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家致富忙 » 第二十五章 夏收

第二十五章 夏收

    从几日前起,莫二郎就开始盯着田里的稻穗了。可能是去年洪涝,导致土地肥力不够,千禾县和临近几个县的稻谷都晩抽穗了将近半月。

    莫林山送莫三娘过来时,也安慰了莫二郎,叫他莫急,等稻穗多灌灌浆再收割。村里的老人已经看过了,天气合适,再长长还能压压称。

    桃花村的林村长也是这个意思,毕竟他是吕员外家的管事,消息灵通,专门召集了村民们说了这事儿。

    于是,千禾县的夏收时间就延后了。

    直到三日前,县衙就开始发出了通告,告知村里三日后就可以组织夏收了。收到消息的村长也第一时间通知了村民。

    今日,是县学最后一天上课,明日起放三日的农忙假,鼓励学子披荆莽,事农桑。谷雨一家商量后,也决定暂停摆摊三日,先把粮食抢收回来才是正经。

    而有了县学作为典范,各个书院私塾也跟着放三天假。这就是说,自从去了私塾就未曾回过家的莫明礼和义哥儿今儿也能回来了。

    想着今日是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摆摊,况且还需得等莫明礼和义哥儿下学,食摊上的食材比往常备多了一半。同时,也把放假三日不出摊的消息告知了食客,食客中大多数都是学生和夫子,虽然不舍,却能理解,只是还是难免多买了几份,毕竟可是要有三天吃不着了呀。

    眼见时辰差不多,谷雨就跟李氏说了一声,和提着食盒的莫大郎来到了竹清书院。想着明日就得在家农忙了,断是抽不出空儿来给夫子送吃食,便趁着今日送多几样。

    到了竹清书院门口,已将近下学,谷雨没把食盒递给阍人,而是让莫大郎放在边上,便让莫大郎回去帮着收拾食摊的东西了。

    没一会儿,钟声“咣咣咣”地敲响,下学时间到了。寂静的书院,郎朗的书声渐渐消失,喧闹嬉戏声,匆匆的奔跑声很快就传了出来。

    一眨眼,谷雨就见到有两三个四五岁的幼童宛如鸟儿逃离囚笼般飞了出来,后面似乎是书童的男孩则是背着书箱,气喘吁吁地跟在身后。偶尔见到夫子学监,就急刹车,装模作样地走几步,一看不见人影,立马又跑了起来。

    学监夫子见是几个幼童,也没有多计较,只意思意思训斥两声,便轻轻放过,拂袖让他们离去了。

    谷雨在门前的板凳上看的一清二楚,若不是不好吃东西,她都想嗑个瓜子儿了。很快,路上的学子就多了起来,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放假的喜悦。

    要出书院的人多了,阍人也不好再让谷雨坐在门边上。谷雨乖乖起身,站在外门边上,垫着脚尖找人。

    但谷雨显然是想多了,就她那小身板,在人来人往的学子中,根本就溅不起一点儿浪花。

    还是义哥儿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在门口边儿上探头探脑的谷雨,拉着莫明礼过来找。

    当义哥儿看着眼前加大版的食盒,忍不住默了默,问道:“小妹,你这次准备了啥?”

    谷雨轻咳了下,道:“也就是些新鲜吃食,以及一些饼干,零食,茶包之类的。快送进去罢,待会儿若是夫子走了可如何是好?”

    义哥儿只得和莫明礼一人提着一边儿手柄,吭哧吭哧把食盒抬了进去。不巧孙夫子正在给几位高年级的学生答疑解惑。两人就没有打扰,只把食盒送到了孙夫子的小厮手上,就恭敬告退了。

    待送走所有学生的孙夫子略显疲态地从书房中出来时,见到那加大版的食盒时,表情是何等哭笑不得暂且不提。

    反正莫明礼和义哥儿就很是快乐地牵着谷雨的手,兴冲冲地来到了小食摊上。

    这会子食摊正忙,许多学子正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食摊上,李氏几人忙得一脑门子汗。

    顾不得多说,莫明礼和义哥儿撸起袖子就忙上了,偶尔还会遇到几个同窗,都是匆匆寒暄几句就拜别了。

    待收摊时,已是半个时辰后了。因着明日就要农忙,莫大郎和小方氏早说过要带仨个孩子直接从县城坐牛车回大坡村,就不回桃花村了,莫小山也会一起回去,忙完三日夏收再跟着莫大郎等人过来上工。

    莫三娘就不必回去了,山上不好种地,主要都是果树为主,耕地少,卫大爷自个儿就能搞定,再不济卫木安也能搭把手。

    也因此,卫大爷才让莫三娘在夏收前过来,就是知道莫二郎家人手不够,想着让莫三娘多帮衬帮衬。

    送走了莫大郎几人后,莫二郎也从桃花村过来了,驾着骡车接谷雨几人回村。映照着天边的晚霞,路上行人匆匆,莫二郎高兴道:“明日定是个好天气!”

    .......

