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崇祯,开局诛杀魏忠贤 » 第38章 老爷一家,也要跟你一起过新年

第38章 老爷一家,也要跟你一起过新年

    能成为曹化淳手下的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的智慧,必须要用在正确的事情上。

    再说了,有李邦华坐镇,他们也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曹化淳一听,顿时喜出望外,他一边为朱由检斟满了茶水,一边为他盖好了被子。

    无需多言。

    朱由检嘿嘿一声,伸手一指自己肥大的鼻梁。

    “曹化淳,这次你给我的这个徽章,我很喜欢,不如你把这个徽章的图案,告诉大家,还有李老爷子,让我看看!”

    曹化淳提议,用一块黑色的布料,在上面绘一只老虎的头颅,这样在战斗中就可以用钢盔包裹起来。

    众人一看,也就是看在皇帝陛下的份上,就同意了。

    但这时,朱由检又补充道:

    “包头虽然不错,但也得留个马尾吧?就当是帅令旗好了。”

    正常情况下,旗帜上会有一句话:“大明朝奉命剿匪。”

    但是现在,两个舰队的旗帜,却是全部被更换成龙旗。

    帅字旗,上书:“大明定远将军,勇卫营总管,京营总管,李”,名字很长,但却很有分量。

    而帅令旗,则是五花八门,有的上面写着“李”,有的上面写着“勇卫营”,这些旗帜,都是在战斗中,才能确定哪一面是帅令旗。

    军令旗,是一种非常有规律的阵型,在战争之前,有“前方”、“后方”、“左右”三种阵型。

    每一支军队的将领,都会事先在两杆旗帜上绣上自己的姓氏,一杆在统帅的手中,一杆在自己的手中。哪怕是一面军令旗,也是如此。

    令旗有大有小,有的很短,有的很长,是用来打旗的,也是用来传递消息的。

    最后就是一块普通的令牌,用来杀人。

    这也是为什么,旗语是现在军队里最高级的一种战术。

    因此,皇帝金口一说,以后出征的时候,勇卫营就会用黑虎头旗当帅令旗。

    李邦华在京三大祖田中安顿遣散的办法,使朱由检意识到,要在山区和陕西安顿难民,首要任务就是腾出一块地来。

    这些田产有四种,一种是犯人的田,一种是开垦出来的田,还有一种就是替皇帝陛下的王田,每一种都有不少。

    于是朱由检下诏,每十五日征收一次税,上缴给国公府,以备难民之需。

    并且还严厉的规定,三年内,任何人都不能征收赋税。

    曹化淳立下了勇卫营的规矩之后,向朱由检表示了歉意和诚挚的感谢。

    朱由检将一份五个人的名字交给了李邦华,还询问了一下李邦华的情况。

    除了一个王公贵族的亲戚是个混账之外,剩下的人,还算不错。

    因此,朱由检将“大权在握”的权力交给了李邦华。又留下一道秘令,让他先杀了这五个人,再去禀报。

    这一点,曹化淳是不知情的。

    不过有一点,曹化淳倒是看得很明白,那就是朱由检对自己收受贿赂非常不满。

    所以这两天他都很安分,不过朱由检的那些妃子们,可不会给他什么好果子吃。

    崇祯元年十一月将尽,朱由检收到张彝宪的信,却不是张彝宪亲自送来的,却是御史与地方官联名上奏的奏章。

    张彝宪负责的土地有三十六万公顷,里面有丝绸,有瓜果蔬菜,有胭脂水粉,有香料,有木材,有木材,有丝绸,有瓜果,有蔬菜,有胭脂,有水粉,有香料,有染料,有木材,

    这些东西,都来自于皇庄,由此可见,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对农夫有好感的皇帝,能不招惹农夫,就不招惹他们。

    这句话让张彝宪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皇庄上的土地虽然也被占满了,却还能用得上。

    所以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在自己的后备田地里,挑选一块比较肥沃的田地,和皇庄里的田地一起。

    除了按照先祖留下的规矩,重新种上了二十六万亩地,其他的都用来种红薯了。

    他的要求是,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遵守宫廷的传统。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红薯不挑食。

    而且在他的带领下,这三十八万亩地,全部都是大丰收。

    但是,当收获到来时,问题就产生了。

    多余的田地,都被他从皇宫中调拨出来,种红薯的田地,大多都是皇庄上的。

    在朱由检的原定命令下,这些预备田产被转交到了当地官府手中。

    按照大明律法,每给一块地,都要缴纳一笔不菲的赋税。

    这一成的赋税要比民田高出不少,所以在开春的时候,户部就会向各地发放赋税。

    眼看着就要收获了,张彝宪心中一动:红薯是陛下吩咐种出来的,庄稼也是给宫中准备的。

    既然如此,何不将所有的货物都卖掉,储存起来,剩余的全部献给皇帝和皇后娘娘?

    他压根就没有想过地点的问题。

    足足有二十多位县尊,意识到了张公的阴谋诡计,在发现自己一个人对付不了他后,便联合起来,向张彝宪求援。

    “税收账本已经准备好了,红薯试验的杂志也已经准备好了。还望张公早日将储备的田地分配到我们的府邸中,这样我们就能多缴纳一些赋税,造福于民。”

    不管是预备的田地,还是皇家的田地,都要由张彝宪来分配,这是张彝宪的旨意。

    这样他们就可以计算并支付税收了。可张彝宪却是摇头。

    “准备种植的作物,都是按照先祖的规矩,交给皇宫的。交给你,我怎么上交?”

    知府大人们已经讨论过了。

    “所以我们今天来,就是想请张公帮我们打理一下这片土地,等秋收结束后,我们就把土地还给张公。

    张公是个很好的管理者,也是个很好的农业专家。

    我们速度再快也赶不上,不管是皇田还是准备,都要靠张公的才华。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税收账本上所同意的资料处理完毕。一年只有两个月。不知道张公意说呢?”

    “好大的胆子,居然拿自己的土地来交换皇帝的土地?找死啊!”

    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张彝宪并没有打算为朝廷留下什么好处,他只希望朝廷能够尽可能的上交更多的东西。

    “张公息怒,我们已经商议好了,税收中都有损失,我们愿意拿出八成利润给张公,希望张公能答应。”

    大明的官员待遇很差,为此,两百多年来,税收一年比一年高。

    如今,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百分之百,而这个数字,将会成为他们活下去的关键。

    对于那些知府来说,他们能分到八成的损失,就已经很高了。

    “不不不,一州之地还好,但这么多人,消息传出去就不好了。”

    张彝宪也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当众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既然如此,我等今日就给张公写一封保信,谁若揭穿,谁就会受到惩罚。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