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中戏1998开始 » 第六章 人脉

第六章 人脉

    霍见起的速度的确很快。

    片子拍完也就一周时间,剪辑就已经到了尾声。

    之所以这么快,一来是片子主线剧情明朗。

    再一个,也是萧湘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康建民,对这部片子很重视。

    大力推动,甚至专门从厂里调来两个剪辑师。

    “霍导的电话?”陈好看着石磊,她虽然是那狗的女主角,但戏份确实不多。

    “对,片子快剪完了,霍导让我过去配个音,师姐一起去吧。”

    “方便吗?”

    “这有啥,我跟导演说一声。”师姐很明显想去,这点眼力劲儿,石磊还是有的。

    再说也不是外人。

    那狗剧组的剪辑室,在京都西郊的一个二层小楼。

    霍见起之所以选在这,是想剪辑完成之后方便发行,而且京都这边,技术上也确实比南湖要强。

    等到了地方。

    没直接开工,霍导就热情招呼石磊和一个穿着西装,脸有些长的中年人打招呼。

    “这是我们康厂长,片子的出品就是由他具体负责的。”

    “康老师,久仰大名。”导演刚一介绍,石磊的手就伸了过去。

    脸上露出招牌式的憨笑,心里却有些激动。

    这可都是人脉关系。

    “你认识我?”康厂长还是一副严肃的样子,就见石磊脸色不变,“您的埋伏和故园秋色,我有幸看过。”

    这两部作品前者是金鸡评委会特别奖,后者则是华表的优秀故事片奖。

    算是这位康厂长最近两年最得意的作品。

    果不其然,听着年轻后辈对自己作品的赞颂,康厂长严肃的脸上明显有一丝缓和,整个场子的气氛逐渐暖起来。

    趁着这个机会,石磊也开始介绍自家师姐。

    “咋样,我没来迟吧,片子剪完没?”几人正聊天时,有个戴着眼镜的圆脸男人推开门,风风火火进来。

    “老韩我说你别这么急躁,还有几天呢。”霍见起没好气的说完,就开始给石磊和陈好介绍,“这是咱们电影的另一个出品人韩三屏。”

    “韩老师好……”

    相较刚才那位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眼前这位未来华影集团董事长,更让石磊眼热。

    要是能攀上这位的关系,往后在整个京圈不说横着走,资源也能大把大把的有。

    再说韩三屏现在的身份也不低,京都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当了好几年了。

    算算时间,明年他应该就会担任新成立的华国电影集团的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然后带领整个公司在行业当中闯出一片天地。

    “哎呀,你好你好,小伙子演的不错。”韩三屏夸赞的看着石磊,片子刚开始剪辑他就来看过一次,对石磊的印象很深刻。

    寒暄完,霍导把打印的台词带了过来,三四页。

    面前这么多大佬站着,石磊也有心表现,扫了四五分钟的功夫,冲霍见起点点头,然后把台词放下,直接进了录音室。

    “他怎么没拿台本?”场外的录音师想提醒一句,却被导演拦了下来。

    “老霍,你找的这个小伙子有点意思啊……”韩三屏笑了。

    三四页纸,台词虽然不多只有几百字,可那是要带着感情去录的。

    很多演员在录制过程中稍微一上头,下一秒脑子就空了,记不住台词都很正常。

    “你可别小看这孩子。”霍见起轻笑间,几人的目光就聚集在了玻璃后的石磊身上。

    “石头也太冲动,这么多台词,万一忘了词错了词咋办?”陈好在几位前辈身后看着石磊,漂亮的眸子里满是担心。

    但这显然是多余的。

    “我怕他们也像我妈,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

    “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

    “山里人干嘛要住在山里呢?因为,他们是神仙的后代。”

    一连几十句台词,石磊居然一个字都没错,而且是用不同的情绪,很自然的把那些台词展现出来。

    虽说展现的过程也不全都是完美无缺。

    好几句台词,霍见起都专门指导,可就算这样,也足够让韩三屏和康建民震惊!

    “他真是中戏的大一新生?”韩三屏不敢相信。

    “如假包换!”霍导笑笑。

    此次拍摄这部电影,石头可以说是他最大的收获。

    “老霍,你说我要是把他签过来,怎么样?”韩三屏嘴里忽然蹦出这句。

    “什么意思?厂子改革的事情上面批了?”霍见起眉头一挑。

    “大差不差了。现在国内外好些公司都搞改革,像我们这些制片厂,要是还继续墨守成规,再几年,估计就被吃的连渣都不剩了。”

    这话说完,他还专门看了一眼潇湘厂的厂长康建民,“老康,你们厂子也要抓点紧,风口指不定啥时候就没了,机不可失。”

    康建民点头,却又无奈一笑。

    自家厂子的改革阻力比京影厂大的多,想从厂子改制成电影集团,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外面的一帮大佬谈着市场。

    录音棚里的石磊却在卖力的表演。

    一共139句台词,无一出错录完,整个人才轻轻松了口气。

    前世总结的台词记忆法,外加他对这个剧本吃的很透,才能有如此强势的表现。

    “石头,干的不错。”人一出来,霍见起就给他竖起大拇指,康建民和韩三屏,还都破天荒地给了石磊张名片。

    尤其是这位韩大厂长,嘴上还说石磊要是没事可以去京影厂转转,摆明了对他有兴趣。

    谢过这两位,石磊跟霍导打听了一下片子的发行时间。

    说是年初,具体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让石磊的心就像猫抓一样。

    跟师姐往出走的时候,石磊心里还在盘算是不是得开始搞事。

    动辄千万甚至几千万投资的电视剧肯定是没钱去拍。

    但要是搞一部像那狗一样的电影,可操作性就大大增强了。

    这不他刚认识了潇湘厂和京影厂的厂长。

    那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手里的资源也比他想象的多的。

    就比如那狗,要不是康建民鼎力支持,估计这会儿还没开拍。

    至于拍戏的人手,社里那么多闲着的师兄师姐,刚好可以利用起来。

    他们本身也在找戏拍,这算是一举两得。

    “欸,石头!想什么呢?”纤细的手指在石磊面前晃了晃,没用,陈好有些生气,在他肩膀上轻轻的拍了一下。

    石磊惊醒,看着气鼓鼓的师姐笑着说,“我在想,要是咱们自己拍戏,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