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王朝 » 第八回 剿义兵易如推杯 去号位太后生悲

第八回 剿义兵易如推杯 去号位太后生悲

    第八回剿义兵易如推杯去号位太后生悲

    翟义拼命杀出重围,率军一路奔去;王邑等不肯放弃,也率军紧紧在后面追赶。看看就要赶上时,翟义又翻身斗杀转来,杀得王邑军队措手不及;王邑的军队虽然多,却不能将翟义的军队团团围住,因为翟义的军队大多是不要命的了,所以战斗力强悍;而王邑军队反而多了自相践踏,自我杀伤的不在少数。这时,日已西沉,于是才收兵进城,搜捕翟义的余党,但是一无所获。刘信、陈丰早就同大众百姓一起混出城去了。王邑等商议分头追捕,当时的司威陈崇是监军使者,就说:“追捕自不必说,但此时大功已建,摄政皇帝好大喜攻,爱接受夸耀,应当先上一本奏章,以博取他的欢心,翟义、刘信等已经是釜中的鱼一样了,他们还能逃到哪里去呢。”众人大赞陈崇所说的话,并共同请陈崇写稿上奏章。于是陈崇开始写道:“陛下上奉天的洪福,心意合乎国家气数,接受国家的使命,早就预知了成败,都符合占卜的征兆,这就是所谓的应天。你是配天命的主人,考虑好了就要变更气候,说了的话就要实现,实行了的事情就要成为教化。下臣陈崇读了诏书,深感有怀;暗地里算着日子,皇上的神思一开始,则反贼即将被击破;宏论的文章才刚刚开始书写,造反的反虏就大败;你的制书刚刚下达,造反的贼虏就全部被斩杀殆尽了。众将还没来得及体现其锋芒,下臣陈崇还没来得及献上愚钝的建议,而事情就已经解决了……”孙建等读完陈崇的上书,敲打着桌子叹惜赞赏,认为陈崇得到了淑德侯张伯松神来之笔的精髓。于是,孙建命人快马加鞭报到长安。

    奏疏一上,王莽读后,立即高兴起来。

    再说翟义率众突围之后,第二天对军士们说:“翟义享受君主的奉禄,世代接受国家的恩惠,志在真切的讨伐贼人,愤然完全不顾及家的安危,起事又没有成功,死就是分内的事情了。各位诸君一直相随到此,还能怎么样呢?现在趁着追击的大兵还没有来的时候,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翟义舍身一死,才能绝了大家的拖累,以免祸及大家。”当时,翟义手下人马不足二百人了,他们同声说:“就像先生所说的一样,但我等虽然走了,有幸得以逃脱,就会隐伏以等待时机,如果追兵来了,就拼死拼命的和你一起杀贼。奸人王莽行篡权弑君,那么凡是王莽所指挥的人,都是贪利忘君的逆党,多杀一人也足以大快人心!”话还没有说完,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滚滚而来,翟义急忙指挥大家快快逃走,众人都不听。翟义只得将部众分成四队分别迎敌,杀入迎面而来的敌阵。在战斗之中,翟义的人马,个个奋勇争先,入阵横冲直撞,好像蛟龙入海,搅得敌阵昏天黑地。王邑的部队,那边反倒是嫌人多碍事,自相冲击、践踏、插拔,死伤很多。晌午之后,翟义的部众渐渐相聚起来了,还剩下一百余人,于是就杀出一条血路而去了。到了固始的地界,翟义命令军士全部丢弃了盔甲,化装自顾逃命去,众军士就是死也不肯相舍,翟义于是怒目圆睁,急忙拔剑自刎而死,众军大哭,但是最终没有掩埋他的尸体,是想让王邑等得到用以向王莽献媚,以免大肆搜索而连累天下的人民,顺从翟义的遗志;王邑等率军到了之后,发现了翟义的尸体,就把他摆在郡县城里示众;并广泛搜捕剩余的士卒,但是没有能搜到,于是班师回朝了。王莽于是命令孙建、王邑等率兵前去,毁坏了翟义的宅第,用污水来灌满他的居住地,发掘在汝南的他父亲方进和先祖的坟墓,鞭打那些发掘出来的尸体和骨头,最后还焚烧了那些棺柩和尸骨;并夷灭三族,诛杀三族外的宗族子嗣,把他们埋在同一个大坑里,连同荆棘和五毒一起埋葬。当时的时间是居摄三年正月间,于是,王莽向上天报告结果。

