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崇祯,开局诛杀魏忠贤 » 第四章 严惩叛徒

第四章 严惩叛徒

    曹化淳阴沉着脸,走到了大堂右侧的太监那里,接过了那道旨意,四人再次跪倒在地,还没有来得及说些什么,朱由检却是一挥手,阻止了他们。

    “诸位大臣辅佐,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决定让你们于来年告仕返乡。”

    “多谢陛下厚爱。”

    这四位大臣中,有三位与魏忠贤有关,魏忠贤冒险行刺皇帝。

    他们本来已经做好了被驱逐出境的最好准备,如今却被新帝宽宏大量地放了,他们怎能不感动涕零?

    “高起潜!”

    门口的人已经迫不及待的了,他将剑递给了守卫,自己走了进去。

    跪了下来。

    “属下在,请陛下下令!”

    “这把剑,我就送给你了,你现在就离开皇宫,找到张庆臻。

    我要你连夜把叛徒抓起来,送到刑部去。

    但若无圣命,也不能随意杀人,所以这件案子,我要交给刑部,从长计议!

    听到了吗?”

    “属下知道了,陛下。”说着,他也站了起来,准备接过圣旨。

    按照大明律法,皇帝的贴身侍候,都是识字的宦官。

    他将皇帝的圣旨抄录了一份,送到了内廷。

    接到圣旨的内廷太监和其他的太监,都在仔细地检查着圣旨上的每一句话,看看有无错误。

    检查完毕,便会有总管公公开出一份盖有印章的文书。

    然后,受旨的人带着一位御史,到了尚宝监,在上面印下了印鉴。

    然后再送到皇帝的面前,或是在司礼监的掌印、执笔的太监的面前念一遍。

    如果一切都没有问题,那么圣旨就可以发布了。

    而外廷的诏书就比较麻烦了。

    另外,中书科还要在内阁、六部、通政司和皇帝之间来回跑两三趟。

    双方签了字,然后由皇帝和文武百官签字,然后正式发出。

    但即使如此,六科都统在收到诏书后,也有权选择是否抄送,是否回传。

    王承恩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知道朱由检要去一趟乾清宫中,与一位大臣会面。

    于是,他立马去请了尚宝监的人和印章。

    都放在了正殿东一间偏殿里,还有几个识文断墨的小公公。

    就在高起潜下去禀报的同时,东宫的方向,也响起了一个人的喊声。

    果然,没过多久。

    曹华淳拿着一道圣旨,走到朱由检跟前,小声地说了一句。

    查过了,皇帝点头,便派人去捉拿魏忠贤。

    四位大臣面面相觑,李国普膝行了两步,秉奏道:“陛下,这件案子一出,满朝文武都为之震动。

    今日老天保佑,陛下身体已无大碍,定要严惩叛徒。

    不过,我并不知道,这禁制内的情况。

    高公若冒失的离开皇宫,寻找京城,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所以,我想问一句,陛下能不能将召到文华殿内,挑选朝中的重臣,协理高公。

    由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协助,这是最好的办法。”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毕竟,他可是吃坏了肚子,昏迷了好几天。

    现在好不容易放出了可以翻身的风声,便要对内廷和外廷的重要官员进行通缉,万一被有心人抓住机会散播谣言,那可就麻烦了。

    而且,最近有传言说,皇帝不高兴了,所以大部分人都在等着看戏。

    若是能在满朝文武面前大放异彩,那就更好了。

    这也有利于局势的稳定,有利于抓捕工作的顺利进行。

    “李大人,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你对我的忠诚,我想知道,你有没有合适的帮手?”

    “多谢陛下厚爱,微臣受不起。”

    大臣们都会被皇帝称为“大人”,这在明朝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但现在李国普可不会这么嚣张。

    李国普定了定神,继续道:“臣举荐总管刘鸿训,助高公一臂之力。”

    “好,那就按李大人说的办,我会亲自去文华殿,到时候,我会在文华殿上宣布这道圣旨。”

    他扭头一看,发现高起正盯着李国普,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语气温和的对他说道:

    “高启潜,你马上前往文华殿宣布此事,并且准备好马车,不要耽搁时间。”

    “陛下,请入文华大殿。”王承恩走上了皇宫的台阶,大声道。

    随着他们的离去,皇帝陛下也是动身了。

    穿过乾清门,穿过建元宫,进入中元宫,进入帝宫,最终离开帝宫。

    走到了文华殿的门口,便看到了一片空地,空地上站满了人。

    满朝文武百官都跪了下来,而那些值班的大臣们,听到皇帝陛下要见他们,更是吓得魂飞魄散。

    随后,高起潜又向皇帝陛下禀报,说皇帝陛下要在文华殿主持政务,并且召集了在京中的大部分大臣和将领。

    看着龙椅上的皇上,脸色有些难看。

    眼神,却是清澈明亮,许多人都是喜极而泣。

    但也有人心中悲凉,知道命运。

    接下来,朱由检便在文华殿内,将一份圣旨,两份圣旨,都念了出来。

    “刘鸿训、张庆臻为……

    挑选刑部、大理寺、监察院的官员,专门负责追捕叛徒,凡是在刑部监狱中犯罪的人,没有圣旨,都是不能处死的。

    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离开!”

    “现任礼部尚书黄立极,文渊阁学士,施凤来,礼部侍郎东阁,张瑞图,

    詹事东阁尚书李国普、辅政大臣,特恩准明年致仕返乡。

    明日早朝,由廷推能臣,挑选殿内事务!”

    “朕继承皇位,不敢有丝毫怠慢。谨记先皇之恩,谨记臣民之恩。

    夜祭先人,惊惧子民。

    有旨意,召九边镇将领,按顺序,到京来讨俸禄,第一个来的,便是东江统领毛文龙。

    召各省督军入京考核,第一个来的就是浙江督军潘汝桢。

    还有,各边镇守太监,要回京复命!”

    本来,这种传讯是不合规定的,首先,传讯的传讯一般都是在午门或者是在皇宫之中传讯。

    二是可以由内廷下达圣旨。

    任何涉及到外朝官员的圣旨,都必须由内阁和通政司来审核。

    可那四位大臣,却是被皇帝劝走了,而且,还发生了一桩大逆不道的案子。

    再加上皇帝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背后又有一个强大的靠山。

    而且,这三道圣旨大多都是皇帝应该做的事情,百官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安危着想,在天启之初,特别是在末年,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和韦氏有过接触。

    现在魏忠贤犯下这么大的罪孽,皇帝陛下要用雷霆万钧之势。

    眼看着所有人都要分一杯羹,谁还能有心情和皇帝谈礼节?

    圣旨一出,皇帝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皇帝的话说得很轻,只有身边的文武百官能听到。

    无奈之下,只得请了皇帝准许,让他的贴身小公公张彝宪高声传了下去。

    “陛下有令,明天早上,除了御林军之外,所有人都到了。”

    安抚直隶的地震,安抚朝廷官员的赋税,安抚九边的赋税,安抚陕西的灾民。

    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你让户部给我准备一份计划,不要耽搁。”

    自从新皇即位之后,张彝宪还是第一次如此风光,有一种要飞起来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