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朝艺术家 » 第三十二章 婚礼进行时(1)

第三十二章 婚礼进行时(1)

    贞观九年五月初二,马超和李丽仙的婚礼如期举行。

    马超对于这个时期的婚礼习俗一窍不通,指婚、纳彩、出降、合卺、归宁这些步骤都是遵从宫内派来的尚义官的指示下完成的,至于今日的婚礼,马超更是两眼一抹黑,他能做的还是继续听从尚义官的安排。

    一大早,马超就在公主府内迎来了太子妃苏氏率领的女眷们进行的铺房仪式。

    虽然太子李承乾不满意这桩婚配,但是在李世民一道指婚的圣旨下,他也只能顺从他老爹的意愿。

    太子妃苏氏率领女眷们完成这个仪式后,很快留离开了公主府。

    而马超也要在尚义官的指示下起身进宫迎娶他的新娘。

    今日的伴郎队伍很豪华,而且大多数马超并不认识,这让马超甚是意外。

    伴郎团的领头人是房遗爱和长孙冲,房遗爱能为马超当绿叶他能想得到,长孙冲能来是他没有料想到的。

    除了房遗爱、长孙冲二人,伴郎团的人中还有程处亮的两位弟弟程处寸、程处立,尉迟恭的儿子的尉迟宝琪、李靖的儿子李德奖、秦琼的儿子秦怀道、李孝恭的儿子李崇真。

    这些都是武将子弟,马超明白,肯定都是程处亮请来的帮手,按照这个时期的习俗,伴郎需要挑选未成婚的少年郎才可以,程处立已经成亲一年多,自然失去了这个资格。

    马超的这八位身份不俗的伴郎,不仅惊呆了马超自己,也惊呆了马超身旁的尚义官以及众多礼部、太常寺等等朝堂上派来的操持婚礼的官员。

    房遗爱当仁不让地做了马超的牵马官。

    牵马官并不是官,而是来指挥马超迎亲仪仗的一种司仪。

    在尚义官的示意下,马超的迎亲仪仗终于启程了。

    仪仗队伍中的嫁妆并不少,但是没有一车是马超自己准备的,全部来自李世民的安排。

    马超一马当先骑在前头,身后跟着同样骑在骏马之上的八位伴郎,当然,除了房遗爱。

    别的伴郎骑马,而房遗爱只能牵马路,虽然如此,房遗爱仍然觉得十分荣幸,无论后面是骑马还坐车的,那个不得听他房遗爱的安排?他说走就行走、说听了就停,别人可没有这个权利!

    很快,马超的迎亲仪仗到达了皇城之外。

    这次马超的迎亲路线走的乃是从皇城的长乐门进,过了中书省衙门外从武德门转往立政殿。

    迎亲的仪仗车队自然是不需要进到宫里的,只在宫外等候即可。

    马超和伴郎们下了马之后,便朝着长乐门走去。

    马超和八位伴郎以及众多的礼部官员的刚进长乐门,前面立刻出现了一群不速之客,领头的竟然是巴陵、清河、高阳三位公主手持棍棒挡在前面。

    “哈,二姐夫,我们可等你们好久了……本宫的障车这一关可是没那么好过的呢?”

    年龄最小的高阳公主怀抱棍棒笑着说道。

    所谓“障车”乃是我国唐朝时期的婚俗之一,婚嫁时,女方亲友们拦阻迎娶新娘的喜车,借以索取酒食、钱帛和戏乐。

    作为马超迎亲的牵马官房遗爱这时候留必须得站出来了,虽然对面的是他未婚们的妻子高阳公主。

    “嘿嘿,公主殿下,你看看咱们都不是外人,直接说吧,怎么才能放我们过去呢?”

    见到出来搭话的是自己未来的夫君,高阳公主性格再开朗也有点不好意,

    “好吧,既然都是自己人,本宫姐妹就给你们两个选择,一个文的,一个武的,怎么样?”

    “啊?自己人还要选择呀?”房遗爱有点气馁,看来他的面子不行呀,不过这事总得需要解决不是,于是他还是接着说道,

    “当然是选文的呀,公主爽快点画个道出来吧?”

    “嘻嘻,那就做几首诗吧,让我们满意了就放你们过去!”

    这次是清河公主急忙说道。

    马超和程处亮的关系很不错,清河公主不想太为难马超,况且马超的文采不错,做几首诗不是难事。

    “作诗倒是难不住马哥,不过做几首就太过分了,你们也知道时间紧张,没那么多的时间,几位公主殿下通融下,做一首怎么样?”