    打败翟义的部队之后,王邑、孙建率兵向西。王骏因为没有建立功劳,被免职,刘歆回到了朝廷继续做原来的官;王莽又以王邑的弟弟、担任侍中的王奇为扬武将军,以城门将军赵恢为强弩将军,以中郎将李棽为厌难将军,一同与王级等率军,联合打击赵明、霍鸿率领的部队。由于赵明、霍鸿的部队比翟义的部队更加没有组织纪律,更缺乏训练和战略战术,几下子就被王莽的部队联合打败。二月,赵明、霍鸿等率领的部队被全部消灭,各县的起义军都被王莽朝廷的军队评定。王莽于是在未央宫白虎殿摆上酒席,犒劳招待参战的将帅们,大肆封赏取得胜利的将军们。

    在王莽摄政以后,将汉朝封给这些少数民族部落为“王”的印信拿走,并通通降为“侯”,惹得天怨人怒。先是益州的蛮夷部落,以及金城塞外的羌族部落,埋怨王莽苛政和销王降格,就纷纷造反了;他们进攻西海太守程永镇守的地盘。程永被打败了就逃奔,王莽觉得程永无能,没有尽到守土之责,于是就诛杀了程永。之后,派遣护羌校尉窦况打击他们。居摄二年的春天,窦况等人率军打败了西羌造反的部队。于是记录这些将士们的功劳,按照职务大小进行分封,封为诸侯、伯、子、男的人,一共有三百九十五人。分封的理由是他们率军进剿,东征西讨,羌族的盗寇蛮贼,造反的胡虏和逆贼,来不及逃跑,就被他们奋力消灭,羌族的人从此都暂时服气臣服,所以要给与他们各位封赏。王太后又下诏晋升王莽的儿子褒新侯王安为新举公、赏都侯王临为褒新公,封王莽的侄子王光为衍功侯,孙子王宗为新都侯。

    王莽既灭翟义,又消灭了羌族蛮夷造反。自认为威望和德行一天比一天更盛,是得到了上天的帮助,于是就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了。居摄二年的九月间,王莽的母亲病死了,王莽没有什么悲伤的意思;按照古制,王莽应该服丧、守孝三年,不得做官的。但是,群臣观察得知王莽的意指,根本不可能为其母亲守孝了;并且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做摄政的人了,假皇帝他不想做了,他想要做真皇帝;于是少阿羲和刘歆与博士诸儒七十八人又上奏说:“居摄的意义,就是建立上天的功劳,振兴推崇皇帝的道义,成就法律和制度,安定统领四海。过去殷商的成汤已经不在了时,太子早夭,太子的儿子太甲又幼少不明事理,于是,伊尹将他放置在皇宫里面,自己居摄,以振兴殷商朝的王道。周武王已经不在了时,周朝的王道还未修成,周成王还幼少,周公在成王的屏风后面居摄,于是修成了周朝最终的王道。所以说,殷朝又小心翼翼的教化,周朝有用刑罚整治错乱达到治理效果的功劳。现在的太皇太后接连遭受家庭的不幸,没有后继之人,委任安汉公以宰衡,像伊尹一样辅佐幼主、率领群僚、制衡平定天下;由于刘孺子太幼少,不能决定宰衡的上下,好在皇天降下了祥瑞,出现了丹石的命符,所以太皇太后是以上天的命令来明示的,下诏让安汉公居摄,处理国政,用来成全汉朝的大业,与唐虞时期的三代一样兴隆,摄皇帝于是才开了秘府、会见普天下的群儒、制礼作乐、任命官员、安定庶民,使得天下兴旺、国富民强。辅佐幼主的圣心周到详尽,见解卓越超凡,用周礼治理国家,用以明确礼仪,上天也愿复古,劳心尽力,鞠躬尽瘁。好像仲尼听到了《韶》音,就像日月之光一样高不可攀,如果不是圣哲到了极点,谁能像这样伟大呢!纲纪都已形成实施,是否能成在此一举,这就是上天之所以要保佑圣明的汉朝,定定国家,让她平平安安的道理了。《礼记》说‘庶子做了继承人,为他的生母守总麻服。’传文说‘跟父亲和嫡母成了一个整体,就不敢为自己的生母守了。代皇帝靠圣明的德行,秉承皇天的旨意,接受太后的韶令居位摄政、代行皇权,继承汉朝的嫡传,对上承担事奉天地、治理国家的重任,对下要为全国人民操劳担忧、日理万机,不能够顾及他的生母。所以太皇太后立他的长孙,使他当新都侯,作为哀侯的后嗣。这表明代皇帝与尊贵的汉室宗亲成为一体,要恭敬地主持宗庙的祭礼,供奉赡养太皇太后,不能够为他的生母穿丧服了。《周礼》上说:‘君王为诸侯穿鳃辕服’‘龙冠上加上环绕而成的孝带’,同姓诸侯用麻带,异姓诸侯用葛带。代皇帝应当替功显君穿鳃缀服,冠帽上面加上用麻环绕而成的孝带,如同天子吊唁诸侯的丧服,以顺应圣王的制度。”于是王莽实行了上述办法,总共一吊两会的丧礼过程,让新都侯王宗作主丧人,代替王莽服守三年的丁忧。

