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反贼 » 第23章 行动

第23章 行动

    王嘉胤自领南路军,率领麾下张献忠等人,进攻平凉,凤翔一带,总兵力一万五千多人。

    左桂子被任命为西路军统领,统领其他几个义军首领如‘曹操’‘不沾泥’‘草上飞’等义军,进攻临洮府,巩昌府一带,总兵力在两万人左右。

    陈景元被任命成东路军统领,高迎祥被任命成东路军副统领,负责进攻延安府一带,总兵力算上陈景元所有的三千人,人数在一万人左右。

    对于这个安排,众人心中虽然有些异议,但都没有说出来。

    王嘉胤自领了南路军,还让麾下的人领了西路军,一人就占据了两个路的势力,等以后发展起来了,实力绝对会变得极为庞大,众人说要没有异议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王嘉胤去了南面,面临的来自大明朝廷的压力最大,很可能是第一个要面对明军的,危险自然不必多说。

    而东路贫瘠,人口也最少,面临的压力虽然不大,但是发展空间却小了很多。

    几个头领心中虽然有些不满,但是想着西路资源人口都更加的丰富,要面对的压力也小很多,收益也不错,还是遵从了王嘉胤这个义军大首领的安排。

    只是他们有些惊讶,陈景元居然被安排成了东路军的统领,一个新来的却一跃成为了一路大军的统领,这属实有点不符合常理。

    就连陈景元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够成为统领一路大军的统领,连高迎祥这个未来著名的“闯王”都归他管辖。

    不过仔细想想也算正常,他带来的这一千名士卒训练有素,来了义军的营地不可能不被别人知晓,光是每天的日常训练都是不小的动静。

    王嘉胤自然也知道,在看到陈景元手下的士卒和自己手下的义军一比,强得不是一点半点之后,他也是真心感叹,这陈景元真是个人才。

    不仅有战略眼光,就连训练士卒也极为擅长,比之他之前在明军之中见到的那些卫所兵们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就连许多将领的精锐家丁都不如陈景元的士卒。

    大才,绝对是大才!

    这样的人才绝对不能放跑了。

    于是,他为了拉拢陈景元,就把东路军的统领任命给了他,让陈景元看到自己对他的重视,只要跟着自己就绝对不会让他吃亏,未来封侯拜相更是等闲。

    同时还任命自己手下的高迎祥为副统领,和陈景元一起去东边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又能对陈景元起到一定的制衡。

    王嘉胤想着自己的安排,觉得自己已经愈发深谙操权持衡之道了,得意的抚摸着胡须。

    ......

    命令传达下去之后,整个义军营地开始动了起来,各路义军统领下令整理着军械粮草,武器装备,把能带走的都带着,不想留下便宜了其他路义军。

    整个场面岂是一个乱字可以概括?

    到处都是鸡飞狗跳,乱作一团,有扛着锅碗瓢盆的,有用小车推着一些花花绿绿抢来的布匹的,有背着一袋袋粮食的,甚至还有两伙义军为了争夺几辆小推车,差点直接火并。

    最后还是左桂子黑着脸训斥了两伙义军的小头目,局势才得以控制下来。

    足足花了七天的时间,营地内的两路大军才整顿好物资,姗姗开拔。

    为什么是两路呢?

    原来是陈景元和高迎祥的一路已经在命令下达后的第三天就出发了。

    陈景元来会盟的时候,是轻装上阵,除了必要的粮食武器,其他东西一律没有携带。

    他是来会盟露个脸的,又不是要打仗,用不着带太多的东西,来了义军营地,王嘉胤还能饿着他手下的一千多号士兵?

    没有多少东西可带,整顿起来自然要快上不少,第三天才出发,还是因为等高迎祥,不然陈景元第二天就能整军出发了。

    而高迎祥能如此快,也是因为陈景元和他讨论过,大军每快一天出击,扩张势力的时间就多一天。

    在这个快速扩张实力的时期,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迎祥自然也不是愚笨之人,当过衙役,去过塞外贩马,见识也不简单。

    他对于其他义军争抢那么一堆破烂玩意很不屑,认为这些人都是一群短视之辈,为了这点三瓜俩枣都差点打起来,早点出发打下更多更大的城池,聚集起更多的兵马,想要什么没有?

    只要实力强大了,那些地主豪绅,不就是自己的粮仓,任由自己取用?

    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以后又如何能壮大起来?

    倒是对陈景元,高迎祥的感观非常好。

    有战略眼光,不为蝇头小利所诱惑,在整顿军务的时候,他竟然只花了一晚上就整顿好了,而自己就算抛弃了大量无用的物资,只携带粮草武器,都花了三天的时间。

    想到这里,高迎祥只觉得人比人气死人,明明自己也不差,可是奈何人家队伍的执行力和纪律确实比自己强太多了。

    以后定要好好向陈景元学学,高迎祥心中暗道。

    大军向着目标方向行进着。

    现阶段,义军的实力是要强过陕西内部的明军的。

    由于是非战时,各个县城的常驻兵力不会太多,完全不是义军的对手,义军要面对的最大麻烦,是各个地方的大地主,大豪绅。

    一个中等以上的大地主,短时间内拉起一支临时的千人以上的人马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他们有钱有粮,还有大量的佃户,对于佃户来说,地主就是掌握他们生杀大权的皇帝。

    主家需要让他们组建临时军队去对抗义军,他们哪怕不情愿,也别无选择,对抗义军不一定会死,但是不去一定会被秋后算账。

    没有了土地的佃户离开了地主,下场有多凄惨不必多言。

    如此一个兵员,粮食,武器都不缺的阶级,一旦让他们联合起来,绝对能对义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大多数农民起义往往还没有掀起波澜时,就被这个阶级给迅速以各种手段镇压,扑灭了。

    或是分化,或是利诱,亦或是直接镇压,农民起义的首领通常又都是底层小民,很难经受住这种手段。

    若是起义的首领心性坚定,不受这些手段的影响,又抗住了镇压,才能发展成影响一县,一府甚至是一个省的起义军。

    那时,就不是普通的地主阶级能够镇压的了,只能依靠朝廷的大军才能平定。

    而如今,陕西境内的义军,已经越过了地方地主豪绅的关卡,成了只有依靠大军才能平定的农民起义。

    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地主豪绅已经不足以成为能威胁到义军的存在了,只不过是要花些功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