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暗战龙城 »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

    独立团团部会议室里,苏团长、张政委正在传看着手里的电报。

    苏团长:“太好了,几个分区的同志同时行动,深入敌占区截取了鬼子的大量物资,有力的补充了根据地对敌斗争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打乱了敌人秋季清乡行动的节奏。”

    张政委:“这还是多亏了忠辉他们的情报啊,鬼子运送物资的船期和路线,我们知道的,甚至比他们自己都要清楚啊。”

    苏团长:“所以说,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有时真的是胜过千军万马呀。忠辉这小子干什么都是好样的,去龙城没多久,工作很有起色哈。”

    张政委:“是呀。这小子是块好料。”

    苏团长:“静秋也不错,我们独立团出去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差不了。”

    张政委:“指挥部电报指示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敌人遭此重创一定会疯狂报复。我看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由于物资保障受挫,敌人取消秋季清乡行动。二是恼羞成怒,提前发动秋季清乡行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不可能,这不符合侵略者的本性,第二种情况成为必然。”

    苏团长:“老伙计呀,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完全赞同你的分析。指挥部指示我们要因地制宜,迅速组织转移。避敌锋芒,以利再战。”

    张政委:“部队转移后,驻地群众一定要做好坚壁清野工作,尽量减少根据地群众的损失。”

    苏团长:“我们马上着手分头行动,越快越好,鬼子是不会给我们太多准备时间的。”

    卫府客厅已经装扮成了一座庄严肃穆的灵堂。白色挽帐环绕,苍松翠柏点缀。卫青的遗像悬挂正中,旁边是黑底白字的挽联:“音容已杳,德泽犹存,深恩未报惭为子;精神不死,风范永在,饮泣难消羞作人。”

    卫玥身穿孝服跪伏在父亲遗像前泣不成声。吴管家、小兰及卫家佣人们全部或跪或立掩面而泣。

    隆昌商贸刘掌柜、福来绸缎庄柯掌柜和一帮商会同仁快步走进来,边走边叫着。

    隆昌商贸刘掌柜等:“卫会长啊,你走的冤啊。”

    刘掌柜、柯掌柜走到卫青遗像前三鞠躬,又接过吴管家递上来的三炷供香,点燃后插入香炉。

    隆昌商贸刘掌柜过来拉着卫玥的手,“二侄女,你可要好好的呀。”

    卫玥:“谢谢各位叔叔。”

    福来绸缎庄柯掌柜:“这小日本真不是个东西,今后你可千万要当心啊。”

    卫玥:“我知道,你们也是。”

    正说话间,龟田、陈青山来到卫府灵堂。龟田、陈青山站在卫青遗像前三鞠躬。卫玥见到龟田前来,欲上前阻止,但因身体无力站而不稳。龟田用军刀轻轻一拨,卫玥就倒下了。

    龟田鞠躬毕,走到卫玥跟前,“你明天必须去陆军医院上班。”

    卫玥伸手指着龟田大声地叫喊着,“你们不是人,总得让我把父亲的后事料理完吧。”“留着你的这条小命是为了给皇军服务的,皇军伤病员更需要你。”“与其这样,不如你现在就把我杀了吧。”

    龟田“刷”地一声抽出了指挥刀,陈青山想上前阻击,但还是没敢动步,“会的,但不是现在。”

    卫玥又因悲愤过度昏死过去,吴管家、小兰等佣人一拥而上。

    吴管家:“二小姐、二小姐,你醒醒啊。”

    龟田挥起他的指挥刀对着挽帐和松柏一阵乱劈,灵堂里的东西被他劈得是东倒西歪。龟田提着指挥刀扬长而去,陈青山紧跟着龟田出了门,期间同情的回头看了几眼。

    因为我党龙城地下组织提供了鬼子运送物资的相关情报,新四军各部队提前截获了鬼子用于秋季清乡行动的战略物资,彻底打乱了鬼子的清乡部署。鬼子恼羞成怒,决定孤注一掷。在物资短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悍然发动清乡行动,这次行动注定要失败。但由于鬼子的疯狂行动,也使里下河地区的军民遭受了重大损失。

    里下河地区的上空乌云密布,暴风雨就要来了。

    一队鬼子带着一群伪军走到东里村村口,领头的是一个日军大佐,名叫阿部。阿部趾高气昂地骑在东洋大马上,胯下的东洋马因长途奔跑浑身是汗,站在那不时地打着响鼻。阿部大佐勒紧缰绳,拿着望远镜向村里眺望,突然手一挥,“进攻!”顿时鬼子和伪军全部冲向了村里。

    一群鬼子、伪军冲进了关河桥村,开始奔跑着挨门逐户地搜查。两个鬼子冲进一户人家,家中无人。两个伪军又冲进另一户人家,还是家中无人。全村都空无一人,鬼子恼羞成怒放火烧了整个村子。

    通往凤凰池村的公路上,一对鬼子沿着公路向前推进。卡车、摩托车、轿车排成长长的一个车队,汽车两边都是步行的鬼子和伪军。日军森秀树大佐坐在汽车里,从车窗看着窗外的景象。一名参谋人员手里拿着卷着的地图,跟着轿车一路小跑着。过了一会轿车停了下来,森秀树大佐从车里出来,参谋迅速把地图展开,放在汽车的引擎盖上。森秀树大佐仔细的看着地图,又抬头看看周围的情况,手一挥,“加速前进。”鬼子的车队又继续向前推进。