    十一月甲子,王莽上奏王太后说:“陛下最为圣明,遭受家庭的没有造化,遇此十二世以来的三七之厄运,上承天的威命,下诏让臣王莽居摄,受刘孺子的托付,任劳任怨的接受天下人的希望和寄托;我兢兢业业,就是害怕不称职。现在宗室的广饶侯刘京,上书说:‘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的亭长辛当,一晚上数次做梦,梦中的天人对他说:“我是天公的使者,天公派我来告诉亭长说:摄皇帝应当成为真皇帝,如果不信我,这亭中应当有一口新井。”享长早晨起来,去看亭中,确实有一口新井了,深入地下有一百尺。’十一月壬子日,到冬至这一天,巴郡出现了一头石牛;戊午日,雍石现文字;大家就都到未央宫的前殿。我与太保安阳侯王舜等去看,天上起了大风,吹起了尘冥,大风停后,在石前得到了铜符帛图。上面的文词说:“上天告诉皇帝的符,献符的人要被封侯;要承天命,要用神令。”骑都尉崔发等看了,很高兴。《尚书·康诰》:‘王若说:孟侯,我的弟弟,应被封。’这是周公居摄称周成王的文辞。《春秋》隐晦不说即位,就是指居摄。这两部经典,是周公和孔子所定的,都被后世效法。孔子曰:‘敬畏上天的命令,敬畏大人的命令,敬畏圣人的话。’我王莽敢不继承使用这些贤人的话吗。我请一起共同到宗庙里面祭祀神灵和祖宗,说明太皇太后、孝平皇后,都称为假皇帝,让她们号今天下,上奏研究事情,必须得给居摄的人说。以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漏刻以一百二十为度,用以应验证明上天的命令。下臣王莽夙夜养育隆恩看护刘孺子,希望他与周朝的成王一样德高望重,宣明太皇太后成德于万方,期于富而教之。刘孺子追加元服,复子明辟,如周公辅佐成王的旧事一样。”

    王莽的奏书被认可了,大家都知道,王莽想奉符命,成为真的皇帝,群臣于是附和他并上奏,希望促成王莽成为真皇帝的大事,众臣也可以分一杯羹。

    梓潼县人哀章在长安求学,一向品行不端正,喜欢吹牛皮说大话。他看到王莽已经代行皇帝大权,就做了一只铜柜,写了两道封书题笺,其中一张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张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所谓某,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名称。文书说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应按上天旨意行事。图和书都写着王莽的八个大臣,又取好了名字王兴、王盛,哀章便自己从旁改编捏造姓名,共是十一人,都署上官衔和爵位,作为辅国佐政的大臣。哀章听到齐郡新井和巴郡石牛的事了,就在当天黄昏的时候,身穿黄色衣服,提着铜柜子到高帝庙,把它交给仆射,仆射把这件事报上去了。

