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行者见闻录 » 第十四章:青龙观

第十四章:青龙观

    阳光透过客栈的木窗,洒在张有才的身上。他来到客栈的大厅,点了两个小菜,准备享用午餐。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向小二打听起来关于青龙观招收弟子的情况。

    小二热情地为他介绍:“客观,青龙观乃是我们琼山镇的一大名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他们每隔几年都会对外招收弟子,不过一般都是15岁以下的孩童。像您这个年纪,怕是只能考虑外门了。”

    张有才听后不禁眉头紧锁,他原以为年龄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却没想到在这里却成为了一个难关。他有些不甘心地追问:“那外门弟子都是做些什么?与内门弟子有何不同?”

    小二看着张有才满脸的好奇和期待,叹了口气道:“内门弟子才是弟子,才能学习武艺,外门弟子名义上是弟子,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为观里劳作,像是种植药材、打扫庭院等琐事,都是些需要耐得住性子、不怕吃苦的差事。”

    张有才听后,心情有些沉重。他原以为拜入青龙观,便可以开始真正的修行之路,没想到外门弟子本质上只是个打工的。他默默地吃着饭,思绪万千。张有才听后,心情有些沉重。他原以为拜入青龙观,便可以开始真正的修行之路,没想到外门弟子本质上只是个打工的。

    他付了钱,默默地离开了客栈,一路上都在思考,看来自己想学只法,并不是一些钱财能解决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开放,难度很大。

    张有才听后,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看小二。他深知自己把这件事想简单了,学习这个世界的规则,和上世的科学不一样。

    几天后,张有才坐在客栈的角落,默默地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张有才听后不禁一愣,疑惑地看着他。经过这几天的了解,张有才也大概了解了这青龙观,在本地人看来外门就是一个工作,并没有任何别的期待。对于内门,更是一丝的神秘色彩都没有。他们觉得更多的就是一个披着道观的江湖门派。就说客栈老板家的孩子吧,到了年龄也并不会送他们进去的。因为这武艺不是免费学的,是要去为门派打打杀杀的。”

    他原本以为拜入青龙观是一种荣誉和修行的机会,却没想到在本地人看来只是一个工作而已。他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心中对于青龙观的向往也减少了几分。

    看来符咒和荒村经历也许在这个世界并不普通寻常。

    客栈老板走过来,看着他一脸沉思的样子,开口道:“客官,我看您这几天一直在这儿打听青龙观的事情,怎么着,是想拜入他们门下吗?”

    张有才点了点头,配合着老板道:“是啊,只可惜我年纪大了,只能考虑外门弟子。”客栈老板听后,笑了笑,道:“那您算是找对人了。我和青龙观的管事挺熟的,他经常过来喝酒,招个人进去易如反掌。”

    张有才本着既来之则安之,别的地方也不一定比这里更靠谱,想着想着有些失望的情绪消散了许多。他知道自己可能并没有完全了解青龙观的真正面目,但至少这里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机会。他决定先从老板这里入手。

    他向老板道了谢:“那有劳了。”

    客栈内,张有才静静地坐在一角,等待着消息。这已经是第三天了老板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大概内容就是,免面试,直接去青龙寺上岗。

    当老板代表管家与张有才交涉了费用事宜。张有才掏出一些铜币,心中却忍不住泛起一丝苦笑。这些铜币大约只够支付一天的住宿费,“中介费”,这个词冒了出来,相当于前世劳动力市场中常见的那种,收取工资的百分之十,只有不太好招人的工作才会这样。

    交完费用后,张有才没有过多停留。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整理好为数不多的行李。一个破旧但结实的背包,几件换洗衣物,以及符咒和纸笔。

    背上行囊,他走出了客栈的大门。门外,阳光明媚,微风轻拂。通往青龙观的山路并不陡峭,但足够崎岖。路上,他遇到了许多香客。他们或步行或骑马络绎不绝。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跋涉,张有才终于走到了青龙观的山门前。他抬头望去,只见青龙观依山而建,气势磅礴。观门高大宽敞,两侧镶嵌着两块巨大的青石,上面分别刻着“青龙观”三个大字,笔力苍劲有力,透出古朴庄重的气息。

    他穿过观门,进入青龙观的内院。只见庭院宽敞整洁,古树参天,花香四溢。一座座古朴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庭院四周,青瓦红墙,檐角飞翘,雕梁画栋,每一个细节都透出精致和美感。

    他顺着石子小径往里走,不时能看到身着青袍的道士在忙碌地穿梭其间,或是打扫庭院,或是浇灌花草,或是修炼打坐。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平静的笑容,仿佛已经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他来到青龙观的大殿前,抬头望去,只见大殿气势磅礴,飞檐翘角,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大门的两侧分别镶嵌着两块巨大的青石浮雕,上面雕刻着两条栩栩如生的青龙,翻腾云海之间,神态威严。

    张有才走进大殿,立刻被一种肃穆而神秘的气氛所笼罩。阳光透过琉璃瓦缝隙洒落在地面,映照出五彩斑斓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气息,仿佛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大殿中央是一座巨大的三清神像,神像面容庄重而慈祥,身披华丽的锦袍,玉带缠身,手中握着法器和宝剑,透露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气质。神像前的供桌上摆放着各种供品,有鲜花、水果、香火等,每一件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准备,彰显出人们对神祇的虔诚和敬畏。

    大殿两侧排列着整齐的长凳,上面坐满了前来参拜的香客。他们或闭目静坐,或低头默念经文,或手持香火虔诚地跪拜在神像前。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虔诚和期待,仿佛在这里能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张有才注意到,这些香客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年轻的夫妻和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此刻他们都聚集在这里,共同追求着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香火的烟雾在大殿内弥漫开来,与阳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景象。张有才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慨。他知道这些香客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更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