    房遗爱明白作诗难不住他们,但是也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毕竟前年还不知道有几波障车拦路呢。

    “也罢,看在都是自己人的份上,就做一首吧!”

    开口的是年龄最大的巴陵公主。

    “作一首诗太少了,不能太便宜他们,本宫喜欢牡丹,你们就以牡丹为题做一首吧,要是诗不能让本宫满意,你们就继续待在这儿吧。”

    高阳公主见两位姐姐开了口,她也不再坚持几首诗,而是指定了一个题目。

    “没问题,不就是牡丹吗?不需要马哥出手,我房俊就能搞定。”

    房遗爱要亲自作诗,马超自然乐意他来代劳,毕竟他马超只会背诗,可不擅长作诗。

    牡丹在唐朝盛行于武则天时期,现在虽然还处在贞观期间,但是喜欢牡丹的文人墨客也不少。

    房遗爱毕竟在大唐首首位学府国子监就读过,文采还是有几分的,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一首诗就脱口而出:

    李家开牡丹,

    紫红富贵颜。

    房俊岂肯弱,

    搭配更娇艳。

    只是,当房遗爱这首诗出来了以后,还不等马超反应,巴陵公主就在前面捂着肚子大笑了起来。

    紧接着高阳公主便把木棍丢向了房遗爱,口中还不停地嚷嚷着“登徒子”之类。

    原来房遗爱这首算不得“诗”的诗,最多只能称之为打油诗,更谈不上什么韵律、体裁,就是几句情话而已。

    “不行,这首不算,房俊你闭上你的嘴吧!”

    红着脸的高阳公主气愤地说道,虽然她的心里并非真的生房遗爱的气。

    “房俊这首诗真的不算,这样的诗你还是留给高阳妹妹私下里说吧,呵呵!”

    巴陵公主也接着说道。

    房遗爱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嘴巴,又看向了马超笑着说道,

    “马哥,兄弟尽力了……人家不满意!”

    以牡丹为题的诗,马超的脑袋里有很多首,像是什么刘禹锡的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皮日休的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等等的不少的佳作。

    而马超最喜欢的一首乃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当然,这首诗现在拿出来的话不合时宜,毕竟此时才是唐朝初期,喜欢牡丹的人毕竟是少数,还没有到达那种“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地步。

    马超在记忆里搜寻了一下,终于选好一首他认为还算合适的诗,乃是明代俞诗人大猷所做的《咏牡丹》: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诗的大意是“我赏过的花千千万万,只有牡丹最奇艳,人们都爱它的华丽富贵,端庄大气,正如我的心就是丹心一片深藏于怀抱。”

    俞大猷的眼中,牡丹的美不止是它的外在,更在于它孤心自守,一片丹心。

    马超并没有当众念出这首诗,而是吩咐左右找来了纸和笔写了下来。

    马超让房遗爱把诗递给了高阳公主。

    当高阳公主看到这首《咏牡丹》的时候,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别人都说牡丹娇艳,而这首诗表达的却是牡丹的那种内在美。

    “贤淑妹妹……贤淑妹妹”

    房遗爱见高阳公主看着诗一直不说话,便走上前小声地叫她。

    “嗯?二姐夫就是二姐夫,这首诗我喜欢!”这首诗高阳很喜欢,忍不住开口赞道。

    “还有房俊,谁允许你叫本宫妹妹了?”回过味的高阳公主又登了一眼房遗爱后接着说道:

    “二姐夫,我们这关算是让你们通过了,接下来可就没这么容易了,后面好有好几波障车挡路呢,尤其是最后一关,乃是长乐公主和晋阳公主在负责,那一关你们可是要多小心一些了。”

    “多谢几位妹妹相让,今日的时间紧迫,改日一定必有重谢。”马超笑着说道,他也看懂了,第一波的这几位确实没有太为难自己这些人,毕竟这几位的夫君和自己的关系都还算不错。

    马超一行人过了这第一关,房遗爱赶紧示意大家前行,毕竟时间紧张,又有尚义官和礼部的官员在一旁催促,不抓紧时间都不行。

    刚刚前行不到百米,又一伙娘子军们挡住了去路。

    经房遗爱告知,这一关的障车领头的乃是李世民的长女襄城公主,而襄城公主的夫君则是曾任户部尚书的萧瑜长子萧锐。

    这第二关是襄城公主和遂安公主。

    关于这两位公主的了解,马超知道的还真不多,毕竟李世民的子女众多,马超的前世虽是一名老师,但毕竟不是历史学者,对于这些声名不显的大唐公主,课本上未曾有过记载。

    不过马超并不担心,有些时候,像是这些已经成亲的女子比起那些未出阁的小姑娘更加容易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