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王朝 » 第六回 掘后坟王莽翼满 摄君位宗室懑抗

第六回 掘后坟王莽翼满 摄君位宗室懑抗

    第六回掘后坟王莽翼满摄君位宗室懑抗

    话说王莽坚决要发掘汉哀帝的母亲和祖母傅太后的坟墓,太皇太后不忍心、不同意;王莽固执的争着要去发掘;无论太皇太后则呢么组织,王莽也不听。于是付诸行动,派遣营造坟墓的将作、工匠、士兵,前往渭陵挖坟。当时在位的公卿大臣接受王莽的指使,都争着献上钱帛,派遣子弟及诸生、各方劳力很好的役夫,一共有十余万余人,都带着工具前往帮助开挖。

    队伍首先挖开了傅太后的坟墓,再挖掘的时候,这座巨大的坟墓倒塌下来了,压死压伤几百人,王莽利用大家凑集的钱赔付给了这些被压死压伤的人,作为基本的补偿。等到挖开丁姬的棺椁时,椁室里面喷出了火焰,高达四五丈,军士们用水浇灭后,才得以进入丁姬的棺椁中。棺椁中的器物都烧毁了,原来的棺材都名叫梓宫,华丽的衣服珠宝和玉石很多,金镂玉衣也还在,王莽命令将玉石的棺椁换成木棺,将她们身上的金缕玉衣剥下来,由于是金镂玉衣过着,丁姬的身姿还是没有腐烂,就光裸着身子放在木棺里重新草草被埋葬了,草席也没有一床。民间听说这件事情,特别是刘氏的后人都气愤不已,但是没有人敢说话。

    随即工人们又撬开了傅太后的棺椁,她的尸体就早已腐烂了,臭气熏天,数里之外都闻到了。这时,又莫名其妙的飞来一群群的燕子,足足有数千只,衔泥土来共同投入到丁姬被埋葬的新墓中。一时间,类似这样的怪现象就有好几起,好像是触怒了上天似的,让人不解。王莽听说之后,也非常害怕遭到天谴,只好频繁的燃钱祷告,祈求保佑,并连说自己以后绝不再这样做了。

    汉平帝,这时年龄十三岁了,颇有知识,看见王莽所作所为欺诈虚伪,特别是还发掘祖上的坟墓这件事情,令王太后和满朝生畏;并且看见王莽一天比一天惨毒起来;在朝中,又党羽遍布,汉平帝虽在帝位上,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毕竟是一个小孩子,还举目无亲,就好像坐在樊笼一样,常常是没有丝毫笑容、一脸愁容挂在脸上,内心很是焦躁不安的;但是由于年少,也藏不住,所以无法老成。王莽早已看在心中了,害怕汉平帝一天天的长大了,掌握了实权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决心采取果断的行动来弄死汉平帝,再召一个更加小的人来作为傀儡,以便控制,继续大权独揽。于十二月的腊八日,王莽亲自端上一大碗椒酒,遂置毒在酒中,命令汉平帝喝下去,说是对他的病有好处的。汉平帝才刚刚喝下去,顿时觉得腹中焦热如火,五脏六腑都要爆裂一样,于是大叫着说:“王莽弑君了、王莽弑君了。”王莽急忙以他胡言乱语为理由,命令左右的人将他扶到宫中,用一张毛巾堵住他的嘴鼻,不仅不让他说话,还不准他出气,汉平帝就连毒被捂的死去了;王莽自己却奔到泰畤请命。泰畤,就是元鼎年中设立的大乙及皇帝的祠堂,在甘泉殿中。王莽到了泰畤,戴上壁玉拿着圭玉,从怀中取出自己所作的愿意以自己的身子代皇帝去死的策文,藏在金滕中,放置在前殿,告诫大家不得说出去;于是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宫中服侍汉平帝的丫鬟们就传出话来,说汉平帝已经驾崩了。王莽假意哭泣之后,草草处理了后事。

    当时,汉元帝的世系己经没有后代,而汉宣帝的曾孙现在为诸侯王的有五人,位列侯位的广戚侯刘显等有四十八人,王莽皆讨厌他们已经长大了,难以控制;于是说:“作为汉平底的兄弟,不得选为皇位继承人。”于是,选了元孙中最年幼的广戚侯刘婴作为皇帝继承人。刘婴年龄才二岁,王莽推说这是占卜和卦象最为吉利的,所以选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这是王莽的把戏。

    这个月,前辉光的谢嚣奏报武功县长孟通疏浚水井时,挖出一块白石头,上部是圆形,下部是方形,上面有朱红色文字,写着“通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神秘的符命兆告从此开始了。王莽让王公们把这件事禀告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说:“这是欺骗天下人的把戏,不能照办。”太保王舜对太后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没有别的办法,如果要阻止他王莽,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再者,王莽并不敢有什么野心,只是想要一个代行皇帝职权的名义,加强权力,镇服天下罢了。”太皇太后听后也就只好答应了。

