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凡叩 » 第一章清州怪病

第一章清州怪病

    位于瓯国清州东海边的入海口处,这里有一座小村庄,此村庄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是一座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的村落。

    清晨,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未完全升起,勤劳的渔民们便已经起床了。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带着家伙事,驾起渔船便出海打渔去了,等到天稍亮时,村子里的妇女们也起床做饭了。

    渔村中一户人家院子里,一个大约五六岁,小麦色皮肤,整个身子瘦小无比,却长的眉清目秀的小娃娃,特别是那双大眼睛,闪动着聪慧的目光。

    小娃正趴在沙地上,认真的用树枝写着昨天刚学的书法,可是他怎么写也写的东倒西歪的。

    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小娃依旧坚持不懈的练着,写了许久之后,才将字体写的端正了一点。

    这时厨房传来了一声吆喝声:“三娃子”,快去喊你阿爷起床吃饭了,今天他可是要带你一起去隔壁县的李员外家中陪读呢。”

    正在沙地里埋头苦练书法的小娃一听自己娘亲呼喊自己,拍拍自己的衣服,站起身子来,回了一声:“好嘞~娘!”

    “三娃子”三步做两步的跑回屋子,直奔爷爷的房间,费力地推开木门,摇了摇还在轻微打酣的爷爷。

    “阿爷~阿爷快起床吃饭了,今天要去李员外家教书。”

    爷爷被“三娃子”晃醒了过来,掀开了被子,坐起身子来。用粗糙的手捏了捏“三娃子”的脸蛋,说道:“今天咋是你来喊我呀,你二哥呢?”

    爷爷那布满老茧的手摸的“三娃子”痛的是龇牙咧嘴,“三娃子”退后几步说道:“二哥哥跟爹爹出海打渔去了,所以今天就我来喊阿爷。”

    随后“三娃子”便搀扶着爷爷去厨房,和爷爷肩并肩一起坐在一张板凳上,此时的孟母也做好了早饭,将其端上了餐桌。

    “三娃子”盯着餐桌上的早饭,嫌弃的说道:“咦呀!阿娘,怎么今天又是番薯粥,我想吃鱼。”

    孟母见状“三娃子”如此挑剔,指责的说道:“哎呀!有的吃就很不错,别挑三拣四的,快点吃了和你爷爷去陪读。”

    等吃完了早饭,爷爷就带着“三娃子”慢慢的步行到了隔壁李员外家。

    此时已是上午时刻,门外的管家早已等候多时,恭敬的说道:“孟老,三公子已经等候多时了,您里面请。”

    随后三人进门穿过一条拐弯抹角的小过道,便来到一座书房面前,站在书房门口便看见整个书房富丽堂皇,上悬“百折不挠”四个大字的牌匾。

    管家说到:“三公子”就在里面了,“孟老”您请。

    三人刚走进书房,就看见了见书房内部左边靠窗的书桌上,坐着一个年龄和孟皓差不了太多的白净小童,正专心致志的翻看着书本,仿佛三人走动的脚步声都不能影响他阅读。

    还是管家轻咳一声,说了句:“公子,孟先生和他的孙子来了。”

    听到这句话的“三公子”这才放下手中的书本,抬头望向了孟皓和他的爷爷。

    “啊!是孟先生吗?家父早已经嘱咐多时,要我拜孟先生为师。”

    “三公子”急忙站起身子来作揖

    “哈哈哈......令父太过抬爱老朽了,老朽才疏学浅,怎敢当公子的先生。”

    一旁的管家见此说道:“孟老”您太谦虚了,这街坊邻居的谁不知道您当年可是朝廷命官,要不是得罪了小人,怎么可能会....”

    此时的“三娃子”正直勾勾的盯着对面的“三公子”,“三娃子”一路走来早就被宅子里的雍容华贵震撼到了,一路上甚至不敢抬头四处张望。

    直到看到和他同龄的“三少爷”,才稍稍放下紧绷的心情。

    “三少爷”见到同龄人的孟皓一直盯着自己,便向孟皓莞尔一笑,以示好意,孟皓见状彻底放下戒心,回以一笑。

    等到管家寒暄完,走出去后,孟老便开始了教书,其中的疑难问题,孟老都一一解答,“三娃子”也在一旁听的十分入迷。

    等结束了一堂课后,孟老便让“三少爷”和“三娃子”自己思量思量,自己去椅子上微眯一会去了。

    见先生歇息去了,“三少爷”好奇的打量着同龄人的“三娃子”,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孟皓,你呢?”

    “我叫李若阳,交个朋友吧!”

    孟皓笑着说道:“好呀!”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孟皓这些年以来忙完了家中事,就是和李若阳一起切磋书法或者一起学习各种典籍内容,里面包括了不少武功秘籍和各种药草典籍。

    因为李若阳身体不是很好,所以从小就要天天练拳习武,强身壮体。外加喝些滋补之药。

    而且父亲对他很是严格,经常不让他做很多事情。

    所以他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孟皓一起学习,孟皓虽然平时很少说话,但是每次来李府都能和他聊的很投机。

    有时二人兴趣上了头,经常就是一聊到深夜,关系好到甚至可以同床共眠。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说话的是一位皮肤略显病态般发白的英俊少年,正是李家三少爷李若阳。

    “孟兄,你相信这世界上有神仙吗?”

