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家致富忙 » 第二十一章 契书

第二十一章 契书

    当天下午,莫村长就到隔壁村去找了里正,把买地的文书批复了下来。莫林山自是又感谢了一番,还提了五斤猪肉谢与村长。莫村长推拒不过,也就领下了。只等着明日去县城交了契银,把事儿办妥了。

    次日,莫小山一早就等在了莫家老宅门外,莫林山开门见到时,他正在门口那儿蹲着,低着头在抛石子。莫林山奇怪地问道:“小山,咋来的这么早呀?不是跟你阿翁说了我待会去叫你吗?”

    莫小山一抬头,露出了一张憨厚的方正脸,他有些局促地摸了摸脑袋,对莫林山道:“叔公,是我爹叫我来的,说是上工就得积极,怎么能等人来叫。”

    莫林山听了,只得先让莫小山进门,嘴里还问道:“那你吃了没?要不来叔公这吃点些?”

    莫小山很是慌张地双手左右摆动,道:“不用了,不用了,叔公。我在家吃了的,我就在门口等着出发就成。”

    莫林山又叫了两回,可莫小山是个倔的,怎么都不肯进门,只得放弃,让方氏煎了个饼子塞给了莫小山。

    待莫林山等人收拾妥当出门,在村口没等一会儿,雇好的牛车就在村口等着了。

    本来莫林山是想自己走去县城的,也就走两个半时辰,他又不是走不了。可莫大郎和莫二郎不同意,在县城就找了这边每天要往返的赶车夫,约好了时候,送莫林山到县城。

    赶车夫自是认识大坡村一片的人,也知道莫林山,很是爽快地答应了,所以莫林山就被告知明儿跟着车去县城。

    莫林山为此还生了一会儿闷气,觉得自个儿老了,不中用了,儿子竟还擅作主张起来。方氏一开始还不知道自家老头儿在闹啥别扭,后来刺探了两句,才给她发现了端倪,哭笑不得道:“你这倔脾性,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当自己年轻呢。让你坐车,是孩子孝顺你,你还觉得不爽利了不是?”

    莫林山臊红了脸,幸好他皮肤黝黑,方氏没看出来,否则定要笑话了,只嗫嚅几句,道:“我自是知道孩子们孝顺,只是觉得太抛费了。”

    方氏可不觉得,老头子的腿虽是好了,但走这般长的路,要是复发了可如何是好?这般想着,也就这般说了,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老伴儿,补充道:“也别心疼这点儿钱,若是你腿走伤了,花的银钱可不止这些了。”

    莫林山静默半晌,终究叹了一口气,他认同方氏的说法,若是他腿疾复发,俩孩子肯定会回来照顾,要耽搁的事儿就多了。

    赶车的汉子姓刘,头戴草帽,脖子上搭着布巾,皮肤黝黑,胳膊裸露,汗水顺着手臂滑落,在夏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等莫林山和莫小山坐好后,才“吁….”一声,用鞭子抽动牛背,牛就缓慢前进了。大坡村去县城的路自是与桃花村去县城的路不一样,方向都不同,两条村子被桃花山及支峰阻挠,所以从大坡村到桃花村才要走小半天。

    刘车夫显然是个健谈的性格,莫林山作为前货郎,聊天亦是吃饭的本事。两人一路交谈甚欢,待到县城时,已经开始称兄道弟了。刘车夫更是直接把莫林山送到县衙门口,才离开,还约定了下午回村的时候,才赶着牛车离开。

    莫林山和莫小山刚站定,莫二郎就迎上来了,显然是早就在一旁等着了。这会儿虽才巳时,但夏日的阳光已很是毒辣。来不及多说什么,先把两人引到了旁边店铺的屋檐下。

    莫二郎先打量了下莫林山,发现他没怎么累着,就是天气太热,浑身冒汗。莫二郎连忙掏出了装有酸梅汤的竹筒,递到老爷子面前,道:“爹,快喝口酸梅汤,是李氏特地备给你的。”

    莫林山正觉得口渴难耐呢,见状也不客气,端起竹筒就喝了一大口,感慨道:“还是你媳妇儿细心啊。”

    莫二郎也不答话,只笑着点头。转头给莫小山也递了个竹筒,道:“小山,来,快喝吧,看你这汗流的,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莫小山的确很渴,他娘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想不到给自家娃带水。一路上,他连口水都没得喝,还是蹭了叔公几口水,可叔公也就一竹筒水,只能润润嗓,也不好多喝。这会儿正是渴的时候,道了谢后,就接过竹筒喝了起来。

