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九千岁 » 第六十九章:启发

第六十九章:启发

    薛蟠倒是没有耍小性子,向贾协规规矩矩的道了歉。

    可贾协却没有接受他的道歉,而是指了指身旁的香菱道:“我是说你要向她道歉。”

    “什么!”

    薛蟠的脸顿时耷拉了起来,“她不过是一个丫鬟,我怎么能向她道歉呢,传出去我江湖上还怎么混呀。”

    贾协却死不松口道:“若是考虑到江湖的名声,你就不该欺负弱小妇孺!快道歉,别磨磨唧唧的。”

    薛蟠却仍然闭口不言,不想向香菱道歉。

    薛霸王无法无天惯了,平日里只有别人向他道歉求饶,何曾有他向别人道歉赔礼的时候。要不是薛蟠真信了贾协的故事,以为他祖上确实干过遮奢的大事,心中向往敬仰,再加上贾协现在也是个有品级的,薛蟠恐怕连对贾协道歉都不道。

    眼见气氛变得僵硬冰冷。

    懂事的香菱就想要劝阻,可她又不是个巧言善辩的,最后结结巴巴的说道:“大,大爷,薛,薛大爷是无心之举,不用道歉,我原谅他了。”

    听到香菱的话,薛蟠眼前一亮,立刻从衣袖掏出一个艳俗的首饰,然后丢给她,“协哥儿,你听见了哦,这是香菱她自己说的,不用道歉。来,香菱接着,这是大爷赏你的。”

    贾协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瞪了香菱一样,他本想借此事好好跟薛蟠掰扯一番,毕竟以薛大脑袋那混蛋性子,脑袋一抽,干出什么都不奇怪,要是在外面抽风耍混,贾协理都不理,但在贾协的家里,他必须给薛蟠一个警告,让他知道自己对家人的重视程度。

    可香菱这一举动,让贾协也不好再追究下去,只能将错就错的默认了下来。

    薛蟠也是心大,刚才的事情竟然当做没发生一样,乐乐呵呵的走进屋子里,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的想要听故事。

    贾协清了清嗓子,拿起香菱递过来的一杯热茶,一边嘬饮,一边缓缓道来他老老太爷新的奇诡怪谲的盗墓故事。

    不大会功夫儿,贾协就将故事讲述完毕,然后将剩下的茶水一饮而尽,主打一手精简节约。

    故事讲完了,薛蟠却意犹未尽,央求着贾协再讲一个新的。

    贾协肯定不能真顺着薛蟠的意思再讲一个,摆了摆手道:“文龙兄弟,我还有事情要思考深虑一下,恕不能从命。”

    薛蟠奇道:“你那花书厂蒸蒸日上,遥遥领先,有什么需要思考深虑的。”

    贾协本想找个借口,却突然想到了薛蟠的皇商身份,不由自主的出口问道:“这个事情先放一放,我问你,你了不了解皇商赵家?”

    贾协此言一出,薛蟠顿时变得怒目圆睁,咬牙切齿。

    “就算再过了一万年,我也忘不了赵家那帮猪狗不如的玩意儿。”

    薛蟠的态度贾协倒是不意外,所谓同行是冤家,皇家的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一块,我就少吃一块,因为利益分配的原因,这些皇商们必然明争暗斗,有着种种矛盾。

    但薛蟠接下来的话却让贾协意识到他错了,两者的不对付完全是私人原因。

    “那赵家老大,姓赵名珠,是个臭不要脸的玩意儿。为了在江湖上充大辈儿,居然跑到天津卫,找青帮买了一个文字辈的名号,我们一见面就‘小薛’‘小薛’的喊我,气的我当时就想给他一个大嘴巴子。”

    “那老二赵琦也不是个好的,几个月前,锦香楼有个淸倌儿出阁,这小鼻痒操的居然跟我争。更丢人的是,我还没争过他。”

    “最后老三赵球更是煞笔一个,他.......”

    见薛蟠说起来没完没了,贾协赶紧止住了他的话头,“行了,行了,我知道赵家都不是东西了。我想问你,赵家这几个有商业上的优秀俊杰吗,还是说都是草包。”

    薛蟠斩钉截铁的回答道:“都是草包,大大的草包。”

    贾协点了点头,继而心里又有些苦笑,知道赵家的人都是草包又有何用呢,自己又不能对他们下手。

    看着贾协心情低落下去,薛蟠更是满脑子的疑惑,协哥儿今天是怎么了,简直像女人来大姨妈一样。

    好奇之下,薛蟠自然问东问西。

    贾协本不想说,但在薛蟠摆出一副你不说我就不走的模样后,贾协只能无奈的叹了叹气,把赵家参与小人书一事告诉了薛蟠。

    薛蟠听后,两个鼻孔里顿时冒出了激动的白气,双手紧握的说道:“协哥儿,你一定要加油,治一治那帮赵家的狗东西,给我出口气呀。”

    贾协面露复杂之色,我也想出气,但内里的情况不允许呀。

    薛蟠没有察觉到贾协的微表情,自顾自的说道:“要我看,咱们先想个招,让赵家名声臭不可闻,逼着他离场,让赵家吃不到这口肥肉,又气又急。”

    说罢,薛蟠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失言,挠着头皮,赔笑道:“协哥儿,我不是说你肯定会失败,小人书的市场这么大,就算大家分一分也是肥肉行当。”

    薛蟠话是这样说,但贾协知道他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毕竟皇商们财力厚,人脉广,上通朝廷,下连州县。贾协小小一个的八品老公,凭什么跟他们斗呀。

    不过贾协却没有恼怒,反而还有些兴奋。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贾协有受虐倾向,而是因为贾协从薛蟠的话中受到了启发,想出了一个破局之法。

    对呀,既然那些四王八公们占据着花书厂大多数股份,就想办法让他们放弃这些股份,然后再和赵家为代表的皇商集团斗争。

    这样的话,如果花书厂后面起死回生,那些四王八公相当于被狠狠坑了一把,景平帝见贾协行这等孤臣之举,必然心花怒放,认为贾协可以信任。

    如此一来,花书厂得到振兴,贾协的基本盘得到稳固,四王八公利益受损,贾协可以又能取信于帝王。

    这是双赢呀,贾协赢了两次。

    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自己会大大的惹毛四王八公。

    可,这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