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带着码头回大明 » 第41章:民以食为天

第41章:民以食为天

    这天一早,宋运按照往例起床洗漱一条龙下来后,一出房门,就见得,小梅正抱着一只小小的狸花猫坐在院子中央。小梅看到宋运,连忙将小猫往身后藏去。

    宋运颇为无奈的笑着说道:“我都看见那只猫了,你往后藏有什么用?”“我....我,少爷,能不能不要扔掉它?她好可怜的,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小梅带着哭腔说道。

    “哪来的呀?”“我在庄子上捡到的。”小梅作为宋家的姑娘,出去玩儿,那就是想出去就出去,从来没有大门不迈的说法,因此,小梅颇让庄子上大姑娘们羡慕。

    “小璃白同意你养猫了吗?”“同意了,同意了,少夫人也很喜欢花花的。”小梅颇为激动的说道。

    “那你就光明正大的养着吧,我不拦着你,反正咱这院子老鼠也不少,养个猫也挺好。”宋运自我安慰般的说道。

    “对对对,花花还可以抓老鼠的。”小梅十分开心,只因为得到了宋运的同意。而宋运也知道的,那只小奶猫现在连站都站不稳,和老鼠打架?不一定谁能赢呢。

    宋运极为缓慢的吃过早饭,看着外面阴沉沉的天气,宋运想着,这里虽无手机可玩,但这份安静似乎也很不错。

    当宋运无聊到一个地步时,便主动的去了庄子上闲逛,只见得宋管家在给佃户们培训着辣椒小白菜等秋冬蔬菜的育种方法,现在这技术还是可以当做宝贝的。

    不过辣椒小白菜已经进了朱棣的眼,想着普及也不会太久,早点种下去也好,毕竟金陵气候比北平要更温暖,成熟的也可能更早一些。

    等到佃户问起租子时,宋管家哈哈一笑,“我们家,自从少爷管事,这租子和别人家收的就俩样了,首先,收租数额不固定,按照你收获的菜粮价值比例收租,这样最大的一方面好处莫过于避免天灾影响,若是天灾绝收,至少不用交租子能多少轻快点。”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啊。”“咱家少爷还真是菩萨心肠啊。”“我听说隔壁的庄子,人家地主,为了租子,曾经逼的人家破人亡啊。”“还有这么一回事儿呢,给我详细讲讲呀。”

    眼看着话题要歪,大力叔连忙咳嗽了一下,成功引起注意力后说道:“若真的绝收了,在咱家庄子上绝对不会发生家破人亡的。到那时会给你们佃户,提供特别低息的贷款,三厘的息,不过这钱只能用来救急,平时不借。”

    “多少?三厘?现在哪借钱不是九出十三归啊,少爷也太仁义了。”一个庄户激动的说道。“淡定,坐下。”大力叔笑着说道,“不仅如此哈,咱家少爷的弟子,秀才公庄文,近日就会在咱庄子上开课,一个扫盲班,教算账,认字。另一个教孩子们圣人之学,让他们有科举的可能。”

    “由于初期人手不够,就先教孩子,再等招老师来,再开扫盲。而敬老院明天启动,家里有65岁以上老人,或是腿脚不方便的,来这边报个名,每月有补贴,每天让这帮老人凑一块,热闹热闹。也不用让他们干活了,都那么大岁数,享享福啊。”

    “少爷仁义啊。”众人若是原先还有怀疑,这次是真的心服口服了。

    宋运在远处听了一阵,都说的不错,正好看见朱瞻基骑马过来,宋运便回了主宅,自从搬到了南京,护院队的训练倒没有落下,相反,由于知道护院队的福利后,很多农户自发的参加训练。

    而朱瞻基则由于庄子周边眼目众多也就不再一同训练,“宋兄,我记得你上次给我出的计谋坚决脱离朝堂斗争,感觉成效很不错呀,终于没人弹劾我们父子俩了”朱瞻基满脸写着开心。

    “咳咳,这是好事,但也不全是,话说,辣椒等作物安排的怎么样了?”宋运为自己庄子上的农户着想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必须要问一下的。

    “那事啊,还早呢,这样好的东西还需要试种几波给我爷爷看看再说。”朱瞻基无奈的说道。

    宋运不解的问道:“验证?验证什么呀?我这有现成的辣椒,拿回去看看不行吗?”“不行。”朱瞻基也是无奈啊。

    “这.....唉。”宋运也是无奈,就非要走一下流程,没办法。

    突然,宋运灵光一闪,知道今天讲课讲什么了。

    “今天咱讲讲种子,首先要讲讲育种的历史,育种历朝历代都没有停过,在西汉的时候开始,人们就有意识地将旋麦(春麦)和宿麦(冬麦)进行区分,大豆和小豆也进行了区分。

    而成书在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里边也有列出麦的品种有8种,水稻有6种,豆子有4种。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迹象,奈何从《齐民要术》以后,竟几乎不再有农作物方面的著作出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也是在于民间无序的研究很难产生成果。

    除了战乱以外,气候种植技术乃至于开垦面积,是影响粮食的决定性因素,而粮食的产量本身都是极为关键的事情。”

    看着朱瞻基一知半懂的样子,宋运紧接着说道:“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开垦的土地不够,再加上良田多用来当做牧场,导致粮食产量不足以让农民吃饱,最终起义对抗。我朝先祖朱元璋,起兵成功后又做了什么呢。

    大移民,通过移民,将人口密集的地方移到人口稀疏的地方,而这本质上也是在客观的促进粮食产量,后期甚至出现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不收税的政策,这也使得粮食的产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也正是我朝先祖留下来的底子,你的爷爷才有底气北伐,由此我们也可见粮食产量的重要性,而种子直接关乎粮食产量。”

    “宋兄,您的意思是,种子极为重要,但如果仅靠民间,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却极为缓慢。甚至多年没有成果,但如果我们能把力量集中起来。单独设立机构研究此事,未尝不能做到粮食的高产,从而高枕无忧。”朱瞻基恍然大悟道。

    “对,就这个意思,其实我朝的百姓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百姓了。他们甚至不需要吃的很饱,只要有东西能够不让他们挨饿,他们就不会去反抗朝廷的统治。”宋运由衷地感慨道。

    “学生受教了。”朱瞻基认真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