昔日没能通过考试选入庶吉士,导致自身资历亏欠,本就是周应秋最大的短板,眼下被刘一燝这么揭开,也是让周应秋动了真怒。

    他冷言说道:“万一皇上特旨呢?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好?昔日夏言、许瓒、张璁、方献夫等人也不是庶吉士,也非翰林出身。”

    刘一燝闻言更是冷笑:“就你也配与他们相提并论?夏言下场勿谓言之不预也!”

    韩爌在一旁道:“不要和他说那么多了,总之我们不能让内阁败坏在我们手上,走吧。”

    瞧着两位阁老直入对面文渊阁。

    周应秋沉下脸来,愤慨退去,心中的不安再度涌上来。

    那奏疏到底是写了什么?

    怎么会让两个阁老这么跳脚?

    这种浓浓的不安,直到伴随着周应秋回了衙门。

    下午,周应秋的不安越发浓郁起来。

    因为有人找上门来了!

    就在大理寺衙门的门口,大批给事中、御史等清流言官聚集在了一起,隔着门口对着周应秋唾骂。

    “狗日的周应秋,滚出来!”

    “奸佞说的就是周应秋!妄图颠覆我大明,你也配?!”

    “就你一个三甲的同进士出身,也配对内阁选拔指手画脚?!”

    “龟儿子!干你娘母……”

    “以下犯上的杂种!”

    “……”

    诸多不堪入耳的谩骂响彻大理寺衙门门口。

    堵门是为了施压,施压最好的手段就是谩骂和发泄。

    这种场面在大明并不罕见,因为清流就是干这个的,这种施压是不挑对象的,包括皇帝,他们也照样堵,只是堵皇帝的门,就不能这样骂了,只能以抱团伏阙来刚着。

    清流们的堵门谩骂,让大理寺衙门引起了不小的骚乱。

    在坐堂的周应秋知道此事,脸色煞白。

    前辈们经过这种场面,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么一天。

    只是奏疏到底写了什么?!

    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夸张的反应?

    “不必理会,各司其职!”周应秋白着脸对属下们吩咐。

    说是如此说,可谁还有心做事?

    而且大理寺少卿还是方从哲的门生,原本便对周应秋的背叛很是愤恨,眼下瞧见周应秋竟被清流堵截,自是爽快的很,便偷偷命人跑去门口开门引清流进来。

    期待着最好把周应秋群殴一顿,落个灰头土脸名誉扫地。

    不过周应秋到底是衙门掌印堂官,很快便获知此事,大惊失色下,忙自后门逃脱。

    自后门而出,周应秋忙回了家,只是眼下他这左右不溶于朝廷的局面,整的他有些失魂落魄。

    最关键是,他还不知道缘由……

    那奏疏到底写了个啥?!

    回到府上,本以为可以平静一下,却未知一入夜,好家伙府门也被围了。

    竟是清流脱了官衣追过来骂……

    直骂到天色彻底暗下,才稀松离开。

    可周应秋是左右睡不着觉了。

    舆论起的如此迅猛,必然是奏疏写了什么恐怖的东西,可自己身为具名上奏的人,却连写了什么都不知道。

    如此冤屈他也不甘心,便暗里指使着门人去请相熟要好的官员上门。

    不久,官员上门,被引入宅邸的书房,二人照面,那官员便赞道:“好你个周应秋,好生了得啊!现在到处都在谈论你,你知道吗?”

    周应秋正愁眉苦脸,听见这话,当是挖苦自己,便说道:“了得什么?我也不知道遭了什么孽!落此下场。益庵兄你就别挖苦我了。”

    被叫做益庵兄的人,即顾秉谦,为礼部右侍郎。

    顾秉谦听此言,却道:“我可没有挖苦你,是真的!你这道奏疏算是把刘一燝、韩爌惹急了啊!只是我也没想到啊,这事竟然是你提出的。”

    周应秋闻言,当即试探道:“奏疏内容你看了?”

    顾秉谦摇头道:“没有看,万岁似乎未下发给事中抄录,只听人说。”

    周应秋便忙问:“外边都怎么传的?”

    顾秉谦讶异道:“还能怎么传?都言你胆大包天,都敢对内阁指手画脚了。”

    周应秋急了,问道:“不是,能具体点吗?他们说奏疏都写了什么?”

    顾秉谦顿时更疑惑了,道:“这奏疏不是你上的吗?你不是言内阁之拔擢弊端过多,骂这种拔擢导致选出来了很多德不配位、尸位素餐的人,当慎以考试优者拔擢。”

    “你这话可就是把往上所有阁员给骂了,包括韩爌和刘一燝,我真没想到啊,你胆子可真大。”

    周应秋闻听这话,惊的嘴巴张起,呆在当场。

    ……

    ……

    “周应秋跑回家,家也被围了?”

    乾清宫里。

    始作俑者朱由校听到此事,不由失笑起来。

    刘侨回道:“是的,那些言官各种粗鄙之语骂了半个时辰才走。”

    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

    这件事确实是他做的,内阁制度以来,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滋生尸位素餐的阁臣,尽管皇帝拥有最终决定权,但是却只能在廷推名单里挑。

    特旨点入阁,倒是可以。

    反正自己知道谁有才能,谁没才能,用不就可以了?

    可如果真是这种想法,那就太把政治想简单了。

    就好比他现在知道毕自严、范景文、洪承畴、卢象升、朱燮元、孙传庭等是人才,但是想点入内阁?

    那等待这些人的只会是无尽的攻讦和推诿,更不可能做到事。

    这些人凭着实力是可以爬起来,但是强行拔擢,那就注定是一地鸡毛。

    没有威望不足以服人,便是他这个皇帝,坐在皇位上,就真有那么多人尊敬效忠?

    不可能的。

    他仍然需要解决安全问题,仍然需要去收服他人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