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苏子的一生 » 第三章 曲折

第三章 曲折

    考公成绩公布的这一天,宁玉没有想像中的难过,似乎结果早就在意料之中。

    马上就要毕业了,与就业同样重要,火烧眉毛的事情就是不能再继续住在宿舍了。

    在诺大的城市里拥有一隅安身之所,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情。

    研究生宿舍是四人间,常住人口只有宁玉一人,人应该有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但是宁玉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

    虽然省城离宁乡镇只有1000公里,但本科四年宁玉只回去过两次,研一放假回了一次就再没回过。

    大一下学期放假回家,宁玉的心情还是很激动,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离家这么远,她有点想念妈妈。

    妈妈年近五十没有走出过县城,这么多年一直围着家人转。生下宁玉和妹妹宁馨之后,在这个家里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宁馨比宁玉小7岁,在这中间妈妈还失去过一个孩子,不知是男还是女。

    宁乡镇家家户户种植烤烟,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宁玉的爸爸在水泥厂上班,水泥厂自打宁玉出生就在着了,宁玉的爸爸宁福海一直觉得自己端的是铁饭碗,受过高中教育,跟妈妈胡慧不是一个阶级的。

    多年来家里家外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张罗

    家里的两亩多地都种着烟叶,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卖一万来块钱,是爸爸年收入的三倍。

    种植烤烟,每一个环节都是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西南总是缺水,育苗移栽到地里,每天要到一里外的井里挑水浇苗,宁玉跟着妈妈挑水,肩膀被扁担磨破,晚上疼的睡不着。

    山地全靠人工耕地,打窝、下肥料、盖薄膜每一环宁玉都跟着妈妈一起去,年幼的时候是陪伴,大了有力气了就一起干活。

    这或许是妈妈从不舍得骂宁玉的原因之一,相比宁馨和宁泽,宁玉作为家中的长女吃了太多的苦,妈妈在宁玉身上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但是她改变不了什么。

    清晨天不亮就要上山就抬烤烟用的柴火,她也会害怕。

    宁玉不想像妈妈这样劳累,她觉得生命肯定还有不一样的出路,还有不一样的活法。

    没有人指导写作业,没有人在乎她考了多少分,但宁玉觉得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

    奶奶是家里最不喜欢宁玉看书学习的,每看到宁玉拿出书本,就使唤她干活,宁玉学会把书本藏在篮子里,在山上看完书做完作业再背上一篮子柴火回家。

    所以宁玉最喜欢下雨天,因为只要下雨,家里就没人让她出门干活,就可以在家里看书写作业。

    不必担心没干活就吃不上饭

    好在虽然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并没有耽误宁玉的学业,从小学起,宁玉的学习成绩就十分优异,小学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以年级第三的成绩考入施甸一中。

    高中在县城里面,离宁乡镇50里远,必须要住校,生活费和学费又成了难题。

    奶奶坚决不让宁玉继续读书了,她觉得女孩子都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没有用,认识字就足够了。

    爸爸沉默不语

    自宁泽掉进水缸那次以后,不管是挨打挨骂,还是挨饿,宁玉都没有再掉过一滴眼泪,即便内心溃不成军也流不出眼泪来。

    这在奶奶眼泪成了铁石心肠的象征,成了养不熟的狼的铁证。

    此刻宁玉多希望自己能哭出来,眼泪或许能给她带来一丝希望。

    就要到高中报到时间了,学费还没有着落,能不能继续上学,宁玉心里没底,她找到初中班主任肖琴老师,想问问高中能不能减免学费。

    宁玉爸爸有工作,不符合减免学费的资格。

    找肖老师还是对了,肖老师知道宁玉家的情况之后,到县教育局反应,提供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证明,信息审核通过后,宁玉获得了一年1800元的奖学金,足以支付学费。

    学费是大头解决了宁玉就不着急了,她想了很多种可能,如果家里不给生活费该怎么在高中活下去。

    县城离家五十里,每周回家是不可能的,来回车费20元不是一笔小数,但是文涛可以回,文涛爸爸是货车司机,每天出车跑运输。

    宁玉让妈妈每周帮忙准备两个玻璃瓶装的家里腌制的咸菜,文涛每周回家可以帮宁玉从家里带到学校。

    学校食堂米饭三毛钱一两,宁玉只打米饭,很少吃菜,在妈妈给的零星零用钱支持下,撑过了高中三年。

    或许是因为营养不良,或许是因为高中三年拼了命的在学习,高中毕业的宁玉身高不到160,体重只有80斤。

    宁玉到现在都记得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

    家里没有电脑,高中班主任魏老师记下了宁玉的身份证和准考证号,公布成绩的当下就帮宁玉查了分。

    电话来的时候,宁玉正和妈妈在田里摘辣椒,这几年烟叶不好种了,家里改种蔬菜这些经济作物。

    镇上供销社的阿姨路过田间告诉宁玉老师给供销社座机打过电话,让她给老师回个电话,成绩出来了。

    宁玉听了之后撒腿就往镇中心跑,妈妈跟着跑了两步,又折回来背上装满辣椒的背篓跟着跑了去。

    魏老师在电话的那头一个科目一个科目的给宁玉报成绩,宁玉拿着手里的土块在供销社水泥地板上记录着,妈妈背上背着辣椒,手紧紧攥着篮子的背带,看着宁玉写下的一个个数字。

    546分的总分,班级排名第十一,魏老师激动的夸宁玉考的很好,可以准备报志愿了。

    宁玉挂断电话之后愣在原地,成绩比她估分还高出几分,数学考的比预期的好。

    高中数学拉了宁玉的平均分,班上许多同学周末都报数学补习班,宁玉从未报过班。

    拿到这个成绩,她觉得算发挥正常。

    身后妈妈早已泪流满面,这么多年因为妈妈没有严厉要求宁玉辍学,挨了奶奶不少责骂。

    高中也是妈妈自己卖点蔬菜支撑起宁玉的生活费,妈妈胡慧在家里的处境并没有比宁玉好很多,甚至还会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