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在人间斩神除魔 » 第85章一枚碧枣还旧恩

第85章一枚碧枣还旧恩

    去时尚有七八个人,等到回来时便只有四个人。

    像那无肠公子和绿卿都已先行离去,瓦亭仙也没有跟来云衔山,倒是墨池翁留了下来。

    云雾到了藤乡便落下来,一行人经过青石道很快便来到中央地界,那一株古藤依旧伫立着。

    古藤下下雀童等雀灵都在此静静守候,直到看到雀仙安然归来,这才欢呼一声围了过来。

    “娘娘无事,那蜘蛛妖定是被除了!”

    “太好了,往后咱们还能酿造百花酿!”

    “道友,请你施为吧。”

    众人退开,把位置留给陈传。

    他将右掌摊开,一枚清静宝露悬在上头,清净明澈是无瑕秽。

    抬手轻轻一推,宝露受到了推动,便往古藤的方向飞过去。

    感受到清静宝露中蕴含的造化玄机,古藤中那一抹时断时续的生机都有苏醒过来的迹象。

    等到清静宝露真的落在古藤上融入其中,时断时续的生机瞬间就被接续起来拧成一股,这也代表着古藤的灵性终究是复苏了。

    “快看,古藤上长了一个芽点,”

    雀童惊呼一声。

    众目睽睽之下,灰褐色的古藤主干上突然冒出一点黄绿色,整个古藤都因为这一个芽点开始焕发着生机。

    生机已续灵性复苏。古藤也不再是像个死物朽木一般,开始主动的汲取周遭的天地清灵之气。

    藤乡之中天地清灵之气本就浓厚,这是雀仙为了孕养古藤的灵性而早有布置,此刻也确实派上了用场。

    吞吐了海量的天地清灵之气,古藤上有更多的芽点萌发,而最初的那一个已经长成一枝嫩叶,依旧是黄绿色,充满了勃勃生机。

    也就是在这时候,一点灵光自古藤上浮现,落到地上化作人形,观其身影也是一个面容清丽身姿绰约的女子。

    女子一头长发乌黑柔亮几乎拖地,身着淡紫衣衫仙气飘飘。

    他现身以后,伸手在藤身上一摸,拿下一块藤皮化作发带,信手就把乌发绑了起来。

    “这是过了多久。”

    女子声音轻柔好似秋雾,看向雀仙。

    “嘉荣你可算是复生了,你可知我等了多久,足有三百年了!”

    “原来这么久了,辛苦你,以后就不必如此。”

    说了几句简短的话,嘉荣的身形便一下幻灭,他方才复生,元气还未恢复,能说几句话也已是她的极限。

    日后还需在古藤中继续休养,吞吐天地清灵之气,方能早日恢复。

    ……

    “咱们现在就走吗,我还想再多待会儿呢。”

    难得见了雀童一面,又给他安利了水夜游这个吃食,他一时半会儿还真不想离开。

    “可出来这么几日,家里的梅子只怕是要熟了,再不赶回去梅子都掉光了,可就没有青梅露吃了。”

    “啊,那咱们走快一些。”

    乌云仙连忙拉着陈传快步在青石路上走着。

    有请柬指路,便不会迷失在这青石道上,往前走下去不到片刻就到了山脚,还是前几日上山的地方。

    到了山脚,陈传也不马上动身,惹得乌云仙皱着眉头看他。

    “道友一路跟着我们,可是有话要讲?”

    “哈哈,果然瞒不过道友,道友不仅身怀诸多宝术,就连感知也是一等一的。”

    在二人身后,一团墨迹突然从青石路上浮现出来,来人正是墨池翁。

    “你跟着我们做甚,百花酿只有一点儿。”

    因为嘉荣已经复苏的缘故,今年留下来的那一些百花酿倒不必再留了,雀仙便转赠给陈传二人以为报答。

    乌云仙只想着墨池翁惦念百花酿的滋味想跟着讨上一口,登时把头摇的像个拨浪鼓一样说什么也不肯。

    墨池翁见他这般哈哈大笑,“你这狸子最是贪嘴,还道别人与你一般,我可不是为这来的。”

    说到这儿,墨池翁面色一肃,“道友应该也看出来我与其他的山精野怪不同,我并不是山中精灵。”

    “如果所料不差,道友或许是那墨石成精。”

    “却也差不多,我的本体乃是一方砚台。”

    接下来墨池翁就为二人讲述了自己的过往。

    他原本是一方匠人悉心雕琢的砚台,制作时用尽各种名贵香料,所以制成以后自带清香,坚硬润泽如墨玉。

    后来这方砚台被一位书生看中,花了不菲的价格买了去,一直带在身上也舍不得用,只是日日抽空拿出来摩梭观赏片刻,随后就又收起来。

    几十年过去,书生已成老翁,但对这方砚台的喜爱却日渐深厚,待他死后这方砚台又落到他儿子手中。

    因这是父亲遗物的缘故,再加上也对这砚台的喜爱,他也如他父亲一般日日赏玩,如此到了第三代。

    这砚台也过百年岁月,其中便有了一些灵韵,渐渐能够庇佑宅院。

    等到第四代的时候,这家人已成了商贾之家。那家的家主每日都要在各处奔波采买商货,其人十分精明,很快就发现了砚台的不凡之处,一直带在身上,日日不曾离身。

    再至第五代,砚台的灵性丰满渐渐诞生意识,但也就在此时这家人家道中落,关于砚台的妙用也就无人知晓,最后在一次举家搬迁的时候,因那幼子顽劣,砚台便被落在深山之中,直到最后诞生出墨池翁来。

    “若不是他们几代人的供养我也没有办法诞生,所以我总想着去找找他们的行踪,看看他们如今的生活。”

    “只是我也知道,人妖有别,我若找上门去或许都会给他们带来许多麻烦,只望道友替我前去看看一番,让我知道他们的消息,也算是了却我一个心头大事。”

    墨池翁俯身下拜,言辞很是恳切。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但请道友收下。”

    他摊开掌心当中正有四枚足有鸡子大小的碧枣摆在上头。

    这碧枣也不知采摘多久,鲜嫩欲滴,隐隐有一股清香浮动,平白让人口舌生津。

    他的意思也很明白,三枚赠予陈传,一枚则是留给那家后人。

    “不知你那故人之后身在何处?”

    “我记得他们是要搬到蜀郡广都县西,好像是桂坛巷,他家姓王,劳道友费心了。”

    陈传接过四枚碧枣,也就代表着他接下了这个请求。

    “若道友有消息,日后经过云衔山时,可唤雀童寻我前来。”

    墨池翁俯身再拜,随后身化墨迹,再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