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崇祯,开局诛杀魏忠贤 » 第八章 百家争鸣

第八章 百家争鸣

    凡事都要经过皇上的同意,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故意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和平年代也好,百家争鸣也好!

    但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一个末日!

    后金兵侵辽东,国内饥馑不断,官员积压。

    蒙古人还在盯着他们,西方人也进入了海上航行的年代,他们要是还在这里争吵,那要吵到猴年马月去?

    还不如把所有人都弄死呢!

    因此,朱由检一定要在魏忠贤落马之时,来一次大清洗。

    那就是以太监一事为借口,利用“公道”的力量,将文武百官的家底全部搜刮一空,充实到国库之中,将军权和权力全部收回,以维持秩序。

    现在不表现出来,就没有机会了。

    当读书人和皇帝的关系达到一个比较稳固的时候,更换宰相往往都是因为派系之争。

    在这种情形下,显然不能实行专制。

    想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必须要有一个平衡。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利用的好,都是胜利者。

    “我等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先是一愣,旋即恍然大悟,纷纷用那熟悉的腔调叫出名字。

    按理说,下一句话就是:“诸位,起来吧。”

    “诸位都是为了国家,”他却不走寻常路,故意让群臣跪下,聆听他的心声。

    “我坐在御座两刻,并不是为了倾听诸位大臣们的争吵,我只是想闭上眼睛,聆听朝堂上的事情。

    卿等平身!”

    “谢吾皇!”

    文武百官纷纷起身,躬身行礼。

    朱由检一看自己的计划奏效,顿时喜出望外,而主位上,却是一脸的惶恐。

    “刘鸿训,告诉我,你昨晚查了那件违宪之事,如何?”

    “启禀陛下,昨日有太监叛徒被下了圣旨,一百二十三人被下了大牢,京中七十八人被下了大牢。

    有39名外臣与叛徒被逮捕到了大理寺里,27名……

    另外一百二十八户,高公也要下旨意接收,但怕其中有什么猫腻,先让人将一百二十八户……”

    “魏阉的叛徒,在朝廷中盘踞了这么多年,自然有不少亲信,但要一夕之间全部铲除,未免太过仓促。

    臣诚惶诚恐,请求陛下,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审理此事,以查明魏阉之罪。”

    “呵呵,不错,不错!刘大人的请求,我会批准的。

    不过,我有个问题,我想向你请教一下。”

    为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口气变得更大,让自己在文武百官面前显得更难缠一些。

    他缓缓站了起来,弯下腰,咬牙切齿道:

    “刘鸿训,我只想知道,如果真的有叛徒,那么,大明朝廷,两京十三个衙门之中,真的有叛徒么?”

    “陛下,请您稍安勿躁!”刘鸿训带着百官,再一次跪了下来。

    于是即便是王承恩等人,也跟着跪倒在地。

    大殿之中,顿时响起了一片“陛下饶命”的呼声。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党派”两个字还是有一定的歧视性的!

    虽然他们不喜欢被称为政党,但大明王朝还是有很多政党的,比如宣党,东林党。

    所以,朱由检的意思很明显:皇帝不希望他们有任何党派。

    可笑的是,到了最后,东林郡的大部分人都变成了懦夫。

    最后,袁崇焕不顾百姓的反对,把毛文龙给弄死了,而崇祯,也把袁崇焕给弄死了。

    毁了他数百年的名声。

    明朝的历代帝王,都被打成了跳梁小丑,朱由检已经见识过了,这一次,他要让下面的人,都给我小心一点!

    “怕了?很好,诸位听好了,今日之事,尔等谨记在心!

    如今的大明,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

    本来,他们是想等着陛下说完,确定陛下没有再说什么,然后再开口,免得被人认为是大不敬。

    可是,陛下确实是说出了最严重的事情,哪有陛下会说自己的世界即将毁灭的?

    因此,他们哪里还能让皇帝继续说下去,赶紧出声阻止。

    朱由检在众官磕头求饶的时候,连忙镇定下来,组织起了措辞。

    这篇稿子,他可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可真要上台了,他才发现,这篇稿子根本就不靠谱。

    朱由检想了想,也松了口气,的确,他现在说这些话,确实有些过分了,毕竟他已经活了十七年了!

    有的是时间慢慢磨,犯不着一上来就把他们给吓着。

    “诸位请起,刚才我说的有些过分了。”

    我要说,我愿意和卿等君臣同力同心,同治天下,同治异族,重振中华,重振大明。

    届时,由卿等为我开创一个崭新的大明,我会赐予尔等至高爵位。

    如何?”

    “皇上圣明,我等自当遵命!我们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行行行,起来起来。”觉得自己下次说话的时候,要多加考虑才行,总这样磕头,谁能接受?

    “依我之见,就依刘鸿训之言,三方共同审核,至于具体的人选,由黄立极与阁臣、九卿共同决定。”

    “而且,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让我在朝堂上推举大臣,等我签完了再做决定,现在就可以正式推举大臣了!”

    群臣推举出来的名单,足足有二十多人,而钱谦益的名次赫然在首位,没办法,谁让钱谦益是东林钜子呢!

    虽然皇帝方才说过,不能拉帮结派,可这次的朝堂选举,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还是要按照原计划进行的。

    刘鸿训在这件事情上,的确是得罪了很多人。

    但是,更多的人却是佩服他的勇气,而且,刘鸿训身上还有着东林的痕迹。

    所以,他被排在了第二位。

    “好,我先禁食三天,向天神祈祷。”

    朱由检也清楚,自己的这份榜单,必然是要变动的。

    并不只是自己的出现,让这场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光是皇帝最讨厌的两个字,就足以说明,肯定有人会在这张名单上捣乱。

    再加上温体仁今日的聪明才智,让皇帝对他投来了赞赏的目光,还故意露出了笑容。

    温体仁的野心已经很大了,他一定会反抗。

    今日,温体仁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但周延儒却得到了东林世家的支持。

    到了这一步,历史已经彻底的改变了。

    朱由检正坐在文华堂的东厢房里,翻阅着一份由内阁通过的《户部奏折》。

    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无非就是将饥荒的事情说了一遍。

    他们说,九州的军费,都拖欠了三个多月了,还有一个多月就是春节了。

    所有的官员,都被拖欠了五个多月的俸禄,都被催促着,要尽快还清。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先帝的葬礼,还缺十二万两,这件事必须从国库里调拨出来。

    国库?没错!

    当初,李自成就曾经说过,这里面有“2000万两白银”!

    朱由检想要仔细的看一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样子,虽然这个数量很荒谬,但却让他很兴奋。

    就算不是两千万,至少也是一千万。

    “王承恩,国库里的钱还剩下几两?”

    “陛下,还有二百四十九万两银子!”

    “啥?二百四十九万两?”

    朱由检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