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位极人臣不做也罢 » 第二十三章 改名

第二十三章 改名

    过目不忘好处之一就是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记住,这简直是考试的作弊器啊,但现在的许泽安必须要表现出他的价值来,毕竟自己读书还是很不容易了,只有表现出自己确实是个能读书的才能得到好的教育,毕竟大部分的老师都喜欢聪明和勤奋的学生的,单靠自己走科举还是挺难的,没人教导就不一样,文言释义还是自学不了的

    这时候大哥也在镇上事情办完了来接许泽安回去,姐夫给了本大学先让带回去温习背诵,等三日后再来

    在晚上何秀才在书房过问许泽安情况时道“如何”

    “勤学,记忆力不错,孝经全部背完,很熟练,我今日再教导释义让回去温习,并给了大学先背诵看看”

    何秀才对着这个儿媳妇的弟弟心中好感时不错的,八九岁的孩子很懂事知礼就想有人教导过一样,但一冒出念头就掐了下去

    许泽安坐在何家的书房中,一身的不自在,实在是何秀才那一脸古怪的神情看了自己好久了,被这么盯着实在难受,但表面上还是端端正正的坐着抬着眼正视前方,终于忍不住出声问道“亲家爷,可是找安儿有事”

    何秀才看着眼前的孩子,本来湛儿给带回去只是先温习看看熟悉,没想到竟然都会被了,还很熟练,就连释义有着不是很懂但也全被了下来,文字多了很多,这记忆力还是不错的,有天分就更好了于是问道“你读书为何,为何想读书”

    这个问题应该要怎么回答,是冠冕堂皇一点还是借底气一点,虽说自己在何家来过几次了,但除了特意拜见是见不到何秀才本人的毕竟他在准备明天科考无事不得打扰,而对何秀才许泽安毕竟不太熟悉

    “……我不想种田,想为我爹光耀门楣”选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听到这回答何秀才心下一笑,还是个孩子啊,当初自己也是在父亲的期望下开始读书的,寒来暑往也是很辛苦的自己读书这么多年好容易中了秀才,但不知能否再进一步,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不正是为了做官能得到更好的生活,这在自己中了秀才后得到的感受也是亲身经历的,而这孩子有这天分或许可以交上一交

    许泽安有些摸不着头脑,叫自己进去就是为了考自己背书问句话?

    在回去的路上许立业看着坐在自己身边看书的小儿子心也化了,想着亲家秀才公对自己说的话让许立业再次坚定了要送小儿子读书的决心,那可是秀才都说了自己儿子不读书可惜了的,等泽安读出来的那一天自己就是死了也能见祖宗了,想起在自己小时候去过的那一家要是有着一日能过去那种日子那该有多美

    许泽安虽说回了家,但走的时候还是由何秀才挑了几本书让带回去读书温习,原来科举除了要读书外还要释义出处,读熟只是还最基本的,一本书光是不同的版本都是不一样的,当然在能够读完了考秀才就没问题了,但这个文字量也是很可观的但举人甚至是进士的要求就更不一样了,想之前想靠自己读书读那种想法可惜歇歇了,没有老师没有教导想要科举还是不容易的,关系搁到什么年代都是通用的,光是考童生都要有人做保,而不亲不熟的别人可都不会帮你,自己读书就要耗费时间了

    他而何家有个好处就是书多,毕竟是正经走科举路的,当初何家的老太爷考了半辈子没考上就把希望寄托下一代上了,而何家的资产也都是花费在了科举上面,也幸好何秀才也不是那迂腐不通俗物的人才没变成了穷酸秀才,但在接触过程中就发现还是挺大男子主义了,不喜家中女眷抛头露面,就是许泽安在何家的这么几天中看姐姐都没有出去便问了一下

    这才知道之前在需要出门的项目中除非是由姐夫和王妈一起陪着的一起出去不然是基本不出去的,最多就是在同一条街的领居家坐坐,因为公公和丈夫不喜欢家中妇人出门,主要自己还是年轻媳妇,而像买菜什么的需要出去的都是和王妈一起去的,想象村子里那样逛来逛去那是没有的,也幸好许小桃本来也就喜静,再加上嫁来不久也不愿意到处乱逛,就是日子无聊了点,但处理家事,吃穿用度日常料理也够忙了的,而现在怀孕了就更不需要出门了,毕竟日子还要要静养为主“虽说我不用出去但家中钱粮可都是交给我了的”说这话的时候许泽安看着姐姐的神情那叫一个眉飞色舞