    戊辰日,王莽到高帝庙,接受天命惮位的铜柜子。他头戴王冠,拜见太后,回来坐在未央宫前殿,下招书说:“我德行浅薄,有幸是皇初祖考黄帝的子孙,皇始祖考虞帝的后裔,以及太皇太后的微末亲属。皇天上帝赐厚恩保佑,既定的天命让我继承大统,符命、图书和文字,以及铜柜里的策书,都是神灵的指示,把天下千百万百姓的命运托付给我。托赤帝汉朝高皇帝的神灵,秉承上天之命,惮让皇位的金策书,我十分敬畏,敢不恭敬接受!在戊辰日,当定辰,我戴上皇冠,登上真龙天子的宝座,定国号叫新。应该改定正月朔日,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更改祭祀用的牲畜毛色,更换旗帜之类的标志,重定器具的形制。把今年十二月初一癸酉日作为建国元年正月初一,以鸡鸣之时作为一天的开始。车马、服饰的颜色崇尚黄色,祭祀用的牲畜和正月建丑宜用白色,使节上用作装饰的牦牛尾都采用纯黄色,上写着‘新使五威节’,以显示秉承皇天上帝的威严。”

    王莽,本来是汉武帝时期的绣衣御史王贺的后代,他的本系早就迷失、查找不到根基了。但是王莽爱好夸耀和扯谎说大话,自从下定了决心要谋取天下最高权力时起,就开始说自己是黄帝的后代等等。当初汉高祖进入咸阳,还军至霸上时,秦王婴在轵道投降了,奉上了秦始皇的玉玺,就是和氏壁,是李斯所篆刻的国之大印,到了汉高祖诛杀了项籍,坐上了天子的位置时,因为天下人都对传国玉玺表示认可,所以世世代代传授给继位的皇帝,名号传国玉玺。当时因为刘孺子尚未被拥立,传国玉玺就藏在长乐宫,由太皇太后保管。后来刘孺子被拥立,依旧由太皇太后保管。王莽篡位后,就向太后请求给他玉玺,太后不肯将传国玉玺传授王莽,毕竟他是王家的人,不是自己的亲生后代;自己作为刘家的人,自然有守护刘家江山的使命。王莽就派遣安阳侯王舜,到太后面前去索要。

    王舜素来谨慎恭敬,太后很爱他很信任他。王舜入宫见了太后,太后知道他是为了王莽来求玉玺的,就发怒了,骂王舜说:“你们都是属于父子宗族一伙的,承蒙人家汉家江山的权力,富贵几世,你们报答了人家了吗。既然无以为报,受人孤儿的寄托,还要乘着便利的时候,就强行夺取人家的传国玉玺,无耻到简直不可思议的地步。如果世人都像你们这样,狗猪都不吃你们的东西了,天下还有你们兄弟的份吗!况且你们自以假传金匮、符命成为了新皇帝之后,变更了汉朝的正朔根基,也应当立即就做自己的玉玺,让它传之万世,何用这个亡国不祥的玉玺干啥呢,现在还想来索取吗?我嫁出去了,就不是你们王家的人了,我是汉家的老寡妇,不久就要死的人了,想要和此玉玺一起埋葬,为刘家保存一点江山的念想!最终你们还是不可能得到啊;除非你们也来挖掘我的坟墓。”太皇太后说着,涕泪交流,泣不成声了;在旁边的人听后,都跟着流泪流涕。王舜也悲伤的不能自已,心情很是复杂;但是,如果拿不到玉玺回去,王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过了很久,王舜才抬起头来,对太皇太后说道:“作为下臣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话,然而王莽是必须要得到传国玉玺才肯善罢甘休的,太皇太后是不可能最终不给他的啊!”太后听了王舜的话语,感到很真切,害怕王莽威胁她和王舜,于是拿出传国玉玺扔在地上,玉玺摔坏了一个小小的边角。太皇太后对王舜说道:“我是老了快要死的人了,逼人太甚了,抢夺别人江山,小心一点啊——你们兄弟终究要被灭族的,不信就走着瞧吧。”王舜即得玉玺,就拿给王莽,王莽特别高兴。于是王莽御驾到正殿,接受诸臣的朝贺。群臣手舞足蹈,像山一样的呼喊完毕,王莽率领公、侯、卿、士捧着新制的皇太后御玺,送给太皇太后,遵从符命的意思,去掉了汉朝的名号,改用了新朝的尊号,颁授给太皇太后。

