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崇祯,开局诛杀魏忠贤 » 第二十二章 圣旨?这是什么意思?

第二十二章 圣旨?这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差点没笑出声来!这是怎么回事?圣旨?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除了朱由检,其他人都没有再嘲笑秦浩东,而是一脸凝重的看着这几个小弟,看的他们额头上都冒出了一层冷汗。

    而那个通译,则是对着朱由检抱拳行礼,然后一本正经的为他们解释,听得几个异族人都是一脸的茫然。

    朱由检见状,老脸一红。

    他在心里盘算着,若是将此事记录在历史上,不知后世之人,会如何看待如今的君王。

    可惜,他很清楚,这件事情肯定会被记录在大明的史书里,可惜,他根本没有修改的权力,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无比的丢人!

    这一次,他们都在窃窃私语,商量了一下,又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那名通译,那名通译又商量了一下,这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众人。

    “回奏懿安皇后,刘阁老,皇上。

    他们说,根据他们的教导,有一位名为玛丽亚的圣母,将他们上帝的儿子,耶稣,从一个马棚里降下。

    所以,这个国家的女人,只要是有儿子的女人,都会在自己的闺房前面放一个马槽,再放一杯水。

    然后,一个叫做斯堪的纳维亚的小丫头,就会将那颗龙蛋送给她。

    因为她是耶稣出生的见证人,在他们的宗教里,她就是一位殉道者。”

    说到这里,那个倒霉蛋还蹲在了那里。

    因为,这种禁忌之事,是不能当着皇上和嫔妃的面说出来的。

    朱由检闻言,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这些王八蛋,怕是也意识到了生育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这么说。

    于是,他就根据《圣经》中耶稣降生的情节,编造了一个关于大明君臣的传说,并且将吉普赛人的少女,改成了一位慈悲为怀的菩萨。

    “废话,你以为放个马槽就够了?岂有此理!”

    “皇上,除了马槽外,我还带了一桶水。”

    “好,好,我明白了。那些异族,应该没有什么力量,你们可以不相信。”

    “陛下,这两样东西都是普通之物,还请陛下定夺。”

    “刘先生,你这话就不对了,我们可不能说什么妖魔鬼怪之类的话,你这样的女人,怎么能随便把马槽放在自己的闺房前面,这可不行。”

    朱由检一看,这两个人就要吵起来,连忙停了下来。

    “好吧,好吧,这件事情以后再说,我会交给后宫去处理的。”

    嘿,朱由检对这次会议的历史性评估感到担忧。

    好在这一次,他没有辜负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好名声。

    而且通过望远镜的作用,还能增加射击的准确率,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还有,温卿家族和毕卿家族,还请两位大人拿出一些钱来,让他们研发望远镜和大炮。

    还有,若是成功了,我会奖励这个凡·,作为我们每个人都会配备一门大炮和一个望远镜的奖励。”

    “陛下,这恐怕不行,我们大明大军,大大小小的炮台数以百万计,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生产。

    一座望山,一座望山,一枚千里镜,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毕自严是个很固执的财主,虽然这段时间以来,他得到了不少好处,但也得到了不少好处。

    但他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人,所以朱由检一句话,就给了他一万两银子的赏赐,让他很是心疼。

    温体仁还好,但还是安慰了一句。

    “要不,我给你一枚千里镜,作为他犯下的罪孽?”

    “哦,不,诸位有所不知,那些异族人,最喜欢的就是钱。

    若是让其他外族人知道,范.西里克给大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就能获得一万两银子的利润,那还了得?

    到时候,他们肯定会蜂拥而至,我们出高价,把他们的技术买下来,不用担心,我们大明绝对不会吃亏。”

    大明的火绳枪,就是他们从西方人那里买来的,因此大明的文武百官都知道技术的重要性。

    所以,听到朱由检的话,众人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以一万两银子为诱饵,很容易就能得到各种技术,这是一笔很不错的交易。

    当范·被戴上镣铐,和他的手下们跟着徐光启离开时,朱由检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这才松了口气。

    按照大明律法,西里克犯了大错,从今往后,无论吃喝拉撒睡,他都必须随身携带刑具。

    朱由检最终还是同意了徐光启的要求,给他穿上一件绣着“囚”字的衣服,作为对他的处罚。

    毕竟是搞研究的,也不能这么严苛吧?

    经过这一出戏,徐光启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他确实是个忠心耿耿的人。

    他不急着做内窥镜,但他要求脱掉范·的衣服,

    朱由检答应了,就像是西里克一样,欣喜若狂。

    就在朱由检考虑着要不要将“水琉璃”这个名字换成“水琉璃”这个名字的时候,一场科举考试已经开始了。

    陈浩也算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他用朱笔誊录,然后,又用自己的名字批改试卷,所以,他也算是一个合格的考官了。

    而那位叫金秋的少年,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碍于先前的约定,也不得不与范闲一同前往,听太监说,这位少年的脑袋已经垂到了脚下。

    朱由检也注意到了一件很古怪的事情,就是这一届的刘若宰,写出来的八股文,居然是两种,于是他便将三名考官都召了过来,向他们请教:

    “这首诗只有两首诗,三卿为什么要推举他做这首诗的开山祖师?”

    “陛下,自明代以来,士林对八股颇有微词,再加上文人墨客的质疑,所以才有了六股,四股,二股,乃至散股的说法。

    所以,我们经过深思熟虑,才以双股文为第一道题,共三百人,其中八股文一百七十六人,六股文四十二人,四股文五十人,双股文二十三人,散体文九人。”

    作为主考官,钱谦益第一个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不知道温爱卿和周爱卿如何?”

    “陛下,钱相说得不错,早在明末二十七年,八股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受欢迎的文风,只是没有其他文风可以代替,所以一直沿用到现在。

    到了现在,会写八股的人已经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平衡。”

    “是吗?周卿家如此说,莫非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