    “娘的心肝肉,让娘好好看看”一进门就被许陈氏给搂进了怀中,才出去了没多久就这个样子,许泽安都有点难为情

    “小叔,小姑姑肚子大不大,我马上就要有弟弟了”已经九岁的招弟正在换牙了,裸着两颗大门牙空着的很是搞笑,不过这个时候的小姑娘也知道爱美了,自从开始换牙后不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缺牙的样子,为此出门都不愿意了

    “招娣,等明年秋天的时候你就当姐姐了,现在肚子还是不大的”许母说着

    “又是招弟,村里叫招弟的都不知道有多少个”已经九岁的小姑娘家已经有了知美丑的年纪了,不过叫招弟的真的是有很多个,在之前的许泽安早就想给换个名了,后来招来个弟弟就更不换了,而那会年纪也还小而现在也大了,女子的悲哀难道连个名字都没有

    “娘,给招弟换个名字吧,现在大了总要有个名吧”

    许陈氏听了却混不在意淡淡说道:“招弟有什么不好的叫的多顺口,有福气,旁人想要也还没有呢,再说了,招弟比大丫好听多了,不知道多少女子从生到死也没名。”

    时人多不重视女孩儿,家中女孩子多的有着没名按大小来着排的,有时候出门一喊大丫,村里大部分的女人都要应一声,而自从换了名真有个弟弟的时候,招弟这个名字就一下流行了

    大嫂许王氏看着自己婆婆毕竟是自己女儿有个名她也开心,许陈氏见许泽安有些不开心又说道:“女人有名字又有何用,在家的时候都喊小名,出门就是别人家的冠夫姓,以后就是孩子他娘,放着名字自己叫吗?”

    可是内里做过女人的许泽安可不乐意,他可要帮自己大侄女摆脱乡土味十足的名字啊,想想到时候嫁了人之后,也是像姐姐嫁到有文化人家里,夫妻俩个行闺房之乐,结果姐夫开口就是一句情意绵绵的招弟想想就扫兴,好歹姐姐还有个桃儿能叫,想的十分长远的许泽安一定要给换个名字

    “出门喊下招弟都不知道多少人回头,以后侄女嫁到读书人家里,开口就是招弟多不好听,你不取名,我来”

    “哈,就你想”

    在招弟和嫂子的注视下,许泽安想着要取个名字好听点,也要让许母同意的,这可是自己取的第一个名字

    “《周南•桃夭》中有言“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姐姐叫小桃,侄女就叫蓁蓁吧,就是枝繁叶茂,兴旺的意思,侄女一生也将富贵兴旺,一生福气”说着便用炭笔写下了许蓁蓁

    “这个好听,听着就是有文化的,意思还好,还不谢谢你叔”大嫂听见枝繁叶茂,家庭兴旺,一生有福认为这是个好名

    “太好了,谢谢小叔我也有大名了,蓁蓁,这名字真好听,奶,娘,以后你们都喊我大名吧”小姑娘开心道

    许母听了意思也觉得挺好就同意,孙女一生福气,兴旺发富贵也是自己盼望的

    而在晚饭后许立业正式宣布要送许泽安去走科举读书“老大都成家立业了我也放心了,泽安是秀才公都说了能读书的,等泽安考取了功名我们一家人都享福了,亲家明年去考秋闱后泽安就跟着他读书了,等读出来了我们老许家也能有光,泽安从小是你们看大的,等他有出息了不会忘了你这个哥哥的”

    “爹做主就行”在大哥都没有意见后这件事情就愉快的成功了

    在现在的这个制度下,讲究的是一个孝字,父母在不分家不置私产,所以别看大哥都成婚生子了,手头也都是没有多少钱的,许家的全部产业都是在许父许母手中,在大家长做了决定后一般做子女的也不会反搏,一个孝字就能砸死你