    当初王莽想改太后的汉朝封号,交换她的玉玺和绶带,恐怕太后不听,就小心翼翼说明了他的意思。而王莽的一位很是疏远的下属王谏,想讨好王莽,就上书说:“皇天废去汉而命立新朝,太皇太后不宜再称汉朝的尊号了,应当随即将汉的封号废弃,以符合天命。”王莽于是乘着车驾到了东宫,亲自以王谏的上书告诉王太后。太后自我寻思道:“当日为了弟兄子侄门,我费尽了心思,使得王家三世擅权,五将秉政,以致上干天象,也只有诛杀忠良之人,来庇护我的娘家人。等到哀帝驾崩,王莽其实已被免职到封国里面去了,是我派遣使者把他召来京师长安的,又违背忠臣何武、公孙禄的正义之论,亲自授给王莽以大司马的权柄,以至他一步步的唾手夺得了天下。今日倒好,还不能容忍我一个老朽的妇人了,还想废去我的尊号,岂不令人痛心疾首!”因此抱怨愤怒的说道:“王谏之言说的是啊。我干违抗圣命吗?”王莽看见太后喉中哽咽、泪流满面,明知太皇太后说的是气话,也因此说:“这样悖德的大臣,他的罪恶应当被诛杀。”于是冠军侯张永献上符命说:“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太后听言,难过得再也不想说什么,知道是王莽的主意,也无能为力了。王莽于是一面命令公卿大夫们捧着封给太皇太后的新室玉玺和绶带,一面用药酒鸩杀了王谏,让他自己喝下去,喝下去后,王谏就死去了。在第二天上朝到时候,封张永为贡符子。王莽既夺去了太后的汉朝的尊号,于是就立妻子王氏为皇后,立幼子王临为皇太子,立王安为新嘉辟,封王宇的儿子六人为公。王莽有四个儿子,长子王宇、次子王获、又次子王安、幼子王临。王宇、王获都在之前被诛杀而死,王安很荒唐诡怪,于是就以王临为太子,并大赦天下。

    于是,王莽下诏给刘孺子说:“可怜的婴啊,过去皇天保佑你的太祖,经历了十二世,享国二百一十年,能够保持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我亲力亲为的付出。《诗经》不是说过吗,‘诸侯要服从于周朝,但是天命无常’啊。朕今天封你为定安公,永远作为新朝的宾客。哎呀,敬天以后,就到你的位置上去吧,不准不执行我的命令。以平原、安德、漯阴、隔重邱的万户居民,地方方圆上百里,作为安定公的封国。将汉朝的祖宗之庙立于你的封国,准予穿着正朔的衣服颜色,世世代代祭祀你的祖宗,永远享历代的祭奠,任命孝平皇后为定安国太后。”

    太监读完策后,王莽亲自拉着刘孺子的手,流着眼泪鼻涕的叹息着说:“过去周公摄位,最终得以归还帝位。现在你是被迫接受皇天的威命,所以不得如意了。”假意哀叹了一会儿。不一会儿,殿下的中傅,就带着刘孺子下殿去了,让他站在北面,并向王莽称臣。