    “神仙?李兄那些东西都是小说作者胡思乱想的,怎么可能会有什么神仙。”

    “要是真的有神仙,我娘天天去寺庙诚恳上香拜神仙,我爹的怪病怎么还是没有好转呢?反而愈发的严重。”

    此时的孟皓已经长成了一个高高瘦瘦,皮肤偏黝黑,剑眉星目,侧脸棱角分明,特别是那双大眼睛内含温柔与深情。

    “可是孟兄我翻阅古籍,上面记载了不少人前往那海上仙岛问道求长生,甚至.....”

    “三哥!三哥!~不好了!爹爹他!”

    李若阳还没说完话就被一句响亮并急切的喊声打断了。

    紧接着一个小巧玲珑,梳着垂鬟分肖髻,略施粉黛的少女奔进了书房,来者是李家的五小姐李若楠,此时的她一双美目充满着慌张与焦急。

    “怎么了?“若楠”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惊慌失措。”

    少女小声抽泣起来说道:“爹~爹爹,他也得了那种怪病。”

    “什么?!爹他也得了那种怪病吗?”

    李若阳闻言大惊失色,他看向了孟皓说道:“孟兄,真是不好意思,今日就先聊到这里吧,来人送孟兄回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孟皓也只能安慰了李家兄妹几句。

    随后便坐上马车返回自己家,一路上,孟皓回忆起了近年清洲各县的一些老人或青年人都得了一种怪病的事。

    患者起初症状都是突然晕倒,之后苏醒过来就高烧不止,手指脚趾末端发红、肿胀、过了大约五日,这种症状便慢慢演变至四肢在到身躯,期间患者痛苦不堪,等蔓延到头部时...

    于是有人称这是战争的前兆,是邻国开战前的手段,孟皓摇了摇头,这些捕风捉影之事太多了。

    随着马车行驶到了村口,也已经是黄昏之时了,因为村里都是土路,马车行驶不过去。

    孟皓只能起身下车步行回家,离家门还有几百米距离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哀嚎声。

    孟皓听到后立刻狂奔回家,奔入院子中,直冲父母房间。

    映入眼帘的是大哥二哥强压着床上青筋暴起,发出哀嚎之声的父亲。

    一旁还站着一位白发大夫手拿几枚银针,娘亲则站在一旁边哭泣边问。

    “大夫真的没有其他什么办法了吗?我相公真的无药可治吗?”

    大夫摇了摇头说道:“老夫赤脚行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怪病,这种症状怕是已经...”

    听到大夫的话,孟皓娘亲顿时全身无力的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一般。

    孟皓见状急忙进屋搀扶起自己娘亲,将娘亲搀扶到房间里的椅子上坐下。

    那白发大夫见道此景,也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默默的收起了医具,又摇了摇头,默默走了出去。

    此时的孟皓感觉一种无力的感觉充斥着全身,眼眶中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爷爷也是这样离世的,现在轮到了父亲,下一个会是谁娘亲吗?再后面又会是谁呢?”

    之后,孟皓忽然想起来了什么,冲出了房门,追向那个白发大夫。

    大声叫喊道:“大夫请留步!大夫还请留步!”

    还未走出多远路的大夫听到叫喊声就停了下来,见孟皓追至跟前了,好奇的问道:“咦?小友又追出来作甚?老夫已经竭尽全力去医治了,这怪病怕是朝廷里的御医也手足无措。”

    “不是的,大夫,晚辈也曾听闻此病的怪异,并不是埋怨大夫未能将我爹爹医治痊愈。”

    “只是晚辈想起天色稍晚,想请大夫留宿一晚或吃些餐食在走也不迟。”

    那白发大夫闻言说道:“老夫今日也未曾吃过一顿安稳饭,听小友之言,天色也的确稍晚了些。”

    “那就依小友的意思留宿一晚吧。”随后孟皓就将大夫带回了家中住下,并端上了仅有的咸鱼来招待大夫。

    傍晚时刻,父亲已经安稳睡下,但是母亲依旧守在父亲床前不肯离去。

    大哥二哥回了自己家,孟皓躺在自己房间内的床上五味杂陈,不知不觉中泪水又一次的流了出来。

    忽扰有人轻轻叩响房门,轻声说道:“小友入睡了吗?”

    孟皓闻言起身穿好衣服,打开了房门,那位白发大夫正站在门口。

    “咦?大夫都这么晚了,您这是要做什么,有事还请先进屋说话。”

    待到俩人进屋都坐下后,孟皓疑惑的说道:“大夫,您这是?”

    大夫摸了摸胡须说道:“小友,老夫看你心地善良又如此有孝心。”

    “在刚刚老夫又回忆起了一件事,也许真的能救回你父亲,甚至各县的患病者都有可能痊愈。”

    孟皓听到此话急忙下跪说道:“大夫!若真能救回我父亲,我愿为大夫做牛做马,还请大夫明说。”

    “哎...哎哎!小友真的是,男儿膝下有黄金,跪不得!跪不得啊!”

    白发大夫搀扶起孟皓后,从怀中掏出一枚铁制令牌说道:“这是老夫的家传之物,据祖父说,此令牌是蓬莱仙岛上的仙人所送,今日便把他送于小友。”

    闻言孟皓连连摆手说道:“大夫这怎么行,这可是您家传之宝,怎可如此随意交给晚辈。”

    “老夫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离世,早年时儿女皆早早夭折,老伴也先我一步而去了。”

    “我早已了无牵挂,留着此物也无用,不如就转赠给小友,说不定真能助小友寻到那蓬莱仙岛。”

    当晚孟皓躺在床上,手中拿着那块令牌细细的看着,此令牌正面刻着一个“仙”字的小篆,背面刻画着三座小岛。

    孟皓就这样躺在床上静静的看着令牌,也不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