    王舜等人就共请太皇太后下诏说:“听说上天生下百姓众生,不可能互相治理,给他们设立君主去统治管理他们,是必要的。要是君主年龄小,一定要有人受委托去摄政,然后才能承受上天的布施从而完成对人世的教化,让众生健康成长。《书经》上不是说过吗?‘上天的职能,人们应该去代理。’朕在孝平皇帝幼年的时候,暂且统摄朝政,望他长大成人,把政权交付给他。如今他短命而逝,呜呼哀哉!我已命主管官吏征召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挑选合适的人继承孝平皇帝的皇位。玄孙还在襁褓之中,如果没有品德最高尚的君子,谁能保护他?安汉公辅佐朝政已经三代,多次受到皇上的赏识,安定朝邦、光大了汉室帝王基业,统一了全国,发展到了制礼作乐的大好形势,和周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接受的符命是相同的。如今前辉光谢嚣、武功县长孟通上报丹书白石的符命,朕仔细地思索其意,说做皇帝的意思,就是代行皇帝的职权。有了法制成功就容易,不是圣人就不能建立和完善法制。应当让安汉公登上皇位,做假皇帝,代行皇权,仿周公的成例,把武功县作为安汉公的采邑,起名叫汉光邑。至于需要什么典礼仪式,有关官吏要上报,及时落实。”

    于是大臣们上奏说:“太后的圣德昭示于全国,深刻领会到上天的旨意,下令安汉公居位摄政,代行皇权。臣等听说周成王年龄幼小,周朝的治国之道未行,周成王不能恭敬地侍奉天地,继承和发展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事业。周公权衡当时的形势,居位摄政,于是周朝的治国之道,就得以确立了,王族得到了安全;如果不居位摄政,就恐怕周朝会违背上天的旨意。《尚书》上说:我们继承事业的子孙,如果不能恭敬地服侍天地,断绝失去先王的光明正大之道,卿大夫的家臣不知承受天命的不容易。天应辅助诚信的人,才不会失去天命。解说经义的文章说:周公戴着天子的龙冠,坐北向南接受臣子们的意见,并据此发号施令,常把自己的意图称作周王的命令。召公是贤人,不了解圣人的意图,所以不高兴。《礼记·明堂记》上说:‘周公在明堂接见诸侯,像天子一样,背靠着画有斧形的屏风面向南站着。说的就是周公站在天子的地位,经过六年的时间,接见诸侯,制定礼制,创作乐教,从而使天下人心悦诚服。当时武王刚去世,作为丧服的穿戴都还没有脱下来;从这一点来说,周公开始摄政就居天子之位,并不是六年之后才登上台阶就位行事的。《尚书》中失散的《嘉禾篇》说:周公捧着香酒,站在堂前的束阶上,迎接大臣登上台阶升殿,赞辞说:‘代理皇帝总理朝政,天时地利人和、百业兴旺、君臣和睦、庄稼丰收!’这是周公代理天子时,司仪的人所称道的。周成王成年后,周公就交还了政权;《尚书》上记载周公的话说‘朕把明君的权力归还给您’。周公常把自己的意图称为周成王的圣命,独立自主地处理政务,不请示汇报,所以说周公把明君的权力归还给了周成王。我们请求,安汉公要坐上皇位,代行职权,身着皇帝的服装,头戴龙冠,背靠摆设在门窗之间的斧形图案屏风,面向南方接受群臣的朝拜,处理政务。他出入经过的地方要戒备清道,禁止通行,平民和大臣对他要自称奴仆,全都照天子的礼制办。在京郊祭祀天地,在皇家大堂祭祀祖宗,在宗庙纪念圣主,祭祀各种神灵,赞辞称安汉公为假皇帝,平民和臣子则称他‘皇帝’,而他自称‘予’。公平处置朝廷事务,常用皇帝诏书的形式,称为‘制书’,以秉承和顺应上天的苦心,辅佐协助汉朝皇室,维护孝平皇帝的安全,成就了受委托居位摄政的大义,使治国安邦的教化得到兴盛。但他朝见太皇太后、孝子皇后时,都要恢复臣子的礼节。他可以在自己的官署、宅第、封国、采邑独立自主地施行政治教化,按照诸侯礼制的成例办理。我们冒死罪请求。”太后下诏说:“可以。”第二年,改年号叫居摄。

    居摄元年正月,王莽到长安南郊祭祀天神,到东郊迎接春季的来临,在明堂举行大射礼,招待三老、五更,典礼结束后就回去了。设置柱下吏史官五人,俸禄同御史一样,让他们旁听王莽处理朝政,侍立两旁分别记录他的言行。

