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就是天启皇帝 » 030 困惑

030 困惑

    在朱由检的角度看来,皇帝确实有很多的不对劲之处。

    甚至整个后宫都有问题。

    朱由检虽然年纪小,但是并不傻,反而还以聪慧著称。

    不然一个周岁才十四岁的人,怎么会想出来用徐应元做贴身太监,还主动选择了信佛的惠王的旧王府居住呢?

    天启自从五月十八日传出来落水的谣言之后,没多久魏忠贤流出来辟谣了。

    说是当天高永寿和刘思源两个小宦官,偷偷在湖中划船玩,结果船翻落水死了。

    魏忠贤说天启当时没有在船上,天启好的很。

    但是接着就是天启一连几天都没有露面。

    等到皇后张嫣和朱由检一起找魏忠贤要人,宫内宫外开始不稳的时候,天启又出现了。

    一天之内去了内阁、坤宁宫、司礼监。见了这么多人,就是不见朱由检。

    最后朱由检还是让徐应元去拦截圣驾,进献书法作品,这才算是“交流”了一下。

    接着皇帝就突然要求惠王、桂王、瑞王赶紧之藩,让朱由检也赶紧搬出来住。

    三个王爷之藩,也算是有理有据。

    朱由检要纳妃,要独立,也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是,皇帝从五月十八日那天开始,就没有再接见过朱由检。

    在之前,天启可是经常会叫朱由检一起玩儿的。

    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之前皇嫂张嫣还经常找朱由检,要求朱由检借着觐见天启的机会,好好规劝一下皇帝。

    但是现在张嫣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也没怎么找朱由检了。

    说是忙着给朱由检选妃,但是朱由检至今也不知道选妃的事情进行到哪一步了。向来贤惠有礼的皇嫂张嫣,变得有些神秘了起来。

    朱由检的选妃大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儿,但是皇帝却又立马纳了一个新的妃子。对比很是鲜明!

    这些事情,处处都透漏着诡异。

    朱由检很担心,他的兄长是不是遇到什么大麻烦了,才会突然变得这么不正常!

    如果是别的人,估计也不会这么敏感。

    但是朱由检是皇帝在血缘关系上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应该对于皇位避嫌的人,所以朱由检凡事不得不多想。

    董其昌捋着白胡子愣愣地坐了很久。

    他不是一个擅长权术手腕的人,但是他却是一个活了七十多年的、在朝堂见多识广的人。

    “所以说,殿下选中臣来作为王府师友之一,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朱由检低垂着头说道:“董公德高望重、经验丰富。朱由检之前跟随董公学书法,领悟良多。”

    “就算没有这次皇兄之事,董公也是我王府师友的首选!”

    董其昌笑了起来:“殿下请放心,只要陛下有召见,臣必定帮助殿下完成任务!”

    朱由检再次深施一礼:“有劳董公。”

    “董公大德,朱由检没齿……”

    董其昌止住话头,严肃地说道:“殿下不用如此,董其昌身受国恩,以浅薄的书画之才,竟能长期身居高位。”

    “先是奉旨督修《神宗实录》,又能步步高升。现在又得殿下厚爱,被调回京师。”

    “董其昌也不是不知好歹之人!”

    董其昌已经做好了面见皇帝的准备。

    而此时的朱有教,则还在苦苦思索着下一步的行动。

    “宫中暂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动的地方了,只有等魏朝和曹化淳秘密进宫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朱有教把脚翘在乾清宫的桌子上,坐着天启亲自打造好的椅子,手指头一下一下地轻轻敲着桌子边儿。

    乾清宫里里外外,都是魏忠贤安排的人,朱有教没有能够信任和交流的对象。

    除了晚上等着蔺婉玉来侍寝之外,他就每天都坐在这里思考问题。

    “九门提督太监……镇守京营太监……”

    “就算宫中可以稳住局势,魏忠贤如果以九门和京营的大军反攻,也难以抵挡……”

    这其中,净军反而是最好对付的了。

    虽然净军人多势众,但是朱有教已经敲开了一条缝隙了。

    而九门和京营,朱有教完全不熟悉,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写密旨让孙承宗偷偷派人回来勤王?”

    朱有教突然想起来这一招儿了。

    孙承宗如今在辽东督师,手下要兵有兵、要将有将。

    只要能躲开那些监军太监们的注意力,就有希望。

    但是还是有一点儿冒险。

    因为一来,辽东太过于重要了,派兵来京师的话,一路上可能会被各路人马盯上。

    万一被魏忠贤的人发现,没法解释。

    二来,从辽东调走一支人马出来勤王,人数不会少。万一后金趁机发难,恐怕会影响辽东局势。

    辽东,要以稳为主,不能再出大乱子了!

    想了想,朱有教又想到了刘若愚。

    刘若愚有一个亲哥哥,名叫刘茂芳,如今担任着昌平参将的职务,手下有着一些兵马。

    昌平,距离北京近在咫尺。

    刘若愚之前偷偷对朱有教说过,建议秘密调遣刘茂芳来勤王,对付京营和九门的魏忠贤手下。

    但是别人不知道内情,刘若愚却是知道的。

    刘若愚在推荐他亲哥哥的同时,也说了昌平卫的真实情况。

    昌平卫有总兵负责,账面上一共有一万人出头的总兵力。

    然而实际兵力拢共只有六千多人,其余都是吃空饷用的。也就是只有一个名字在花名册上,人都是虚构的。

    而这六千多人中,能拿得动武器的人,大约有两千人左右。很多都是干吃饭的混子和关系户。

    真能跟着将领们去上阵作战杀敌的,也就六七百人。

    这六七百人,都在刘茂芳的手里。

    刘若愚不敢隐瞒真相,害怕会误导朱有教的判断。

    所以这个明末吃空饷的实际情况,第一次被捧到了朱有教面前。

    刘若愚的意思是,刘茂芳如果要来勤王,则昌平卫的总兵和副将是拦不住的。

    虽然他们官职高,但是无论个人能力还是手下的战斗力,都远远不如刘茂芳。

    所以只要朱有教愿意,刘茂芳召之即来!

    但是朱有教却很是踟蹰。

    从昌平卫的真实情况,可以推断出京营和九门也是空饷严重,可战之兵不多。

    但是就算他们跟昌平卫一样的糟糕状况,他们在总人数多几倍的情况下,可战之兵也要比刘茂芳的人只多不少。

    这是现在手下唯一一个能打的将军了,朱有教如果让他带着那七百人来勤王,打完京营还要攻城门,接着还要打进皇宫。

    下达这么艰巨的作战任务,那跟让刘茂芳来送死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