    次日,果然晴空万里,太阳肆意地挥洒着热意,天空是澄净的瓦蓝,只偶尔飘来屡屡白云。

    稻田上的水早就放干了,只是土地依然泥泞湿润,一脚一个坑。莫二郎早习以为常,挽起裤腿,拿起镰刀,就下了地。

    李氏虽是女子,但在农家,真没这般多计较,要穿着个草鞋下地,都不用走两步,那泥涡就能把鞋子给吞了。这是要干活还是糟蹋鞋子呢?所以,无论是插秧还是割稻,无论男女老少,一般都是打赤脚上的。

    此时,谷雨也在地头上,头戴宽沿草帽,穿着长衣长裤,袖口紧紧扎住,裤腿挽起,背上背着竹篓,和信宝跟在后面捡掉下来的谷子。

    其实,谷雨割谷也是一把好手,她五岁时就能下地割谷了,一开始还很慢,但随着年岁增长,她的技术愈发好了。等到初中时,她和哥哥一天能割两块地呢。

    当然,小孩子拿镰刀是有危险性的,父母也会叮嘱一定要小心,却不会真的制止。夏收就那么几天,再小也是个劳动力啊。要知道,在她走路还不利索的时候,她都要拿着小锄头在地里除草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来都不是轻飘飘的一句话,而是农家儿女的真实写照。

    可惜,家里的镰刀不够,原本只有两把的,还是前几日才又多买了两把,刚好给义哥儿和月娘用。

    谷雨和信宝就只能在后面跟着捡谷子了,毕竟田间掉落的谷穗不少,谁家都不舍得丢。

    谷雨一边小心地捡着地上的谷子,一边很是小心谨慎地四周观察。蜘蛛蚂蚱之类的小虫子谷雨是一点儿都不怕,这玩意儿见多了,她怕的是蚂蟥。

    天知道,这玩意儿简直是她的童年噩梦,每次见到都能起一身鸡皮疙瘩。在现代时,她从来不会因为贪凉快就脱雨鞋下地,就是怕这玩意儿上脚!

    可这个时代没有雨鞋,靴子买不起,草鞋又防不住,她只能赤脚下地。搞得她只能像个特工一样,轻手轻脚,时刻注意每一个坑坑洼洼,尽量走在茬子上。

    待到日头高高升起时,三娘提着食篮过来了。本来她是想跟着下地的,但莫二郎和李氏阻止了,只说需要个人照顾家里,做饭洗菜,才把她劝住了。

    在夏收期间,一般家里都会吃三餐,要不然真的熬不动,体力消耗太大了。莫三娘力气不大,揉面总是差点儿火候,但做普通饭食却是没问题的,饭菜都有滋有味。

    众人吃饱喝足,歇了会儿,就下地了。而莫三娘则是把碗筷收拾好,留下了几个装满水的竹筒,提着篮子回去了。

    等割了将近三亩地,莫二郎就停了下来,把割好的稻谷一摞摞搬到大路上,抽出打谷棒开始啪啪地锤着稻穗,给稻穗进行脱谷。

    谷雨才反映过来,这时代还没有打谷机这个东西呀。小时候,他们家用的是手动打谷机,后来,等到她工作后,家里没有这般拮据了,就买了台电动的。

    只是她一时没想到,手动打谷机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

    谷雨心中暗自琢磨,她在现代时,没怎么操作过家中的手动打谷机,毕竟很是费力,一个不小心还会踩反。但操作原理和打谷机的外形她还是知道的,可以好好琢磨一下,整个手动打谷机出来。

    不过,这是之后的事儿了,眼下还是只能用打谷棒一遍遍地敲。别看活儿看着简单,但还挺需要技巧,太轻谷子就不会掉,太重谷子就会被压扁,对力道掌握十分讲究。

    夜色悄然降临,莫二郎把最后的谷子收进麻袋,放到骡车上,众人才晃悠悠地回到了家中。

    此后,众人依旧在地里忙活,收回去的稻谷则是由莫三娘负责晾晒。晒稻谷虽是轻松,但也要不时地给稻谷“翻身”,好让每一粒稻谷都能均匀晾晒,避免出现表层干,里面湿的情况。

    可是,家中的劳动力还是太少了,唯一的汉子只有莫二郎一人,就算紧赶慢赶,家中依然剩下十二亩地没割完,莫二郎急的嘴上长了四五个燎泡。

    不曾想,第三日一早,莫大郎就带了八个汉子过来了,这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中,谷雨只认得一个莫小山,其余的应该也是莫家的亲戚。小谷雨的记忆十分模糊,她没办法认出所有人来。

    小方氏和三个孩子没跟着来,老宅那边还差些才完,实在脱不开身,打算明儿直接坐牛车到县城,再跟着回桃花村了。

    等谷雨跟在义哥儿和月娘身后,跟所有叔伯堂兄见礼后,莫大郎一挥手,让谷雨等几个孩子玩儿去,明儿还得继续忙活呢。剩余的割谷他们来就好,一天就能搞定。

    莫大郎准备得十分充分,对二郎家的情况也很是了解,用背篓把镰刀也带来了,可谓是自带工具上工的典型。

    莫二郎还有些怔愣,眼眶发红,缓了缓情绪,就连忙上前招呼,都是家中的堂兄弟,也没客气,就领着人去了地里。

    李氏这会儿也不用跟去了,忙前忙后地给人备齐了水。只是她终究是要再感性些,送走众人后忍不住偏过头,悄悄拭去了眼角沁出的泪。似是想起了往事,她笑着对几个小孩道:“你知道你外祖为啥当初要在大坡村落户吗?就是为了这个。可别忘了叔伯这份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