    三月己丑曰,立宣帝玄孙刘婴作皇太子,号称孺子。任命王舜为太傅左辅,任命甄丰为太阿右辅,任命甄邯作太保后承。又设置了四少的官位,俸禄都是二千石。

    却说汉朝当初刚刚取得天下的时候,受到秦朝孤立无援影响的启发,大肆分封同姓子弟们,用以镇守安抚天下,保卫西汉的王室,到汉景帝时,由于实现消藩政策,激起了七国诸侯王的反叛,后来主父偃又劝说武帝实现了推恩令,用以削弱诸侯国,诸侯国就逐渐衰落、造反现象就没有了。汉哀帝、汉平帝的时候,王莽专权,刘氏的宗室门还阿谀逢迎的依附取悦王莽,所以王莽肆无忌惮,得以纂权立国,竟然公开将汉朝的天下改为新朝。

    此时,却恼了一位刘氏的宗室,就是安众侯刘崇,他愤怒的说:“王莽谋纂逆的形迹已经很显著了,还要以对待周公的礼节来对待他,难道天下的人都是聋子和瞎子吗。”因此,刘崇就和他的诸侯国相张绍谋划说:“安汉公王莽专制朝政,必定要危及刘氏的政权,天下人都对他不认同,但是都不敢首先起来举事反抗,这是我们宗室的耻辱啊。我统率宗族作为先锋,四海之内的人必定响应跟随。用以识破王莽的奸计和丑恶嘴脸。”张绍回答说:“人那能够没有一死呢,为国家社稷而死,比卑恭屈膝的活着好得多嘛。何况是为了忠义而首次起事呢,虽然起事不一定会成功,也为后来起事的人鼓足勇气也好啊。”于是,就召集跟从的一百余人,进攻宛城,没有多久就失败了,一百多人全部战死了;其家族全部被灭族。

    张绍,就是张竦的房族之中的长兄。张竦于是就与刘崇家中的族父刘嘉,负荆请罪,王莽赦免了他们的罪过,张竦就为刘嘉写了奏书说:“建平、元寿年间,皇帝的大统几乎绝灭,宗室几乎被遗弃。承蒙陛下的圣德,精心救助、刻意扶持,用心帮助辅佐,国家的命运才得以延续,皇家的宗室才有了希望。你临朝统领政治,统一发号施令,行动都以宗室利益为先,录用人才也以九族为首,并对于旁系的支亲也予以照顾;建立向南方的诸侯王、诸侯国,也有上百个,挽回了即将要绝灭的诸侯国,使将要灭亡的诸侯国也得以延续,因而获得同等地位的人,重新成为达官贵人,成批成批的,这是在伪汉朝宗室的延续出力啊。你修建大学学堂,建立举办会典辩论的明堂,颁布上天的法度,传播盛朝的礼仪教化,让全国的人来朝拜,宣扬圣朝的文治武德。对刘氏宗室的诸侯,都增加封赏的土地。天下对您的赞颂声音不断,人民伸着脖子哀叹,对你歌咏不绝,满天下都是。国家之所以这样让臣民信服,建设得这样俊美,有此威名,人民享受这样的福祉,受此特殊荣光的原因,难道不是太皇太后日夜夙愿、陛下朝夕操劳警惕感念的结果吗?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派繁荣盛景呢?这是因为:在陛下的统领下,在混乱的时候则依据法理来治理,在危险的时候则迅速使其安定,在遇到祸害的时候则给大家带来福气,在国家君主要断绝的时候找到继承的大统,国家君主年幼的时候则代理他承担他的重任。晨昏夜晓、寒来暑往、朝朝暮暮、年年月月,您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没有时间来休息。使国家这样生生不息的原因,都是为了天下众生,也是为了刘氏的江山永固。国民无论聪明还是愚蠢的、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年老或年轻的,都深谙这其中的道理。而安众侯刘崇却独自怀揣着悖离蛊惑民众的心思,操纵着叛逆的思想,带领民众想反抗,想危害国家、想荼毒百姓。他的行为丑恶得让人不忍心听闻,他的罪恶没法不被诛杀;这真是为臣们的仇恨、国家的敌人、社稷的盗贼、天下人的祸害啊——罪该万死、活该被千刀万剐。所以,他的亲属也一同被诛杀来表明他的罪恶,当地的人民反叛他并打击他的部众。最终,他没有能够前进半步,前进或后退都遭受祸殃,上至百岁的老母,下至孩提的儿子,都被斩杀,并将头颅悬在竹竿上以警示大众。头颅上的珍珠首饰还在,就被悬头示众,难道不是悖逆的下场吗。我听说古老已经叛逆的诸侯国,既然已经被诛杀讨伐,而且毁灭了他的宫室,也是作为被污染的城池看待,藏污纳垢的地方,名字也叫凶废墟。即使生长了丰富的菜果蔬粮,但是一般人也是不吃的。这样的地方,只好四面筑墙围起来,在上面盖上遮蔽的东西,表示不得通行;告诉各个诸侯国,出门看见了,要引以为戒。现在的天下,听说刘崇造反了,都想拿着宝剑追逐呵斥痛骂他;先到的人,就砍断他的颈,刺进他的胸,分割他的身躯,切开他的肌肤;后到的人就想拨掉他的门牙,再推倒他家的院墙,捣毁他的房屋,焚毁他的器物,让他的物品也应声倒地,被砸成齑粉。而刘崇宗室们对他尤其痛恨,说起刘崇来就恨得咬牙切齿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背恩弃义,就是他不知道注重道德的原因。他的那些宗室住得远的,有幸先听说,都不胜愤怒的痛骂刘崇的行为;表示愿意从宗室开始,提倡仁义道德君臣父子,于是他们都负荆请罪,急速来到南阳,将刘崇的宫室作为养猪的看待,命令恢复古制,等到刘崇的地方都是以前一样的土地了,才赐给诸侯,用于永远的监察和驯戒。我要和四辅的公卿大夫们一起商议,说明好的和坏的地方,用以明示天下。”

