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九千岁 » 第十三章:造纸处

第十三章:造纸处

    次日清晨。

    神京城的天愈发冷了,冻得人不想出被窝,但窝铺的小火者们却依旧要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辛勤工作。

    脱离了小火者队列的贾协自然不必如此,可以多睡半个时辰,等到皇子吃早饭的时候再去工作。

    在睡了一个好觉后,贾协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仪容,跑去牡丹宫照例上工。

    不出所料,那些个大伴当小伴当们依然不让他见到十一皇子,贾协却也不恼,“兢兢业业”的完成了日常工作,然后离开牡丹宫,去往皇城外的造纸厂。

    但贾协的不恼只是表面上的,内心却依旧有着几分生气。

    贾协也不是一尊泥菩萨,怎么可能被人捏来捏去一点不恼怒,只是他一方面不想被华服太监利用,一方面掌印在背后虎视眈眈,图谋不轨。

    然而,等到贾协腾出手来,那时的局面可就不像现在这般风平浪静,岁月静好了。

    “贾监工,你等一下。”

    距离宫门还有一段路程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太监叫住了贾协。

    他神神秘秘的靠近了贾协,并从衣袖里掏出一封鼓囊囊的信件。

    “这是贾女史的信,托监工给带荣国府去。”

    贾元春的信?

    昨天不是刚送一封吗?

    当然,不排除昨天元春没在家,信中有什么遗漏,元春想要补一封的可能性。

    但为何不让抱琴来,而让一个自己压根不认识的小太监来送信。

    贾协心中大疑,旋即扭头就走,不管那个太监在后面吼的多么激烈,也置若罔闻。

    要是真的,贾协大不了去找元春赔罪就是了,可要是假的,保不齐有什么祸呢。

    贾协大步而迈,很快就摆脱了那个太监,来到了宫门附近。

    因为刚才步伐过大,贾协累得够呛,所以他准备先坐在地上歇歇脚再出去。

    贾协刚一屁股坐在地上,刹那间,数行文字出现在他的眼帘。

    【品名:信件】

    【优点:字迹优美,感情真挚】

    【缺点:夹带了不对的东西】

    嗯?

    贾协立刻惊得寒毛竖立,有信件?自己怎么没有看见。

    他环顾四周,别说信件了,连个纸皮都没有看见。

    忽然他意识到了什么,双手摸向自己的衣服,连蛋兜子都没有放过,仔仔细细搜查了一遍。

    果然,在裤筒的内里,一封信件正严严实实的粘贴在上面。

    贾协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封信是什么时候放到我身上的,我竟然一点也没有发现。

    若不是贾协他太累了坐在地上,露出了信封一丢丢的小角边,触发了金手指的发动条件,贾协是死也发现不了这封信件呀。

    贾协从裤上将信封扒下,然后打开了信封的火漆,看看里面到底是些什么玩意儿。

    封口被打开,里面露出了两个东西。

    一个是一张写着黑字的白纸,一个是一张通体金黄的帖子。

    白纸黑字上就是常见的家书,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唯一值得称奇的是,其信上的字迹模仿元春的字模仿的惟妙惟肖。

    而那张金黄的帖子,贾协起初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什么东西,等到打开看见里面的字后,贾协才反应过来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给皇帝老儿的奏折。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贾协此时已经大悟特悟了,从自己去找掌印要官时,自己就陷入了一个陷阱,先是掌印安排在皇城外的工作,又接着让那个手法高超的太监将奏折放在自己身后,而后必然是宫门守门的侍卫突击检查自己,进而发现奏折被自己夹带出宫。

    再然后,再然后贾协就没有然后了。

    皇后你这个小贱妇心可真毒呀,不,不一定是皇后的计策,她最多是一个下命令的人,真正执行命令并构筑计谋的人恐怕是那位和蔼可亲的掌印大人。

    贾协恨的牙根痒痒,但他在心里骂了两句掌印后,就不再骂了。

    当下还是怎么处理这个烫手山芋为急。

    贾协踩了踩地上的石砖,发现其中有一块石砖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松动了,一个急策立刻涌上心头。

    他先是检查了一下四周,看周围并没有其他太监,就迅疾蹲下去,撬开石砖,把下面的土挖了几块,又把奏折和信塞了进去,然后重新放回石砖,再用脚踩实。

    离远看去,根本发现不了任何问题。

    贾协至此才长松了一口气,迈着步子往宫门外走去。

    “站住!”

    果不其然,就在贾协马上要出宫的时候,两个彪形大汉拦住了他。

    “奉旨搜查夹带物品,不得阻挠。”

    贾协没有反抗,任凭两人在自己身上搜索。

    一个大汉仍站住不动,一个大汉走上前翻起了贾协的衣服。

    半晌之后,大汉不敢相信的喃喃道:“不对呀,信呢,不说有信吗?”

    贾协心中偷乐,脸上却装作一副无辜模样:“什么信呀。”

    大汉疑惑的看了一样贾协,瘪了瘪嘴,撮着牙花子说道:“算你走运,快走吧。”

    “行嘞。”

    贾协微微一笑,迈着四方步就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在走的时候,贾协隐约听到后面两个大汉怒气冲冲的交谈声。

    “这小王八蛋,还敢骗咱们,看我回去不扒了他的皮。”

    听到这话,贾协心里笑的更欢了,但继而心里又沉重了一番。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今天之事幸免,下回掌印接着给自己下套,自己该当如何呢。

    怀着这种心情,贾协来到了这皇城外的第十三处造纸厂。

    宝钞司虽然是太监二十四衙门之一,但在里面干活的不都是太监,例如这草纸最初一环的造纸就是由外面的工匠负责。

    贾协所监管的第十三造纸处也不例外。

    贾协一进造纸处,一亮宝钞司开的证明。

    几个在造纸处管事的大工匠立刻诚惶诚恐的拜见了过来,并将黄册交递给贾协。

    所谓黄册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将人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以户为单位,叙述年龄性别等特征。

    本朝也沿用了这一制度,但不限制人口变更,实际上使黄册成为了一个大型的户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