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综武:我龙小云,江湖共主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开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开局

    张孝同听了龙小云的话,先是一愣,随机脸上带着冷笑的看向龙小云。

    “龙少爷口气不小啊!”

    张孝同站起身来,指着内堂外对着龙小云说道:“你知不知道如今单单保定府内有多少饥民?”

    “保定府外,又有多少饥民?”

    “整个保定府,整个北直隶的粮价都已经疯涨,一石糙米都已经到了六钱银子的地步!!”

    “这个节骨眼上,别说我张某人舍不得一套宅院,即便是将我们三人倾家荡产,对于灾民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三家?

    原本沉默不语的李信微微一愣,这说着说着怎么还把他也扯进去了?

    倒是韩忠,一言不发的盯着龙小云。

    他现在和龙小云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龙小云要疯,他就只能捏着鼻子跟注了。

    张孝同说的急了,随后坐下灌下一口茶水之后,这才又道:“用银子换名声这样的事情,长个脑袋就能想得出来,可问题是银子从何而来?粮米又从何而来?”

    看着张孝同起伏不定的胸口,龙小云微微一笑,手不紧不慢的伸入怀中,取出一张典当票来。

    张孝同没有搭理龙小云,到是一旁的韩忠,上前结过了典当票。

    “原来如此……”

    看到手中的典当票,韩忠的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在场的几人都是活成了人精的货色,韩忠神情的变化他们自然看在眼中。

    张孝同狐疑的上前,从韩忠手中接过典当票。

    这是典当他这座宅院的典当票,只是最后落款的地方,却是兴云当铺!

    “张大人卖宅子只是一个噱头,而且这个宅子是典押到兴云当铺的,左手倒右手而已!”

    龙小云看着张孝同狐疑的神色,开口解释道。

    “那银子呢?”

    张孝同明白龙小云的用意,只是这么一来,银子从何而来?

    “银子兴云钱庄有……”

    龙小云说的不紧不慢,可一旁的李信却急了。

    “你不会是想要动我们的那一份吧?”

    李信看着龙小云,眼神不善的问道。

    龙小云竖竖肩,无所谓道:“这是一笔大买卖,其中不单单关系着银子,还有三位屁股底下的位置,谁若是不愿意,我绝不强求。”

    “买卖?”

    李信一愣,感觉脑子多少有些不够用了。

    “既然是买卖,没有投入哪有收获?”

    韩忠最先站出来,从怀中掏出一份地契交给龙小云道:“既然龙少爷这么说,那咱家也不吝啬出一份力。”

    “你呢?”

    龙小云手下地契之后,抬头看向一旁摇摆不定的张孝同。

    张孝同看着龙小云,最终还是咬咬牙,将宅院的地契交了出来。

    “那就这样,明日拜托知府大人告示全城,知府大人于镇守司总管大人牵头,变卖家产宅院购粮救民,保定府城内四门开设十六处粥厂!”

    说罢,龙小云便要起身,却被张孝同拦下。

    “这告示没问题,可开设粥厂的粮米从何而来?”

    “就算兴云钱庄出银子,可一旦大规模收购粮米,粮商肯定会借机抬高粮价,这样一来不是适得其反了?”

    张孝同明白,现在城内虽然有不少难民,可市场还没有崩溃,至少一大部分人还能活得下去。

    可一旦衙门带头开了这个口子,市面上的粮价就会疯涨,到时候牵扯的可就不仅仅是难民了!

    “涨价?”

    龙小云嘴角微微上翘,冷声说道:“我就怕他们不涨!”

    “晚上我会将银票送到知府大人与韩公公的府上去,至于粮米,就麻烦两位明日派心腹去去兴云粮行便是。”

    说罢,龙小云直接起身,朝着内堂外走了出去。

    不过在跨出内堂外的前一刻,转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李信。

    李信一个刀口上舔血的武夫,被龙小云这一个眼神看的浑身一激灵。

    “即使如此,那咱家也告辞了!”

    韩忠看了一眼李信,随即也转身离开了内堂。

    内堂中,只剩下了两个往日在保定府互相看不顺眼的官老爷。

    “你信他?”

    等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李信微微抬起头,看向张孝同问道。

    张孝同闻言,没有回答这个对手的话,只是四下环顾了一圈装修豪奢的内堂。

    “从他将我们在保定府的利益全都绑在一条船上的时候,你我就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

    张孝同说完,没有理会站在原地的李信,自顾自的离开了内堂。

    李信一个人待在内堂,脸色一阵阴晴不定的变换之后,微微长出了一口气。

    当天夜里,一份与韩忠和张孝同一样的地契,送到了兴云典当行。

    第二日,晌午一过,整个保定府都炸开锅了!

    知府大人连同镇守司的大人们,连同家宅都典当了,就为了筹银救民!

    一开始,这些话传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毕竟官老爷又不痴不傻,怎么会将自己千辛万苦搜刮来的家当用来赈灾?

    能在朝廷下拨的赈灾款项中少动的手脚,他们都阿弥陀佛了!

    自掏腰包?

    从来没听说过!

    可逐渐的,就有经过知府宅院的人看到,里面的家眷大包小包的都搬了出来,直朝着知府衙门而去。

    衙门的内衙,本就是用来安置官吏家眷的地方。

    只是有些手头宽裕的官员,大多会在城内好的地段置办宅院。

    更有甚者,还见到镇守司的官老爷们和知府衙门的人,一起到城中粮行运粮。分别遣往保定四门。

    这下子,不管再怎么怀疑,那热气腾腾的粥厂却做不得假。

    十六个粥厂不多,连内城的难民都救不过来。

    可对于那些已经绝望的难民来说,这总归是一点不大不小的希望不是?

    灾民们都朝着粥厂蜂拥而去,十六个粥厂外围,皆有兵马司兵卒看守,虽然人多倒也不算太乱。

    而且每一锅的粥米当中,都被掺进去一些细沙。

    这也是龙小云的主意,这样一来,可以杜绝有些人浑水摸鱼。

    灾民们干瘪的眼神中有了盼头,而那些城内的大粮商们,嘴角也微微勾了起来。

    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