    接着,王莽又按照所献金匮的指点,凡是辅佐的大臣都予以封赏,以太傅左辅骠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师,封安新公;大司徒就德侯平晏为太傅,封就新公;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封嘉新公;广汉梓潼哀章为国将,封美新公;这是四位辅臣,位置在上公。太保后、承阳侯甄邯为大司马,封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封章新公;步兵将军成都侯王邑为大司空,封隆新公;这是为三公。大阿右弼大司空、卫将军广阳侯甄丰为更始将军,封广新公;京兆王兴为卫将军,封奉新公;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立国将军,封成新公;京兆王盛为前将军,封崇新公;这是为四将。王莽一口气封了共十一公。王兴,故城门令史;王盛,卖饼的人;王莽按照符命求得此姓名的十余人,两人容貌顺应占卜的卦相,都从平民之中录用,以表示神的意指,其余的人都被任命为郎。这天,还封了拜卿大夫、侍中、尚书等官职,共有数百人。凡是刘姓作为郡守的人,都降为谏大夫。改明光宫为定安馆,由定安太后居住。将以前的大鸿胪府作为定安公府邸,都安置门卫和使者监视管理。敕令那些照顾安定公的人,不得同刘孺子一起说话,刘孺子因此说不来人的话语,只能像猪狗一样的吼叫;常常在四壁之中孤独的长大,没有人给他一起玩耍、交谈,只是管他吃饭,也不教他文化。直至后来长大以后,也说不来人话,只会像动物一样哇哇乱叫,连六畜的名字都说不出来。

    王莽更改官名地名,纷纷叫法不一。为太子设置师友时,按照秩序命名叫大夫,唐林担任胥附,李充担任奔走,赵襄担任先后,廉丹担任御侮。又派遣拜谒者持安车和印信绶带,就拜楚国的龚胜担任太子师友祭酒。龚胜就推脱不接受任命,说:“我受汉朝的厚恩无以为报,现在年老了。怎么能够以一身侍奉两姓的朝代呢?”话说完后,知道王莽不会放过自己,还不如自己了断;于是就开始绝食了,过了十四天,就死去了。接着,王莽又召陈咸担任掌寇大夫,陈咸称病不肯答应。陈咸的三个儿子陈参、陈丰、陈钦都在官位上,陈咸都命令他们辞官回归乡里,从此闭门不出入外地,还是使用汉家的祭名祭祀。别人问他们原因,陈咸回答说:“我的先人怎么知道王氏的祭名呢?”

    王莽命令:“汉朝刘氏的祖庙在京师的,都拆毁了。凡是刘氏作为诸侯的,以户口的多少,划分为五等差使;他们之中已经为吏的人,都罢黜他们的职务,待在家中等候消息。”进而又说:“嘉新公国师凭借符命为我的四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都知道上天的命令,或献天符、或进贡吉利的话语,或协助捕杀控告造反的贼人强盗,进献的功劳很多啊。诸刘中与三十二人同祖宗共祖先的人就不要罢免了,赐姓给他们,让他们姓王。”只有国师刘歆以女儿配给王莽的儿子,所以不赐姓给他家,否则就是笑柄了。

    当初王莽作为安汉公的时候,为了谄媚太后,上奏尊称元帝的庙为高宗,太后晏驾后,当以礼配食等。等到王莽改太后号为新室文母,使她绝之于汉朝,不合得体配元帝,于是就毁坏了孝元帝的庙号,更名为文母起庙,单独设置元庙故殿;便为文母修建食堂,修成之后,名叫长寿宫。王莽因为太后爱好外出游揽观光,于是命令车驾去接王太后到长寿宫,摆下酒席宴请太后。王太后到了之后,看见孝元帝的宗庙被废,彻底被拆毁成了平地,太后惊吓得哭泣着说:“这时汉家宗庙,皆有神灵庇佑的,它有何罪过呢,你偏要毁坏它?假使鬼神无知,又何用建立宗庙呢?如果是鬼神有知,我是人家的后妃,怎么应该侮辱先帝的庙堂而作为我的食堂呢!”所以,整个过程中,虽然饮酒,但是一点也不高兴快乐,之后就不再说话了,任随你王莽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吧。自从王莽篡位之后,得知太后非常怨恨,就想尽办法献媚给太后,凡是能够取悦太后的,无所不作;然而,王莽越是这样、太后越是不高兴,弄得王莽也黔驴技穷了;毕竟王太后是汉朝刘家的媳妇啊。到了新朝建国的第五年,二月的癸丑日,太后驾崩了,享年八十四岁,也算是高寿了。三月间,王莽将太后葬在渭陵,与元帝合葬,但是从中修了一条沟来隔开。以长寿宫作为文母庙,汉元帝配食坐在床下,可笑可悲可叹啊!

    是怎么样的可悲可叹呢,请听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