    王莽接到刘嘉上奏的奏章之后,非常高兴,就以杜衍曾经的食邑的农户上千人的地方,封给刘嘉,任命为师礼侯;刘嘉的儿子有七人,都被赐爵为关内侯,又封张竦为淑德侯。因此,长安的人对此就说:“想要封侯,就要经过张伯松的上奏;武力战斗还不如张伯松巧妙运笔拍马问候。”伯松,就是张竦的字;由于张竦一直鞍前马后的写一些文章和奏疏来赞誉王莽,多为王公贵族们讨好王莽出力,当时的人没有不暗地里唾骂并私下嘲笑他的,而张竦却自以为洋洋得意的样子,自认为文采风流能觅封侯,动辄就长篇大论的为王莽喝彩献媚。

    张竦的祖上张敞,是汉宣帝时的名臣,多次治理动乱的州郡,都管理得有声有色的,为政的时候,都以实用的经术来辅助,深得皇上信任。又曾经为老婆画眉毛,有个监察的人就上奏书弹劾他,皇上问张敞是不是真实的,张敞回答说:“我听说闺房之内,夫妻的私情,还有比为老婆画眉毛能表达夫妻真挚情感的吗。”皇上喜爱张敞的才能,也没有责备他。那个时候,王太后多次外出游猎,张敞就上书劝谏,之后王太后就再也不出去游猎了。当时,霍氏的后家富贵很有权力,张敞当时是山阳的太守,听说这件事情后,当即上书劝说;认为辅佐的大臣专政,外戚位高权重了,君臣的区分就不明显了。因此,请求罢了霍氏三侯的官职,派遣他们到自己的封国里面去了;至于对卫将军、张安世等,应该赐给拐杖让他们休息,在适当的时候再召见,天下就会认为陛下没有忘记功德,而且朝臣也非常知道礼节;这样,霍家世世代代就没有忧患和痛苦了。张敞的计策,皇帝认为很好,但是不能使用。当时如果听了张敞的话,那么霍家就没有后来被灭族的祸端了。纵然霍光能够议定大计,用以安定宗庙、平定天下,功劳和忠心无人能比;可惜不学无术,不能自己收敛和管住妻子儿女,最终全家被杀,祸及宗亲,使千年后的人们空自悲伤惋惜。汉宣帝,之前不能听从张敞的策略,之后又没有生下一二个孤幼君主,用以作为接纳功臣忠勇之士的帝王;张敞的一个上疏就足以昭鉴后世,那么汉朝就不会重蹈覆辙。假如在汉元、汉成、汉哀、汉平帝的时候有像张敞一样的刚直慎重的大臣,那么,王凤尚且不能专权,又怎么会有王莽的窃国盗玺呢!张竦的无耻,深深的沾辱了他的祖宗啊。后来,张竦死了,没有儿子,于是就绝了张敞的后代了。

    却说王莽得道张竦的奏书,正在狂喜兴奋到极点的时候,既然已经封了刘嘉、张竦等人,就索性又封王舜的儿子王匡为同心侯、王林为悦德侯。这时,孔光已经老死了,于是就封其孙孔寿为合意侯,封甄丰和他的孙子甄匡为并力侯,增加甄邯、孙建各三千户作为食邑。正在封赏诸臣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宦官,拿着羽书仓惶的进入大殿,跪下来报告说:“现有东郡太守翟义已经造反,带领精兵十万,所向披靡,就要打到长安了,各个郡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般飞来长安。”

    王莽吓得不轻,急忙掩饰住内心的惶恐,从太监手中取过告急的插着羽毛的八百里加急文书来观看。王莽未看完奏疏,就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面如土色……

    不知到报来的翟义部队是何等利害,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