    一入口,莫小山就愣了神,这口感酸酸甜甜,似乎是冰镇过,凉丝丝的,跟他喝过的所有酸梅汤都不一样,特别好喝。莫小山忍不住看向莫二郎,莫二郎看着他那呆样,有些自豪道:“这是别人给雨娘说了大概,雨娘和你婶婶琢磨出来的。”莫小山很是惊讶,没想到印象中沉默寡言的小堂妹竟然这般厉害了。

    三人闲聊了几句,等莫林山和莫小山歇息了会儿。莫小山就在县衙看东西,莫林山和莫二郎就走进了县衙。官吏也没怎么为难,特别是莫二郎在莫大郎的建议下,给众衙役带了许多筒豆花和酸梅汤后,办事儿的官吏更是看他们两人十分顺眼。莫林山对莫二郎这次如此上道很是满意,还趁机推销了一波莫家食摊,让众衙役都对莫家食摊留下了好印象。

    官吏看了莫二郎的籍贯和文书印章等资料,确认无误后,就给两人办了。一手交钱,一手给地契,地契上写的是莫二郎的名字。莫二郎小心翼翼地把地契收在怀中,如珍似宝,这是他们家置办的第一块地啊,虽然那荒地不大,但也是三两银子啊。

    莫林山和莫二郎高高兴兴地出了衙门,就带着莫小山到集市上莫大郎卖豆腐的小摊上。

    这会儿,莫大郎的豆腐也卖的差不多了,莫天蓝正跟小方氏说着什么。李氏和月娘则是坐在一旁拿着针线在做东西。莫二郎今儿要来县城,就拜托庄老二在家中看着信宝。只是,雨娘去哪了?

    莫二郎忍不住问了李氏,李氏素来温柔的脸上,也有些无奈,道:“雨娘那孩子跑到竹清书院去了,说是去看看礼哥儿和义哥儿。”实际上是去蹭课罢。后半句李氏作为贤妻良母,终是忍住没说出口。

    另一边,谷雨提着食盒和竹筒,还真跑到了书院。这会儿书院还在上课,她自是不能进去的,就在门口跟阍人闲聊,把带来的竹筒与那阍人分享完后,麻烦阍人把食盒转交给义哥儿和莫明礼后,她就拍拍屁股拜别了。

    她绕到了书院后边,钻进了一个狗洞中,书院上课的地方就是狗洞所在的院子。说真的,她很怀疑这个狗洞是不是孙夫子特意留下来的。但这事儿很难求证,她只得探着小脑袋跟着一群小萝卜头一起上课。

    她还看到了义哥儿和莫明礼,两人也坐得挺直,小脸绷得紧紧的,很是认真的在听课。谷雨内心满意得点点头,就不管他们了,自个儿沉浸到孙夫子的讲解中去了。

    听完课,谷雨才一脸意犹未尽地又从狗洞悄咪咪钻了出去。谷雨不知道的是,她钻出去后,孙夫子不经意地瞟了谷雨刚刚趴着的窗台一眼,抿着嘴,什么都没说,抱着书卷走出了课堂。

    而刚离家一天的莫明礼和义哥儿则是很懵的被叫到了门口,接过了食盒。一打开,里面只有一个字“孙”。这字儿还是他们昨天才学会的呢,是夫子的姓。义哥儿很快就反映过来了,这是让他们帮忙给孙夫子送吃食的意思。至于原因,义哥儿想到刚刚上课,似乎瞥见了两个发髻,形似自家小妹的发型,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只得提着食盒去了孙夫子的房前。

    说明来意后,孙夫子也没多说什么,只让小厮接过,便让他们回去了。孙夫子本是不打算吃的,只是小厮打开食盒后,看那吃食很是清爽,想到自家老爷最近胃口不好,才试着送了进来。

    孙夫子见陶碗中那乳白的豆花,宛若冰封的湖面,其上一层琥珀色的糖浆,点点桂花如湖上轻舟,很是风雅古朴。他才轻轻舀了一勺放进嘴巴,口感绵密,甜味恰到好处。

    孙夫子没再说什么,吃完了碗中的豆花。小厮毕竟跟在孙夫子身边许久,一看就知道孙夫子喜欢,很是高兴道:“没想到那两位郎君竟这般贴心,看着暑热还给老爷送了消暑品。”孙夫子吃完,放下汤勺,没说什么,心里却想:“是郎君,还是小娘子送的可不一定。”