    领头的一个鬼子步枪刺刀上系了一个日本军旗,后面跟着的鬼子排成3列纵队。个个头上都戴着闪亮的钢盔,整齐威武的走在通往菱杨庄的乡间土路上。鬼子的军靴踩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也照样发出整齐的脚步声。不远处还跟着一群伪军,个个军容不整、猥猥琐琐。鬼子、伤军的队列行进过后,土路上尘土飞扬。

    两个伪军冲进北大河村一户人家东找西翻,当他们找到一个柴房时,突然发现一个老人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的坐在那里。

    伪军甲:“老东西,滚出来。”老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伪军乙:“村里其他人呢?怎么就只剩你一个人?”老人依然一声不发。

    这时又冲进了两个鬼子,看到老人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一个直刺。老人一声不吭地倒在了草堆里。

    绿洋湖边一户人家,两个鬼子冲进来,到处翻箱倒柜。他们掀起锅盖,看到里面有点水。又抬起铁锅,发现锅膛里露出一个地窖口。鬼子往里开了一枪,里面传来女人的一声尖叫。鬼子“哇啦哇啦”地叫了几声,两个伪军跑过来,鬼子指了指锅膛里。伪军探头一看,明白了意思。于是对着下面大喊,“里面的人听着,快点出来,不出来皇军就要开枪了。”

    里面渐渐露出一个女人的头,两个伪军一把把女人拖了出来,这是一个身怀六甲的妇女。两个鬼子见是女人,一边叫着“花姑娘,花姑娘”,一边连踢带踹地把两个伪军推出门外。门“哐当”一声关上了,屋里传来女人撕心裂肺地叫喊声。“哗哗”的大雨声也完全盖不住女人伤心欲绝的呼号声。

    两个伪军站在雨中朝屋里看着,往地下啐了一口,“畜牲,小日本就不是人。”

    邵夫湖,宽阔的湖面上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现已入秋,芦苇叶子黄了,但还没收收割。一艘鬼子汽艇在湖面上横冲直撞,日军冈村大佐站在汽艇艇首上。汽艇每到一片芦苇荡时,他们都用机枪一阵扫射,芦苇杆被齐刷刷的打折。汽艇过后,湖面上留下长长的白色航迹。

    乜家厦,独立团团部,苏团长、张政委正在收拾东西,团部参谋们忙忙碌碌、进进出出。

    苏团长:“指挥部电报指示,鬼子的先头部队已经离我们很近了。限我们一个小时内,全团必须全部向湖心地区转移开进。”

    张政委:“好在我们已经提前做过动员,相信转移行动一定会很快的。”

    苏团长:“这次要吸取上次的教训,全体人员包括伤病员一个不留,全部进行转移。”

    张政委:“放心吧,已经全部做了安排。”

    苏团长:“村里群众呢?”

    张政委:“也做了相应的安排。”

    苏团长:“乜家厦的乡亲们再也受不了这个摧残了。”

    张政委:“是呀。这次就是我们部队不撤,也一定要让乡亲们先撤,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这时,门外传来报告声。

    值班参谋:“报告。”

    苏团长:“进来。”

    值班参谋:“报告团长,一营、三营已经到达指定集合地点。”

    张政委:“乜家厦的群众呢?”

    值班参谋:“也已全部做好了转移的准备。”

    张政委:“好,老伙计,下命令吧。”

    苏团长:“通知团部和二营立即出发,群众在前,部队断后。”

    值班参谋:“是。”说完,苏团长和张政委拿起桌上的望远镜也迈出了团部大门。

    高由湖芦苇荡湖心岛,部分新四军战士和群众乘坐多条小船靠岸,大家纷纷跳上了岸。一座堤岸边坡下有一个大洞,里面已经躲满了群众。一名新四军战士在招呼群众们,“大家快点进来,快点进来,马上就要关门遮掩洞口了。”

    一个村民要把自己家的3只鸡也带进来,新四军战士上前阻拦,“老乡,这个鸡就别带进来了。如果鬼子来搜查时,它只要是叫唤一声,哪怕是一扑腾,整个洞子里的人性命就不保了。”其他村民也上前制止,“是呀,是呀,真不能这样呀。”村民听到这里,不忍心的把手中的鸡扔出了洞口,受到惊吓的鸡扑腾扑腾的飞走了。

    大安公路上,长长的群众转移的队伍,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牵着牛,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挑着担子。几名背着长枪的男女民兵在群众队伍中指挥着群众转移。这时一个大爷赶着的肥猪跑了出去,大爷要出去追,一个民兵一把拉住大爷,“大爷,不要追了,来不及了。”“那是我的猪。”“别说是猪了,就是牛也不能要了。”“那可是我们家最值钱的东西呀。”“再值钱,也得先保住命呀,大爷。”

    大爷还想挣脱着出去抓回自家的猪,几个民兵死拉硬拽地把大爷拖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