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反贼 » 第1章 星星之火

第1章 星星之火

    崇祯元年,夏。

    甘泉县,陈家庄园。

    “元哥儿,都准备好了。”

    陈景元身后,陈还山恭敬的禀报道。

    “嗯,我知道了。陈御那边传来消息了吗?”陈景元点头,回头看着陈还山问道。

    “起义军在延安府北部起义,目前已经占领了安定县,延川县,安塞县,目前正有进军延安府的趋势。”陈还山说道。

    陈景元点点头:“嗯,把起义军欲进犯甘泉县的消息放出去,三天后以我的名义邀请张家家主和其他几个家族家主,说我有让想要进犯甘泉县的起义军退去的办法,让甘泉县免受兵灾。”

    “诺。”陈还山应承道,然后转身离去。

    陈景元看了一眼远处的灾民,眼神里带着异样的光彩。

    他穿越到明末已经三年了,身份是甘泉县本地士族陈家的独子。

    在了解了自己身处的时代以及位置之后,陈景元内心感到十分的害怕。

    内有便宜父亲病重,没多少日子了,族中叔父虎视眈眈,外有农民起义频发,用一句危如累卵形容毫不为过。

    在明朝末年陕西这个地方,天灾人祸不断,农民起义频发,更是出了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这种著名的大反贼。

    他家身为陕西的本地士族,未来更是免不了家破人亡的下场。

    跑?天下之大,可哪里还有一片安身的地方,去了其他地方就意味着放弃本地经营了数代的家业,而且建奴十几年后就会入关,整个天下都要易主。

    陈景元做不到给鞑子当奴才。

    投身朝廷拯救大明?

    可问题是大明朝已经到了就不可救的地步了,就算是换了一个皇帝都不行,更何况马上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要继位了,在他的操作之下,更会加快大明的灭亡。

    陈景元可不认为自己能够影响到那位崇祯皇帝,就算能,以崇祯皇帝的性格,真的能取得他的信任吗?

    浸淫官场几十年的老臣都做不到的事情,更何况是他一介未满二十的少年?

    无奈之下,陈景元只有一条路选择,那就是反。

    既然大明已经救不了了,又不想做卑躬屈膝的奴才,那么就重新塑造一个属于汉人的新朝吧。

    心有屠龙术,又怎么会敢于成为奴才呢?

    一旦确立了造反的目标之后,陈景元就开始了准备。

    不过,在此之前需要先解决家族内部的阻碍。

    于是,陈景元开始暗中谋划,培养心腹,积蓄力量,而陈御和陈还山是陈景元的书童,天然就是陈景元的心腹。

    经过了半年的准备,终于找到了绝佳的时机。

    在父亲病入膏肓时,以商议家族大事的借口,将叔父和他的亲信骗到陈家庄园,在开会的时候骤然发难,安排的刀斧手直接将叔父和他的亲信一网打尽,当场格杀。

    陈景元的叔父怎么也想到不,一个不到二十岁,平日待人谦逊有礼的少年,竟然会如此心狠手辣,猝不及防之下来反抗都没机会就全被杀死了。

    而肃清了族中的阻碍之后,陈景元去见了自己父亲最后一面。

    而他父亲知道了陈景元所作所为之后,非但没有责怪陈景元,反而握着陈景元的手欣慰的笑了。

    弟弟哪有自己的亲儿子亲,原本他还担心自己走后自己这个心性善良的儿子不能守住家业,但现在从陈景元的处事果决的风格来看,哪怕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儿子也不会受到欺负。

    这份不好的名声由我来背负,这把老骨头还能给自己儿子铺最后一段路。

    于是,在弥留之际,陈景元这个才相处了半年的父亲便给予了陈景元最后一样礼物。

    在安葬了父亲之后,陈景元带着父亲最后的指示,前往延安府寻找父亲的旧友,时任延安府同知的邹保,付出了大量的财货和商铺地契换得了其庇护陈家三年。

    一个需要钱财,一个需要官场上庇护者,靠着旧友和利益的关系,双方很愉快的达成了合作。

    于是陈景元开始快速积攒实力,培养心腹,秘密培养工匠,打造武器装备,收拢流民,分给他们土地,教他们认字,教育他们文化。

    陈景元以后想要成功推行自己的政策,没有足够拥有文化的基层人员是绝对不行的,但这个时代,文化被垄断,有文化的都是大地主,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班底,只能自己培养。

    有了文化,才能解开了他们的精神枷锁,有了文化,才能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才能开悟,成为自己起家的班底。

    他需要的是一支有文化,有思想的军队。

    造反,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是他需要目标,手底下的人也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

    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

    有理想,有目标,在造反的路上才不会迷茫,才不会倒下,为王先驱。

    有思想的军队才是成熟的军队,才是战无不胜的军队。

    陈景元不想像无数造反的前辈那样,倒在了成功的路上,为他人做嫁衣。

    他需要有政治目标,需要一支有明确思想的军队,要知道他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战,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打不散,冲不垮,真正的精锐。

    教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认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仅负责教的陈家老人如此,学字的农民也是。

    但是不要紧,认字是强制性的,学得好了有奖励,但若是偷奸耍滑,就要收回土地了。

    这个规矩一立下,畏惧失去土地的农民们立刻打起了精神,笨拙的跟着陈家的老人们磕磕绊绊的认起字。

    白天训练,晚上识字,还有三天一次的思想教育课。

    思想教育不是死板的直接告诉这些农民,你们要为了什么而战,这只会让他们疑惑不解,原本只是老实种地的农民,哪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和见识啊?

    陈景元的思想教育,第一步是让老人先自我介绍,叙说自己的故事。

    陈景元的麾下,除了最核心的陈姓本家人,哪个不是他从流民中挑选出来,从饥饿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的?

    都是穷苦出身的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选择背井离乡。

    他们的故事甚至不需要加以修辞,只是平铺直叙的诉说出来,就足以震撼人心了。

    幸福只有一种,但是不幸却千差万别,总之,惨的是五花八门。

    听着故事的人们,却从这些不一样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说的不正是我吗?

    大家都是一样的苦难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拥有相同的遭遇,面对土地被夺,亲人饿死在自己眼前的故事,谁又能忍住情绪呢?

    每当思想教育的晚上,整座庄园都会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哭声,延绵不绝。

    往后的日子相当有规律,白天训练,晚上识字,每三天一次的诉苦,哭,训练,识字,诉苦,哭。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拉近,大家都是同样的苦命人,有着同样凄惨的过往,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在一次又一次的哭声当中,整个庄园内的农民们心越连越近,逐渐融为了一体。

    至此,三年的积累,陈景元终于培养出了一千多名能读能写,有基本军事素养和文化素养的一支精锐之师。

    或许现在还有些稚嫩,但等他们在战场上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之后,变回成为一支打不烂,冲不跨,令敌人闻之胆寒的强军。

    他们是这中原大地上燃起的星星之火,终有一天会燃遍整个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