    “老大是个好的,兄弟齐心家中才能昌盛,这事都过明路了以后也不会有纷争”

    夜里许父许母私房夜话“都是我儿子我能不知道,泽安从小体弱的看着就不能干活的,画花样子虽说能赚钱,但到底官家人才不一般,看看亲家的房子都能比其他家的高三寸,以后我儿子也能给我们挣来荣耀”

    “泽安是能读书的,跟着亲家老爷都是自己人也尽心,在二丫头家有二丫头看着也便宜,虽说都是亲戚束脩东西可万万不能少,可别让那两个把我们许家看轻了”

    “亲家女婿都是高洁之人,那就比照着再厚点,不要失了礼数”

    许立业点了点头道“除了那年干旱收成不好其他收成都行,收购粮价除了上年贵一点今年也是450文一石,我们家的一百亩地除去赋税嚼用,一年也能有个30多贯”(一石是100公斤一个人按一年140公斤,许家成人7人一年不超过十石就按虚构文来看

    “当家的,这几年除了孩子们婚嫁和早几年修房也没啥开销,虽说开销会大了点但供三儿上学没问题”在像许家能够吃饱穿暖除了额外花销一年也就五贯最多,日常都自己种的养的,许家的生活也是很省的,在许父许母在算算未来供小儿子的花销讨论中在另一头的许泽安房里确实快乐和忧愁共存

    在之前开始想赚钱的行当中和小说中有关的都在脑袋里过了一遍,关于什么琉璃,肥皂什么的走了一圈儿,最后都被他自己一一划掉,就算他拿出来不用解释来路,这种来钱快的路子也不是小老百姓可以留得住的,就算自己弄出来了也没有可以合作买卖的人,就算卖出去赚钱了不要到时候钱没到手,反倒是误了一家人的性命

    这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但财帛动人心,这一条放在什么时候都是通用的,利益价值越高风险度越大的时候,必定会引来大风险,连自家买田都不多买

    在后来打听中知道现在也是有琉璃的,皂角的,也常见的很虽说不多但不是没有只是比较贵,至于像火药武器之类,只知道原理的许泽安只能呵呵了

    再一个,士农工商,虽说之前只想要有钱但后来在了解后就歇了心,商人的地位低就像在李氏布庄后用许陈氏的话来讲女眷还好,像李掌柜这样的他家是有钱,但连好绸衣也穿不得,宋太宗下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庶人、商贾、伎艺、不系官伶人,只许穿黑、白二色的衣服,用铁、角带钩,不得用紫色。富商大贾可以骑马,但马鞍不能带彩绘,工商庶人不能乘坐檐子,可以乘车,或二人抬的兜子,商人不乏有钱者,有财力制作各种高质量的服装,但政府规定的服制使他们不能凭金钱穿着豪华的衣装,想要穿好点的,也只能穿在里面不能让别人看见。穿的也就是由此可见朝廷对商人对态度。但本朝商人后代确是可以科举的,并没有像历朝历代那样轻贱,但商税确也是很高的

    算来算去还是读书最好,读出个功名能舒舒服服或者就好,这时候的官员收入还是很好的,待遇也好,基本很少有掉脑袋的时候,就是前期读书是个花钱的行当,光是纸墨笔砚就是一大笔的支出,更别说去私塾之了,再开始读了后才知道科举并有没有那么容易,万一考不上万一,许家培养自己读书也是笔大开销了,既然已经成功,那自己就要拼命努力读书了,幸好自己也能画花样子赚钱减少支出

    从那天以后许泽安便开始去了何家进行了半读生涯,毕竟每日去镇上来回就要两个时辰了,也不放心一个人来去刚好又是自己姐夫家便偶尔会住了下来,因为只是跟读还是和姐夫一起,每隔五日会由父亲或大哥来接一次回家,现在的许泽安还是由背写为主,现在享受的是姐夫一对一的教导

    姐夫何湛在14岁那年就下了场,可惜没中,后来母亲生病守孝就再也没下场了,秀才试是三年两次的,今年本来也是有的但今年娶亲再加上明年何秀才要去考举人就后年再去,而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科举制度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就像后世的明清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